• 1堅定愛國,不忘初心——劉焯華

    堅定愛國 不忘初心——劉焯華1

    澳門學聯編輯委員會

    編者按:

    今天是大年初二,首先祝各位新年進步、身體健康。

    2020年,澳門學聯成立70週年,籌劃並開始《情繫學聯》專輯,透過訪問42位不同時期的學聯人,藉以記錄學聯的發展,呈現學聯精神的傳承。今年澳門學聯編輯委員會陸續推出專訪文章,藉此回顧學聯的發展歷程,今集推出的是學聯人劉焯華。

     

    劉焯華與《情繫學聯》負責團隊合影。
    (右起:歐陽偉然、劉焯華、張偉移、甘惠珊)

     

    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出生的澳門人,多是家境貧苦,這也奠定了這一代人憶苦思甜、克難堅持的奮鬥精神。他們珍惜各個來之不易的機會,並終身銘記、感謝每位曾給予關懷、教導、助力的前人、好友。

     

    學聯人劉焯華,1947年出生於澳門,家境貧困,尤其是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後,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前期的澳門正遭受美國的經濟制裁,以致百業蕭條、物價高漲,劉焯華的父親亦因此失業,只能靠打散工為生,母親則支起了小攤檔售賣糖果煙草,夫妻倆養活了七個子女。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打擊美國侵略者。

     

    劉焯華六歲入讀鏡平小學,能安心讀書的原因也是因為學費全免,到他畢業之時才繳交6元學費;儘管艱困,但老師們對學生盡責愛護,校園滿溢的愛國精神氛圍,也在他心底裡種下熱愛家國的種子,這段童年時光影響他之深,甚至他現在還會哼唱當時校內經常播放的著名愛國歌曲《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為祖國,愛人民。鮮艷的紅領巾飄揚在前胸……“我們讀書時,這些歌曲經常在我們的腦海裡面,愛國教育是很重要的。”他說。

     

    劉焯華在受訪期間,哼唱起《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這首著名愛國歌曲。

     

    在劉焯華小學三年級時,校內葉老師有見於鄰埠發生“雙十暴動”、國民黨殘部亦借勢攻擊澳門愛國社團,便佈置了有關的社評作業,他依此遞交功課。不久後卻發現文章在《澳門學生》刊出,表揚他抨擊國民黨的觀點,他也在老師的引薦下加入學聯的大家庭中。

     

    劉焯華加入到學聯的刊物《澳門學生》的發行組,“學聯的工作活動,譬如有兒童節、國慶節和元旦等大節慶活動,我們都會負責相關事務工作,搬桌子椅子,做會場佈置。還有我參加的是《澳門學生》的發放工作,我們負責把報紙捲摺好,然後貼上收件人的地址、姓名,送去郵政局貼上郵票,把這些刊物通過郵差送到各社團和機構的負責人。發行組的工作就是這些。”

    劉焯華曾加入學聯轄下刊物:《澳門學生》的發行組。

     

    “到初中的時候,我們每逢國慶節和‘雙十節’都要在學聯(當時會址為現在的葉挺故居)值夜,是我們自願組織的,是自己覺得需要的,家裡都知道,都會放我們出來,不會限制我們。在值夜工作的過程裡面我們對學聯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初三那會兒,他白天在學聯幫忙,晚上則和其他學聯成員,如葉國森等人搭檔一起值夜、巡守。

     

    從劉焯華加入學聯開始,眼見到所有學聯的前輩們都在言傳身教地工作,他至今還記得多位指導過自己的前輩譬如馮覺生、吳秀萍、黃楓樺等,當年他的工作還多由他們三位安排呢。前輩們親善的形像也讓他難以忘懷,過去他常到馮覺生的家裡聊天、借書等,他們對學生們呵護備至,如同大哥哥、大姐姐一般,以身作則,堪稱楷模。

     

    劉焯華曾參與學聯的值夜工作,圖為昔日學聯舊址,現為葉挺故居。

     

    1962年,劉焯華結束了他的初中學業,為生計輟學去當了建築公司學徒,也因為工作忙碌的關係無法繼續在學聯的工作。但他亦未就此停下貢獻社會的志願,他好音樂,適逢工聯轄下的工人劇團有意招請配樂人員,他便應召參加相應的文委工作,在裡面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業餘工作時光;時任團長陸昌還曾帶過他和其他團員前往廣州觀賞史詩《東方紅》,他大開眼界,從中學習良多,亦增強了心中的家國情懷。1974年,他決定轉職到工聯,時任負責人之一唐星樵先生問他:“工聯薪水低你願意接受嗎?”劉焯華回覆:“可以。”工聯的待遇盡管如此,但他們都是很少計較收入而寧願多做實事的。

    觀賞史詩《東方紅》,使劉焯華大開眼界。

     

    說來也巧,劉焯華在學聯的工作是幫助派送《澳門學生》,而來到了工聯,他的主要工作也和書刊有關——全程負責《澳門工人月刊》,包括編排、出版、派發等工作。在那裡他亦受到了工聯前輩的多番影響及照拂,1976年澳門社會的大事一波接一波,工聯職工在工聯留宿守夜,工聯創辦人之一梁培先生就常在晚上十點多和他兩人來碗雲吞麵、四兩米酒,便緩緩講起抗日戰爭期間他和前輩們去給共軍支援軍備的事蹟,講工聯成立之時的風雲變幻、澳門社會的情況,講他們去到珠海前山迎接解放軍的到來等,諸如此類,生動有趣。後來他就在工聯一直工作,直至升任秘書,1984年就代表工聯獲選為議員,開始他參政議政的生涯。

     

    2013年,為表彰他多年來為社會作出的難得奉獻,時任行政長官崔世安先生特向劉焯華頒發大蓮花榮譽勳章。同年,他亦正式退休,告別忙碌的工作,安享晚年。

    時任行政長官崔世安先生(左一)向劉焯華頒發大蓮花榮譽勳章

    要問及他如何評論自己這些年來的歷程,他說:“我是一個堅定的愛國者,一個堅定的勞動群眾利益的代表者。”貫徹前人走出來的道路,感恩長期以來他得到來自於學聯及工聯的前輩們、母校鏡平和濠江中學的栽培,讓他日漸成長為今日愛國愛澳的工人階層代表,從以前到今日這幾十年來,他懷揣著所有的人生收穫和報國之心一直走了下去。

     

    劉焯華受訪時表示:學聯作為教育者,肩負著教育及引導同學們向正途發展的責任。

     

    談到近年來學聯的發展,他特別贊賞學聯對服務大專院校、中學及小學同學們所作出的努力,認同國情教育的重要性,更以鄰埠社會為例,認為學聯作為教育者,肩負著教育及引導同學們向正途發展的責任,從兒童到青少年,要慢慢培養出身懷愛國心的年輕人。同時,退休後仍對澳門未來發展十分關心的他就年輕人的工作前路也有看法,今日的年輕人發展機會多,國家大力推行的大灣區政策,正是一大學習及報國的契機,他呼籲年青人要把握好時勢好好開展自己的事業,展現年輕敢拼搏的衝勁。

     

    “希望今後學聯和工聯的會務,在澳門的影響更大、更有發展。"最後,他如此祝福道。

    註1:劉焯華先生,1984年出任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副理事長,並由1984年至1999年期間,多次當選為澳門立法會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屆議員。1999年至2009年當選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第一、第二、第三屆副主席,並於2009年當選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四屆立法會主席。

    1988年至1993年曾任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1998年至1999年回歸,被任命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副會長及澳門特別行政區推薦法官獨立委員會主席。

     

    2005年,獲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金蓮花榮譽勳章;2013年,獲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大蓮花榮譽勳章。現任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推薦法官的獨立委員會主席。

  • 2團結同學,擴大影響——譚明東

    團結同學,擴大影響——譚明東1

    澳門學聯編委會 蔡芊月

     

    編者按:2020年,澳門學聯成立70周年,籌劃並開始《情繫學聯》專訪,透過訪問42位不同時期的學聯人,藉以記錄學聯的發展,呈現學聯精神的傳承。今年澳門學聯編委會陸續推出專訪文章,藉此回顧學聯的發展歷程。

     

     譚明東接受訪問

     

    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對於世界而言,都是一個動蕩的時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的短短十幾年間,世界格局悄然變化,潛移默化中,各國政權關係在不斷變動著。中國,這一顆冉冉明星,在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后終於浴火重生,揚起那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向世界莊嚴宣告新中國的成立。與此同時,在華夏大陸的另一岸,一座小城的青年們在內地的感染下,也懷著對和平和安穩的渴望,開始了屬於他們的愛國事業……

     

    社會背景
    當時的社會環境影響著澳門學聯的誕生。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正值戰火紛飛,中國遭受外敵侵略之時。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這一歷史性的時刻無疑振奮了所有國人。舉國同慶的背後,是大家渴望和平的激動心情。因為日本人的侵略,使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多少生命和血淚流失在這片被戰火摧殘的土地上。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和平,不只是中國人的希望,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也同樣在期待著。

    日本的侵略,使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圖為新四軍部隊在阻擊日本侵略者。

     

    儘管戰爭停息,世界格局的紛爭變化卻仍少不了。當時的兩股力量:蘇聯和美國,都在爭奪世界的地位。受此影響,一些國家也被迫分為兩派,如德國、朝鮮、越南等。這樣的局勢不由得讓人擔憂:如果這樣發展下去,中國會不會也分為南北兩方呢?當時國共兩黨氣氛緊張,內戰在即。在世界希望和平的情況下,一些權力在身的國家都在向這方面努力,如此情景當然不被允許。美國就是其中之一,同樣提出世界上不再發起戰爭,各國平等商量,重新構建一個社會。於是在雙方劍拔弩張之時,美國出面調停,促成重慶談判。談判時,是由美國大使乘坐飛機去延安,接毛澤東去重慶,最後以雙十協定為談判結果。1946年,國共雙方繼雙十協定繼續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商討和平具體細節。但蔣介石本身並沒有談判的意願,雖然迫於國際輿論壓力,停止攻打共產黨計劃,下發停戰令,但暗處仍在謀劃戰爭。1947年,國共兩黨合作被推翻,表面的和平破碎,內戰開始,持續三年之久。

     

     

    毛澤東赴重慶談判時向送行的人們告別

     

    三年間最苦不堪言的莫過於以為終於可以望見和平曙光的普通百姓。本來共同抵抗日本人已經讓中國內部元氣大傷,該處於休養生息階段,和平共處重新建立一個家,但是戰爭卻又突然發起,又將回到戰火紛飛的時刻。那時很多外國、正義人士因躲避戰爭紛紛離開中國前去蘇聯。平津、遼沈、淮海三大戰役之後,美國政府對國民黨失去信心,1949年初,國民黨迫於壓力讓蔣介石下野,副總統李宗仁上臺。蔣介石所謂下臺也是積攢力量,為重新恢復預備。而李宗仁作為代總統籌備和中共的和平會談,當時李宗仁談判的底盤為長江流域一分為二,長江以北共產黨管理,長江以南國民黨管理。然而這個想法與共產黨意願相悖。於是從1月到4月,談判都僵持不下,雙方都在拖時間攢力量。

     

    遼沈戰役中,人民解放軍正猛攻錦州守敵。
    1949年4月21日,共產黨堅決渡江解放南京。這其實也順應了人們希望這個國家早日和平的心願,於人民而言,和平才是最大的幸福。三大戰役之後,國民黨所有的主力都已耗盡。渡江之時,解放軍兩到三天就已經全部渡過。與此同時,國民黨軍隊也失去戰鬥士氣。此次渡江戰役以共產黨勝利告終,此時形勢為後面新中國的成立已經做了鋪墊。這個皆大歡喜的消息影響著中國,影響著南方,更影響著港澳。澳門人同樣希望新中國的出現,當時共產黨提出的精神是解放全中國。毛澤東為此寫了一首詩,彰顯當時鬥志昂揚之精神: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北平(今北京)解放,人民群眾熱列歡迎人民解放軍進城。

     

    於是,大軍從長江開始進攻,一路解放中國。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通過各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文件,9月30日,會議選出新的領袖,分別是主席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等六位副主席。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正式建立。然而當時中國部分地方還未解放,如長江以南,西南,西藏,新疆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廣州等地仍被國民黨控制,即使如此,很多在外地讀書的學生,都因期盼新中國想趕回來。成立那天電臺有廣播,報紙則隔日送來,至此中國將走上一條向前發展之路。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由於對國民黨日漸失去信心,港澳人都希望建立新中國而趕走國民黨。當時世界上很多於外國留學的專家都急切盼望回來中國。例如錢學森等著名科學家,海外華人渴望回來見到一個新的中國,一個蓬勃向上的中國。當時澳門仍屬澳葡政府管治,然而到10月14日,解放軍就迅速下至廣東解放廣州,正式接管了廣州的建政工作。 
    時勢成就學聯
    新中國成立前後之時,許多愛國團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學聯在這個時候誕生了。譚明東先生此時正於澳門讀書,見證了當時澳門一幫愛國志士的團結。不止學聯,工人、婦女等團體也紛紛成立。10月1日,北京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由於澳門未回歸,所以基本沒有慶祝活動。10月14日解放軍解放廣州,此時一些比較進步的國人就站出來,提出要慶祝新中國成立。鏡湖醫院柯麟院長就是當時的一位有志之士。

     

    柯麟院長在鏡湖醫院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圖片來源:鏡湖醫院慈善會)

     

    柯麟院長於商會召集一些愛國人士,成立一個慶祝新中國成立籌備大會的組織。前後開了兩次會,一次研究如何慶祝新中國成立及分配任務,當時是分給譚明東先生代表澳門學生講話。另一次是具體分工,給學聯分配了會場具體佈置的任務。當時譚明東先生也是學聯裡其中一個負責人之一,負責帶領學生佈置會場。事前已經搞好大部分準備工作,大會的前個晚上譚明東先生和同學們佈置會場,肚餓去吃飯後發現平安戲院還沒散場,於是大伙坐在一個銅像下方的圍欄上等人都走光了交場的時候,譚明東先生就帶著九個人去佈置,一直工作到凌晨三四點才回去休息。

     

    1949年11月20日譚明東先生出席了於平安戲院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大會”並代表學聯講話,具體內容在當時的大眾報上有詳細記載。

     

    平安戲院曾是澳門同胞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會”的地方

     

    澳門當時也有一些愛國學生和組織,這些組織後來一起籌辦學聯。由於當時活動不多,也沒有錢和經驗,所以只能大家聚在一起茶聚聊天,平時在不同的學校讀書。當時譚明東先生是在聖若瑟讀高二,由於學生們籌辦愛國活動,聖若瑟的校長就很反動。稱譚明東這班人是在校內搞政治,要開除以譚明東為首的一伙學生。當時涉事學生家長就和校長談判,最後校長只得讓步,不用開除的名義,讓譚明東先生和其他同學自己離開。當時十幾個涉事學生都在學校上課直至學期尾。後來譚明東先生就由聖若瑟轉去中德,原因是相比其他學校,中德相對而言學費開支比較便宜。

     

    學聯舉行集會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澳門此時學校少,學生也不多。澳門那個年代沒有大學,中學畢業已經是最高學歷,畢業后只有三種方向,一種在內地升學,一種在外國升學,還有就是出社會工作。由於當時政局變動原因,很多人選擇最後一種,譚明東先生也選擇中學畢業後就業。箇中原因,一方面是學聯需要籌備活動,一方面是因為剛成立的工聯也缺人才,需要協助。當時澳門幾萬個工人中,有傾向工聯的人,也有從國民黨工會轉過來的,大多沒有文化,當時工聯就提出可不可以邀請一些同學去工聯做事。所以當時畢業的學生有一些就過去工聯、學校等。譚明東先生當時是學聯的負責人之一,於是工聯來找學聯支持的時候,譚明東先生第一個自告奮勇。至此譚先生畢業後就轉去工聯做事,漸漸淡出學聯,但在他擔任第一屆學聯執行委員會負責人之一期間,為學聯做出了許多重要貢獻。

     

    澳門學聯成立初期,有不少成員前往工聯擔任工作。圖為澳門學聯早期執委會合照。

     

    堅持服務學生
    當時學聯有幾件事做,一件是逐間學校團結同學,擴大學聯的隊伍。其二就是支持其他愛國單位,擴大他們的陣營。第三是開辦識字班,幫助澳門人提高文化。當時辦識字班是一種風氣。工聯在其中發揮作用,自勞校成立後,很多工會都成立子弟學校,例如水電、造船等工會,但是這些學校沒有職員,要具備老師、校長等等職員,學聯發揮了很大作用,學聯很多前輩都當老師,不是單純教書,更是支持開展掃盲活動。

    勞校成立以後,很多工會都成立子弟學校,圖為勞工子弟學校第二分教處。(圖片來源:澳門上架木藝工會)

     

    譚明東先生與蓮溪廟商量借了兩個課室,開辦第一期的識字班,後來因為譚先生離開學聯去工聯,於是讓張浩然接替。當時以譚先生在內一伙同學開辦識字班,招生人群多數是青年。在不斷開展活動中,學聯就這樣一路成長著。有一堆人組織活動,根據時事、國家的情況,做一些關於社會福利的工作,特別是識字班,團結學生,聚集越來越多人擴大學聯。

     

    澳門學聯曾在蓮溪廟設有識字班

     

    當1949年11月20日開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大會之後,工聯於次年1月20日成立,是工人的組織。婦聯5月成立,學聯則是5月4日成立。除這些組織外還有一些社團,比如青年讀書會(青聯)和學生聯誼會等。學生聯誼會是民主黨派人士推動組織的,因為覺得沒必要重復,所以後面就和學聯合併了。學聯前期的成立,都在一個大好形勢下推波助瀾而成的,國外和國內對於和平發展的渴求刺激到澳門愛國學生的組成。

    澳門學聯成立於1950年5月4日。圖為同年9月,澳門學聯召開全澳第一次學生代表會議。

     

    前面一段時期,由學聯組織成立到第一屆,譚明東先生都參與其中,之後譚先生去到工聯。工聯與學聯不同,當時工聯的組織比學聯危險得多,當時他們的對手是國民黨轄下的工會,經常會發生一些流血事件,這讓每一個參加工聯的人都非常警惕。學聯就少有這個情況,除了組織活動之外,一些比較進步的人都去了工會,例如易明等人。

     

    譚明東先生在濠江讀中一時和冼仔(冼為鏗)同班,中二只讀了上學期,下學期就被通知中學需要停辦。直到後期濠江學校籌足錢後才重新開辦中學部。譚後來轉去浸信再轉到聖若瑟讀中學,冼為鏗高譚明東一級,和林名溢一個班。創會(學聯)的時候大家都才只是十幾歲的少年,也是一班學生自發行動的。當時學聯創辦缺少資金,經過開會後準備籌款,其中籌款過程中也發生不少趣事。

     

    澳門學聯創會初期缺少資金,圖為學聯早期舉辦的會員大會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譚明東先生不僅是學聯歷史的一個烙印之一,他深厚的愛國情懷也得到了國家的認可和表彰。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時(2019年),譚明東先生獲國家頒發“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紀念章”,頒發的原因是因為譚先生在新中國前已經在為國家做出貢獻,這個貢獻就是指譚先生在學聯參與組織活動開始,就一直為國家為澳門作出積極貢獻。紀念章不僅僅是榮譽的象徵,它更象徵著在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裏,譚明東先生和他的一群伙伴們熾熱的一顆顆愛國之心。

     

    譚明東向受訪者展示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紀念章”

     

    回顧過去 展望未來
    談及學聯當時的影響,譚明東先生指出,學聯過去團結了很多同學,辦了許多福利,更為社會輸送了大量人才。當時輸送的人才,現在社會各單位都有積極的貢獻,這是學聯的一個大成績。也是學聯應該發揚光大的,今後更需要繼續培養,輸送更多人才到社會。現在澳門這一代處於大好的形勢更是學生們發奮的時候,學生們任務都很重,應該有所準備,為了澳門更好的明天而努力。

     

    《情繫學聯》團隊負責人與譚明東先生(中)留影

     

    回望歷史,在當時那個澳門尚未回歸、風雨飄搖的背景之下,作為一群只有十幾歲的青蔥少年,可想而知鼓起勇氣頂著輿論、冒著被開除風險而組織成立學聯是多麼困難而值得敬佩。譚明東先生和他的伙伴們向我們證明了,初心不改,情懷不變,種種愛國熱血,用一磚一瓦搭建,終成就碩果累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七十多載一晃而過,而展望今日學聯,我們必將攜手初心,繼承團結同學、輸送人才等優秀傳統,向著未來揚帆遠航! 
    註1:譚明東,又稱譚任遠,澳門學聯成立籌備委員之一。曾任澳門工會聯合總會秘書、澳門中旅董事、副總經理等職;2019年,譚明東獲國家頒發“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以表彰他對國家的貢獻。

     

  • 3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冼為鏗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專訪50年代澳門學聯創會主席冼為鏗先生

    澳門學聯編輯委員會主任  歐陽偉然

     

    編者按:2020年,澳門學聯成立70周年,籌劃並開始《情繫學聯》專輯,透過訪問逾40位不同時期的學聯人,藉以記錄學聯的發展,呈現學聯精神的傳承。今年,適逢中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澳門學聯編輯委員會藉着今天5月4日,澳門學聯成立71周年、“五四”運動102周年之際,率先推出《情繫學聯》首篇訪問專訪,其後再陸續推出同一系列的不同專訪,藉此回顧學聯的發展歷程。

     

    冼為鏗先生受訪後,《情繫學聯》負責團隊與冼氏伉儷留影。(右起:張偉移、劉羨冰、冼為鏗、歐陽偉然)

     

    澳門學聯,全稱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於“五四運動”31周年當天成立,即1950年5月4日。1950年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年,雖然政權已經確立,但當時的政治環境仍是相當複雜的,澳葡勢力、國民黨殘餘勢力等多股勢力依然在澳門,澳門學聯在這風雲幻變的時代下誕生,創辦者定必有超凡的能耐,愛國、勇敢、機智、堅毅缺一不可。發起者固然是箇中最重要的因素,事實上澳門學聯成立也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

     

    新中國成立,激起人們的愛國熱情。在澳門,雖仍處於澳葡政府的統治,然而誰也改變不了身上流着炎黃子孫的血的事實。自己民族在歷盡千千劫難後終於立國,愛國之心怎能不被新中國成立的事實觸動,但凡愛國之士皆存藏着為國家作貢獻的思想,激情、熱血的澳門青年尤是如此。這就為學聯的成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新中國成立之前,在澳門没有統一的全澳性青年學生組織,隨着新中國及愛國社團紛紛籌備成立的大好形勢,澳門有必要建立全澳性的青年學生組織。

     

    國民黨言而無信,盡失民心。1945年國共聯手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收復國土後雙方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然而在協定簽署的後一年即1946年國民黨即進攻解放區,撕毀了協定,內戰爆發,人們又再次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這時人們已認定了國民黨是出爾反爾,毫無信用的。在內戰爆發的形勢下,國民黨卻內政混亂,壓榨百姓,言行背道而馳,百姓必定背棄國民黨。內戰結束後在澳門雖仍存有國民黨殘餘勢力,但隨着新中國政權建立,國民黨形象負面,人心漸轉向新執政黨,愛國社團開始萌生。

     

    澳門華洋雜處,得風氣之先,在20世紀2、30年代,不少改良學塾演變成學校,形成辦學新潮流,為澳門學生運動奠定基礎,至4、50年代,隨着學校數量的發展,加上學生有思想、有魄力,澳門地方又不大,學生之間的聯繫相對密切,組織學生運動即可一呼百應,水到渠成。

     

    在以上多方面因素影響下,建立愛國社團的時機漸趨成熟。當時正就讀聖約瑟中學的冼為鏗等看準時機,為籌備成立澳門學聯,通過發出《為組織澳門學生聯合總會告闔澳同學書》(以下稱《告同學書》),在1949年10月23日,在天通街鞋業工會會址內,成立學聯籌備委員會,利用澳門各校同學的關係把學生組織起來。《告同學書》是由冼先生親手擬定,並請求其在濠江中學讀初中時的老師李成俊修改及提出意見。《告同學書》用64開新聞紙紅字印刷,其內容主要是闡述當前的大好形勢,號召同學們共同籌組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爭取同學的權益,辦好同學的福利事業。

     

    1949年12月,澳門學聯籌委會進行第一次旅行,地點為珠海水灣頭。

     

    另外,根據1949年11月28日廣州市學生聯合會寄來的全國學聯章程,初步草擬了《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章程(草案) 》,作為澳門學聯成立前的一份指導性文件。當中明確提到澳門學聯的宗旨是“團結全澳同學互相扶助,謀取同學福利,樹立為社會服務的思想,提高文化科學知識,培養自己成為國家的有用人材。”其成立理念及目標,一直影響並傳承至今。

     

    澳門學聯成立前由冼為鏗先生草擬的《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章程(草案) 》(李業飛先生提供)

     

    澳門學聯成立

    澳門學聯自籌備至成立歷時6個多月,最終在1950年5月4日上午假清平戲院舉行“澳門各界慶祝第三十一週年‘五四’青年節暨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成立典禮”,大會由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澳門婦女聯合總會、澳門新民主協會、澳門華僑協會、語運合唱團、海燕劇藝社、澳門護士互助聯合會,以及澳門學聯聯合舉辦。大會上,首先由主席團主席冼為鏗致辭,接着澳門學聯執行委員宣誓就職,由澳門工會聯合總會主席梁培監誓。

    澳門學聯成立當天出版的一份《為慶祝‘五四’中國青年節暨澳門學聯總會成立告澳門青年書》,則具體記載了澳門學聯成立的目的及意義:“今天的‘五四’,是澳門青年慶祝自己大團結的戰鬥的節日,代表全澳學生統一組織──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在這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今天,宣告正式成立了!這是標誌着澳門學生空前覺悟與團結的起點。我們以高度熱烈的心情號召全澳青年廣泛地建立全澳青年的愛國民主統一戰線,從而鞏固勝利,擴大勝利!”自此澳門學聯肩負起愛國愛澳,團結澳門學生的使命。

    1950年5月4日,澳門學聯成立當天出版的《為慶祝‘五四’中國青年節暨澳門學聯總會成立告澳門青年書》,記載了澳門學聯成立的目的及意義。(李業飛先生提供)

     

    第一屆澳門學聯執行委員會名單如下:

    主席:冼為鏗  副主席:譚剛峰、黃幗芬

    秘書部:譚剛峰(兼)

    總務部:

    正主任:譚任遠  副主任:張浩然

    宣教部:

    正主任:李鵬翥  副主任:易 明

    聯絡部:

    正主任:陳以烱  副主任:薛以文

    服務部:

    正主任:林名溢  副主任:李錦鈞

    財政部:

    正主任:黃幗芬(兼) 副主任:林蘭芳

    女同學部:屈婉華

    (以上13人為常務委員)

     

    執行委員:

    冼為鏗、林名溢、譚任遠、易明、黃幗芬、屈婉華、譚剛峰、林蘭芳、李虹、李錦鈞、李鵬翥、薛以文、張浩然、陳以烱、容煥棠、司徒霜、陳志芳、周奇磊、梁佩珍、郭自力、梁異

     

    後補執委:

    黃浩、梁仲雅、何德明、楊永唐

     

    1950年,澳門學聯第一屆執委會成員合影。

     

    1950年,澳門學聯召開全澳第一次學生代表會議,由冼為鏗(中)主持,號召全澳同學覺悟起來,並肩攜手走向大團結的道路。

     

    學聯運作資金的籌集
    學聯成立初期資金極其短缺,由於學聯的成員全部為在校學生,他們基本沒有任何收入來源,所以徵收會費作為學聯運作資金根本不可能。幸而在中華總商會的熱心支持下,學聯有了免費租用的會址,同時商會也免收其水電費用,無條件幫助學聯。這樣學聯就免去了後顧之憂,即能專心一意發展會務。會址問題解決了,當時學聯的主要支出就是出版《學聯報》所需的費用。《學聯報》是當時學聯主要的對外宣傳方法,一定要做好。為了節省支出,學聯並沒有設立任何專職人員,當時宣教部同人親力親為出版《學聯報》,他們利用課餘時間,用油印的方法把學聯報一張一張印好出版,每一份《學聯報》都是他們汗水和心血的結晶。

     

    1950年5月4日創刊出版的《學聯報》,是澳門學聯對外宣傳的重要刊物。

     

    為了籌募更多經費,學聯通過放映影片籌款。學聯第一次義演籌款就在南灣用竹蓋搭建而成的戲院。影片《有冤無路訴》需要200葡幣作為按金。對於當時的學聯來說這簡直是天文數字,要知道當時普通教師每月薪金只有幾十元。但籌款事在必行,按金的問題必定要解決。通過各種人事關係,終於在新中行經理柯正平手中借得200元。可是放映電影當日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滂沱大雨,從十月初五日街日新銀號取電影拷貝到南灣有一段路程,冼為鏗與黃幗芬坐三輪車從日新銀號直奔南灣。到了新馬路口由於路面不平,加上天雨路滑,連人帶車翻倒了,狼狽不堪。為了使義演能如期進行,他們也不怕身濕,趕忙上路,送上影片拷貝,這樣義演籌款才順利進行。

     

    學聯會務執行
    學聯成立初期,除了出版《學聯報》之外,還組織學習小組與同學們討論、學習時事,以提高同學對國家的認識,同時還組織歌咏團。歌咏團陣容十分鼎盛,100多人的歌咏團在林名溢同學的指揮下每周六都在商會三樓練習,通過歌詠團活動增強同學間的交流,令同學更加團結、向心。當時學聯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代辦澳門學生回內地升學。澳門學生要在內地升學即可把報名表交予學聯,再由學聯經水路遞交予廣州的招生委員會。學聯是澳門學生內地升學的主要橋樑。在50年代初每年就已經有100多人經學聯到內地升學,其中中山大學、武漢大學為較熱門的學校。

    1950年代,澳門學聯學習小組活動時留影。

     

    學聯夜校
    學聯也曾開辦夜校,為工人小販等服務,校址起初設於蓮溪廟,後來夜校得以發展,遷至亞豐素雅布基街25號,是由華僑協會資助教師工資的。夜校由1950年起辦了九年,先後也多次易名,最初名為“蓮溪廟民眾夜校”、後易名為“新橋民眾夜校”,最後改為“澳門學聯夜校”。後來因其他愛國團體亦紛紛辦校,如勞工教育協進會成立了勞工子弟學校,水電工會、旅業百貨工會等紛紛成立子弟學校,學生數目相對減少,夜校就停辦了。學聯夜校讓民眾識字,提高民眾的文化水平,同時也提高他們的愛國意識,功不可沒。

     

    1950年代,澳門學聯夜校學生手冊。

     

    學聯歲月,點滴在心頭
    學聯成立的初期是最為艱難的時期,路要成員們自己開創,開山劈石,困難重重,在克服無數困難後最終成長了的不只是學聯這個組織,陪伴他成長的還有學聯的成員。一如開篇所說的,他們都有超人的能耐,愛國、勇敢、機智、堅毅、目光長遠,經歷在學聯的磨練後,能力更加提升,所以加入的成員大都在社會有所作為,頗有成就。學聯首屆主席冼為鏗先生是澳門資深、傑出的教育工作者,曾任澳門全國人大代表、前新華社澳門分社宣教文體部副部長等職位,2015年獲澳門特區政府頒發銀蓮花榮譽勳章。多年來培育眾多英才,桃李滿港澳。

    2015年,時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先生(左一)向冼為鏗先生頒發澳門特區政府銀蓮花榮譽勳章。

     

    學聯除了練就同學,培養了一批批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外,學聯還陪伴他們成長,為他們留下了在青年時期美好的回憶。冼先生甚是回味地道出了其中兩件他在學聯工作、生活的事兒。

    在學聯籌備至成立期間,同學們一起工作,一起學習,感情十分要好。有一回學聯在鏡湖醫院開游藝晚會,當時的會場十分簡陋,就連桌椅都沒有,得從濠江中學搬運過來。由於學聯沒有專職的工作人員,搬桌椅的工作自然落到執委身上。冼先生和他的伙伴即用“木板車”即人力手推車,兩個拉,兩個在兩旁推車輪,一個在車後緊握車把手,把桌椅運送到鏡湖醫院。好不容易把桌椅運到了,搭起了講台及坐席,會議順利進行。

    晚會在晚上11時才結束,他們又要把桌椅送回濠江中學去。工作完成已是凌晨時分了,累得手腳不聽使喚,肚子也餓了,於是大伙就向雅廉訪的岐關公司宿舍進發,親自動手煮糖水,煮好糖水每人一碗,祭五臟廟。除了糖水之外,他們夜宵的熱門選擇還有賣草地街的餛飩麵。晚上開完會他們都會相約光顧那三角錢一碗的餛飩麵,同學家景並不富裕,只有黃幗芬同學家景較好。一次冼先生與黃幗芬、何德明、薛以文一起去賣草地街吃餛飩麵,吃完了何和薛借機先逃了,只剩下冼先生與黃幗芬,那就得由黃幗芬結帳。他們頑皮、可愛,可關係十分親密,無分彼此,難怪冼先生至今對此仍記憶猶新,津津樂道。

     

    寄語
    冼為鏗認為:“澳門學聯有一種打破陳規、不斷求進,隨着時代的步伐,永遠前進的精神,這種精神值得發揚光大。同時,他認為學聯同學無私奉獻,服務同學的精神也值得鼓勵和表揚。”澳門學聯就創立自這樣一批弘毅之士之手,背負着團結同學,教育同學的使命,堅持愛國愛澳的宗旨,71年來薪火相傳以至發展成為今時今日的澳門學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