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蕭顯華:推動AI教育培養新質生產力人才

新修訂的“基本學力要求”及“課程框架”預計新學年推出,將在中小學資訊科技科加入人工智能、編程等內容。澳門學聯理事長蕭顯華認為,普及AI教育順應時代發展,冀政府以新基力、新課框為契機在教師培訓、教學設備等方面加大對學校的支援力度,同時加強校際間溝通協作,不斷深化教學質量,從而培養新型數智人才,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今年兩會“新質生產力”成討論熱點,同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蕭顯華認為,人工智慧不但是經濟發展動力,亦關係到技術突破、科技創新及產業轉型升級,因此高質量教育體系需要回應社會的發展,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人才支援。在內地,自2017年起已在中小學設置AI教育課程,2021年特區政府《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亦提出要發展人工智慧教育。在此前後,本澳有中學開始以興趣班、跨學科、選修等形式加入相關內容。在此背景下,新基力、新課框推出相信能為本澳中小學提供指引,有助普及AI教育,而本澳學生接受AI教育亦能提高競爭力,更好適應社會發展。
蕭顯華指出,由於各校發展AI教育起點和進度不同,要如何推動AI教育課程建設和深化值得社會討論。教青局早前舉辦展覽分享學校推行智慧教育的成果和困難,當中就有學校提及資源配套不足的問題,因此政府宜為學校提供更適切及時的協助,為教學提供更好條件。另一方面,他認為編程和AI教育對教師素養和技能有更高要求,因此建議政府和學校合作,加強在職教師的培訓,透過開展短期研修班幫助教師掌握教學能力;又可透過組織校企間、校際間交流,邀請有經驗的教師開展交流會,例如教材自主研發、教科書選用、課程設置等,互相交流教學經驗,共同深化本澳AI教育。
他又提到,現時“內卷”文化盛行,有學生擔心新基力推出後學校在教授相關內容時會否超越標準,導致實質學習內容增加;又亦有聲音認為人工智能及編程一般為大學教授內容,在小學階段教授相關內容是否揠苗助長。當局曾就新修訂基本學力的內容邀請相關團體代表出席說明會,但就未有向公眾釋出進一步資訊,故難免會有學生不明就裡。對此,他建議當局宜與各校保持密切溝通,為學校制定具體教學方案提供資訊,為校方與學生解疑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