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鄭健森、戴佩儀:澳門學聯精神

    編者語:

    2020年澳門學聯成立70周年,當時推出《情繫學聯》訪談專輯,訪問逾40位不同時期的學聯人,記錄學聯發展,呈現學聯精神的傳承。

    隨着《情繫學聯》訪談的結束,今年,澳門學聯推出訪談專訪的同時,向公眾、向新一代學聯人細說家國情懷,傳承學聯人愛國愛澳、奮發向上的精神。


    鄭健森、戴佩儀夫婦,長期以來積極參與學聯工作。

     

    對於每一位曾經參加過學聯的同學來說,無論離開了學聯的日子有多長,所在的距離有多遠,學聯都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前進的道路,照亮每個學子的心。

    我與戴佩儀一直都視學聯為第二個家,我加入學聯今年剛好是第三十年,而戴佩儀亦加入學聯二十五年了。每當我們談到學聯時,心裡都有「家」的感覺,這個「家」讓我們成長、讓我們有所發展、讓我們施展抱負。

     

    鄭健森、戴佩儀夫妻視學聯為第二個家,圖為學聯舊址。

     

    時光飛逝,我們從一名懵懂茫然的學生,到成為面對眾多學子侃侃而談的中學老師。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每一個片段似乎都與學聯的精神緊密結合在一起。

    可能是從小就在學聯這個大家庭中成長,長期受到學聯精神的薰陶,加上我們在學校剛好又是負責訓導工作的,所以我們也不自覺地把學聯的精神融入到教學中,從而灌輸給我們的學生。

     

    戴佩儀與丈夫鄭健森,自小受學聯精神的薰陶。

     

    澳門行政長官賀一誠曾說過,做好相關教育工作是愛國愛澳得以傳承的重要原因,所以我們在學校的教育中堅持正面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宣傳愛國志士、民族英雄,讓學生感受愛國主義;重視環境薰陶,從而培養愛國愛澳情感。並以活動促進教育,以活動促進發展,讓學生從活動中增強愛國主義意識;增加民族認同感等等。

    以上均是我們參與學聯後所體會到和感悟到的。而我倆作為學聯人,亦有責任把學聯的優良傳統傳承下,我們深信根深才能葉茂。愛國愛澳的核心價值紮根越深,“一國兩制”事業就越有生命力。

     

    鄭健森與妻子戴佩儀,在學校教育中堅持正面教育,培養學生愛國情感。

     

    澳門學聯成立七十多年來一直以熱愛祖國、建設澳門、團結學界、參與社會為宗旨,以培育未來社會菁英為目標,為同學們瞭解國家、認識澳門、探究社會、策劃活動提供了實踐的機會,為社會培養人才作出應有的貢獻。同時積極促進祖國學生與澳門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舉辦無數備受廣大市民喜愛的活動。

    澳門學聯是學生的大家庭,不少青少年在這裡得到關懷和鍛煉,當中包括我們,感謝學聯助我們成長,我們均以能為學聯人而榮。

     

    不少青年學生在學聯得到關懷和鍛煉,圖為澳門中學生西昌航天科普夏令營留影。

  • 2李柏輝:澳門學聯精神

    編者語:

    2022兩會召開,中國人民通過一年一度的兩會,把訴求和社會的資訊提交給中央,故學習兩會精神意義非凡,可以瞭解國家發展大局、把握大勢。

    澳門學聯與祖國唇齒相依、血肉相連,70多年以來,學聯人在為家國,為澳門的同時,形成堅定理想信念、永不放棄的學聯精神。我們在學習兩會精神的同時,也應好好學習學聯精神,以便更好地堅定方向。以下是學聯人李柏輝心中的學聯精神。


     

    李柏輝¹在學聯舉辦的精神分享會上講話 (2021年)

     

    我是曾任第38、39屆執委會主席李柏輝。學聯就像一個大家庭,我是這個家的一份子。回想起初入學聯,我仍是個小學生,很多事都不懂,見識也很少。在各位前輩的關心和教導下,逐漸成長起來,對活動籌辦、對外交往、服務同學、參與社會都有了更多的認識。

     

    李柏輝(右一)曾任學聯主席,圖為馬萬祺先生(左二)等親臨支持學聯舉辦的書法賽。

    (20世紀80年代)

     

    李柏輝曾參與買賣舊書服務

     

    當會址由賈伯樂提督街要搬遷到高士德後,我感到學聯在發展、進步,而自己也要為會付出更多。尤其是見到會務越來越多,活動也變得更頻繁,而秘書處只有幾個人,如果我們不主動出來幫手,很難將活動辦好。所以那時候我們很多執委都一放學就到學聯來,有幫忙做海報、有幫手剪報和抄錄、也有整理賽前賽後的物資的。

    我回想以前在學聯的點滴記憶,是什麼令我們聚在一起?我發現有一種精神力量在推動著我們向前,那就是學聯精神:七十多年來,學聯在不斷地培育人才,在活動中發現人才,培養人才,鍛煉人才。

     

    昔日不少學聯人積極參與學聯各項工作

     

    我在成長的過程中,得到前輩的關心和教導,有機會參與不同的活動和服務,得到各式各樣的鍛煉,最後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我覺得這就是學聯的育才精神。不僅如此,學聯是學生組織,學生就是服務的主要對象,所以服務同學是必然的。我們精心策劃,認真組織,用心服務同學,所以學聯的活動大多數得到同學的歡迎,說明了我們很有服務精神。 

    學聯主要服務的對象就是學生

     

    學聯的服務很貼近同學的需求,在不同時期有不同形式的活動,例如:學聯因應學生有升大需求,組織同學參觀澳門東亞大學(澳大的前身)。又與華大暨大合作,送同學到內地升學。還有不少講座或交流團,讓本澳同學增廣見聞,認識澳門、擁抱祖國、放眼世界。這些活動都體現出學聯會務是與時俱進的,而策劃這些活動的學聯工作人員必需要有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 

    澳門學聯舉辦不同類型活動,認學生認識世界。

     

    學聯還會因應社會發展或事件,發動同學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例如:華南地區水災、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災難事件,學聯都組織同學參與賣旗籌款,幫助受災的同胞。同學們出錢又出力,充份發揮互助互愛,關心祖國同胞、血濃於水的愛國精神。

    汶川大地震後,同學製作支持四川的心意卡

     

    多年來參與學聯工作和活動,獲益良多,總的來說學聯帶給我寶貴而難忘的成長經驗,而當中的育才精神、服務精神、創新精神和愛國精神,我認為是最值得繼續傳承的!以上是我對學聯精神的一點體會。


    註¹:李柏輝先生,第三十八、三十九屆澳門學聯主席,第五十五屆澳門學聯監事長。現任澳門中華總商會附設青洲中學副校長。

  • 3李明基:澳門學聯精神

    編者語:

    2020年澳門學聯成立70周年,當時推出《情繫學聯》訪談專輯,訪問42位不同時期的學聯人,記錄學聯發展,呈現學聯精神的傳承。

    隨着《情繫學聯》訪談的結束,今年,澳門學聯在推出訪談專訪的同時,向公眾、向新一代學聯人細說家國情懷,傳承學聯人愛國愛澳、奮發向上的精神。


    李明基¹在“71‧傳承”分享會上分享學聯精神


    在2021年6月,澳門學聯舉辦了71周年傳承分享會,當時我主要負責講80年代學聯傳承的精神。

    1977年文化大革命結束,1978年我國掀起了改革開放的大潮,1987年4月13日中葡聯合聲明的簽署,澳門踏入過渡期,80年代學聯就是在這歷史背景下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葡萄牙共和國在北京共同簽署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1978年4月13日)

     

    學聯幾十年愛國精神貫徹如一,一直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80年代初期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在澳門學界依然存在,例如會的架構仍然是執行委員會制度,和內地交往不多。社會普遍抗拒內地新移民,有部份同學、家長仍留有文革浩刧的陰影。由於受到改革開放的大潮影響,80年代香港學界提出“放眼世界,認識祖國,關心社會,爭取權益”這一口號,當時有其進步性,澳門學聯也跟隨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認識祖國、關心社會這兩方面。

    學聯一直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圖為學聯成員歡呼中共十一大勝利召開慶祝大會。

     

    這個年代我們舉行了很多學生回內地參觀交流活動,組織集體升暨大華大,和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各省市青聯、學聯建立了關係,廣州、中山、珠海的學生交流日漸頻繁,《澳門學生月刊》和很多活動都宣傳了國家在改革開放中的成就。透過這些活動,使同學們擴闊眼界,認識祖國,履行了愛國團體應有的責任。在關心社會方面,我們做的也很多,例如為了新移民同學能儘快融入社會,我們舉辦了澳門歷史文化遊、為新移民同學舉辦英語補習班、組織義工隊到各區兒童遊樂場輔助家長照顧小孩;積極參與聯合、同心等愛國組織立法會選舉的助選工作,為澳門順利回歸祖國、保持繁榮穩定貢獻力量。

    89事件,學聯組織了學生集會,但很快認識到事情不利穩定,不利國家的有序改革,認識到中國不可能再搞第二次文革,我國社會不能動盪。事後激發起同學更加熱愛祖國,更想去探究國家。80年代後期我們的參觀活動除了到學校和一般名勝外,還會到政府機關、群眾組織、街道組織、企事業單位參觀,加強了溝通,促進了瞭解,增加了同學對國家方方面面的認識。港澳辦多次接待學聯的代表團,交流了澳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聽取了澳門青年學生的意見,使大家感到國家的關懷和重視。

     

    學聯因應社會的發展,為學生開辦不同的課程,圖為學聯開辦的學習班。

     

    二、堅持為同學服務
    學聯一貫堅持為同學服務,繼續辦會員助學金、辦好賣買舊書服務、開辦餘暇興趣班發展學生潛能等等。記得有一年帶華大新生報到,遇上廣珠公路中山、珠海段全線修路,車子顛簸了七八個小時才出廣州,晚上在事故頻生的海陸豐又遇上大塞車,到泉州司機又不熟路,本來從珠海到華大15小時的車程,結果走出48個小時。我既要安撫同學的情緒,又要保障大家的安全,路上除了自掏腰包給他們買冰棒消暑,晚上還得頂著睡眼留意傳說的走私賊和山賊!幸好不辱使命,順利把同學送到華大。記得當日早上在華大後門吃了碗粉,便立即趕回泉州搭班車返珠海,到澳門後馬上返學校工作。我們當時就是這樣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忘我的執行工作。

    昔日澳門往華僑大學就讀,車程約需時15小時,圖為華僑大學廈門校區。

     

    三、堅持勤儉辦會
    艱苦奮鬥,勤儉辦會是學聯的優良傳統,當年會的經費很少,全職人員不多,很多事情都由同學親力親為。我經歷了學聯會址由葉挺故居搬往高士德致富樓上、再搬往容永大廈。兩次搬遷都是由學聯執委、理監事等工作人員去執拾和搬往。每次大型活動場地的佈置和善後,都是同學們抽出課餘時間來籌劃和執行。我們不爭功、不計較、不為名、不為利,默默耕耘為會服務。大家為會的工作流下了不少汗水,也由這些汗水使我們更加團結,更加知難而進,迎難而上。

    位於葉挺將軍故居的學聯舊址

     

    四、堅持開拓進取的精神
    中葡聯合聲明簽署,為迎接過渡期,學聯在工作上要更加的積極進取。我們有代表參與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參與澳葡政府青年委員會、籌組澳門學聯青年委員會、大膽改組學聯的架構、辦理政府註冊立案手續、成立大專部團結大專同學等等。使會適應澳門過渡期新的要求,促進了會務的發展。各位同學,“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樸鼻香”,學聯一直是一個鍛煉年青人的地方,是人才成長的地方,希望學聯同學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在繼承優良傳統之餘,還得勇於創新,做新時期的年青人,為國家、為澳門、為大灣區多作貢獻。

    澳門學聯青年委員會籌委會議簽到名單


    註¹:李明基先生,曾任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秘書長、澳門學聯青年委員會副主任、《澳門學生》總編輯;曾任廣東省第八屆、第九屆人大代表、廣東省青年聯合會第六屆特邀委員、珠海市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特約監督員、澳門青年文學獎委員會秘書、澳門沙梨頭坊眾學校第一屆校董會校董、東南教育促進會理事、新華夜中學校長等職。現任新華夜中學校董會校董、中華教育會常務理事。

  • 4張偉移:澳門學聯精神

    編者語:

    大年初一,祝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

    澳門學聯自1950年5月4日成立以來,至今已70多年,一直以熱愛祖國、建設澳門、團結學界、參與社會為宗旨。一路走來,在為家國奉獻,向澳門傳達祖國的聲音、為學生提供服務和鍛煉平台信念上,始終未變。

    2020年澳門學聯成立70週年,當時推出《情繫學聯》訪談專輯,訪問逾40位不同時期的學聯人,記錄學聯發展,呈現學聯精神的傳承。學聯精神是歷屆學聯人一點一滴累積及奮鬥的成果,學聯精神值得發揚。

    隨著《情繫學聯》訪談的結束,今年,澳門學聯在推出訪談專訪的同時,向公眾、向新一代學聯人細說家國情懷,傳承學聯人愛國愛澳、奮發向上的精神。


    張偉移¹在學聯舉辦“71‧傳承"分享會上,向青年學生分享學聯精神。

     

    “71‧傳承"分享會上,張偉移(前排右一)與來自不同時期的學聯人留影。


    我結合在學聯的經歷談談學聯的精神,可概括為“愛國、團結、求實、創新”。以下稍作闡述。

     

    一、“愛國”的內涵很豐富,我重點講“愛國”內生力量的來源。

     

    1966年12月3日,澳門發生了“12‧3”事件,五間中、小學的師生代表在澳督府抗議遭到毆打。12月5日早上本澳各大報張刋登了“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五項要求”,反對澳葡的暴行,要求嚴懲兇手,保證今後不再發生類似事件等。當晚有澳葡裝甲車停靠在學聯會址側一段時間才離開。隨後幾天,學聯負責人及重要骨幹離開學聯時常遭跟縱。但我們不怕,繼續與各界同胞一起堅持鬥爭,直至勝利。“12‧3”事件為什麼能取得勝利?因為有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的堅定支持。在新中國成立之前,類似的抗爭都以失敗而告終。正是從“12‧3”事件以後,華人的權益才逐步得到改善和提升。我們的愛國內因來自哪裡?離不開目睹國家的發展進步,離不開學習毛主席著作和《毛主席語錄》,學習國家公佈的英雄人物事跡,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並學習國家公佈的重要文件,培養“立足本職,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精神境界。

     

    同學們認真閱讀《毛澤東選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

    那時候,學聯常常放映愛國電影,讓同學們加深對我國的歷史、共產黨領導人民趕走帝國主義,建立新中國的歷史。此外,在遊藝會上也排演內地的舞蹈、歌曲等,還在園遊攤位的內容上結合愛國宣傳,對同學們做潛移默化的教育。沒有強大的新中國,就不會有繁榮的新澳門。我們傳承學聯精神,首要的就是要傳承愛國精神。愛國不僅是句口號,更應該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去,比如維護祖國統一,維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等。

    澳門學聯在大型園遊會設展板宣傳愛國和會務活動,吸引了不少學生前來觀賞。(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

     

    二、擴大團結精神牢抓不放

    我們牢記學聯“愛國,團結,進步”的要求,在六、七十年代,一方面抓緊團體會員單位的會員組織和發展工作,在學生會和各班選出會員代表,成為加強聯繫的紐帶和橋樑,依靠他們派發會刋和通知,動員會員、同學支持會務,又從中培養人才,吸取力量。另一方面又成立專門小組有針對性地開展聯繫教會學校同學工作,舉辦活動,組織他們到內地參觀及自由行,親身認識祖國。此外,學聯還曾經因應頗多歸僑學生來澳就讀的情況,成立了“僑生組”,將其中的活躍份子組織起來,舉辦具特色的活動,凝聚僑生。總之,通過多種方式擴大團結,結合實際開展宣傳,壯大基礎,為愛國工作、社會事務作出應有貢獻。

     

    澳門學聯經常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凝聚學生,圖為學生專心賽事。(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

     三、“求實包含了“求真”和“務實”兩方面

    “求真”要求掌握真情況又具真本領。學聯常深入學校聽取及通過發“問卷”的方式收集意見,並加強與學生會輔導老師的溝通,瞭解情況。各部門負責人重視學習相關知識,掌握真本領。例如體育部負責人參加裁判培訓班,聯絡部負責人從刋物中分析教會學校特點,有的部門自辦班組,能者為師,教學雙長。我們還虛心向內行人士討教。學聯宣導真誠實幹,待人以誠,多交朋友。做事要實,不尚空談。在訪問和發放助學金工作中,深入到家庭探訪,體會申請者疾苦,雖然學聯發出的金額不多,但送到了溫情。有些訪問員還自掏腰包、送出舊書本幫助受訪者。不少同學雖不是執委、部委,只是普通工作人員,但仍是踏踏實實地工作,以為同學服務為榮為樂。

    澳門學聯出版的“籌募福利金”黑板報。(二十世紀七十年代)

     

    四、創新是永恆的動力

    青年學生最少保守思想,勇於開拓創新。學聯同學喜好新嘗試。例如,1969年辦的“全澳學生環山跑比賽”、1980年的“全澳小學生常識問答比賽”、1982年的“全澳學生書法比賽”都是本澳首次舉辦同類比賽。沒有先例就勇於探索嘗試,在實踐中改進。環松山跑比賽,當時松山馬路沒有里程碑,又沒有一圈的長度,我們用尺量度,聘計程車覆核。沒有跑道的圖樣,我們多走幾圈留下印象,繪畫出工作用圖。小學生常識問答比賽是由小同學部負責人找參考書選題目,總務部自行研製搶答控制等系統。此外,七十年代社會上缺少學生暑期活動,學聯設法開辦十幾二十項興趣學習班組和體、藝比賽,吸引了很多學生參加。自此以後,有些學校、社團都相繼舉辦類似活動。

    1969年,學聯舉辦首屆環山賽,圖為學聯向得獎同學頒發錦旗及證書。

     

    現在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和澳門地區都處於新的發展階段。我們要努力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中央有關檔,提高思想認識和辨別能力,乘著大好形勢,擴大學界愛國團結,把工作做深做細做實,提高效益,為國家的復興和澳門“一國兩制”事業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中央宣傳部組織編寫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一書。


    註¹:張偉移先生,曾任澳門學聯秘書(1974-1984年),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六屆委員、澳門學聯總務部部長、聯絡部部長,中、小學教師,新華社澳門分社社工部副部長、澳門中聯辦社工部副部長。

  • 5馮覺生:澳門學聯精神

    編者語:

    澳門學聯自1950年5月4日成立以來,至今已70多年,一直以熱愛祖國、建設澳門、團結學界、參與社會為宗旨。一路走來,在為家國奉獻,向澳門傳達祖國的聲音、為學生提供鍛煉平台的信念上,始終未變。

    2020年澳門學聯成立70周年,當時推出《情繫學聯》訪談專輯,訪問逾40位不同時期的學聯人,記錄學聯發展,呈現學聯精神的傳承。學聯精神是歷屆學聯人一點一滴累積及奮鬥的成果,學聯精神值得發揚。

    隨着《情繫學聯》訪談的結束,今年,澳門學聯在推出訪談專訪的同時,向公眾、向新一代學聯人細說家國情懷,傳承學聯人愛國愛澳、奮發向上的精神。


    馮覺生¹在學聯舉辦“71‧傳承"分享會上,向青年學生分享學聯精神。


    馮覺生認為,學聯人具備熱愛祖國、團結互助、關心學生、幫助同學的精神特質。

     

    一、熱愛祖國精神
    澳門學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展多項發揚愛國精神的活動,如參觀捷克展覽、蘇聯展覽等。另外,亦組織歌詠組、舞蹈組等興趣班在外公演,藉此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團結澳門學生。透過各項活動宣揚愛國精神,樹立理想信念,讓學生認識祖國。 
    二、團結互助精神
    上世紀五十年代,澳門經濟蕭條,大批學生失學,教育事業亦走下坡,為推動澳門的教育事業,開展助學運動,學聯籌組助學金,為清貧的學生發放助學金,幫助經濟困難的失學學生解決就讀的問題,讓學生可以繼續升學。 
    三、關心學生,幫助同學 

    上世紀五十年代,澳門學聯擴充夜校,為失業失學人士提供再就學及培訓機會。夜校的老師主要由學聯的同學和就讀的學生放學後來任教,因應學生學習上的困難,亦成立互助組,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及功課的問題,助力學生繼續升學,學聯幫助的學生不計其數。部分學生畢業後,通過學聯介紹工作,投身各行各業,為社會培育人才。


    注¹:馮覺生,曾任澳門學聯多屆主席、秘書。曾任澳門工羡造船工人子弟學校教務主任、東南教育促進會副理事長、東南學校教導主任、副校長。曾任澳門中華教育會理事及頣康組組長。
  • 6冼為鏗:澳門學聯精神

    編者語:

    澳門學聯自1950年5月4日成立以來,至今已70多年,一直以熱愛祖國、建設澳門、團結學界、參與社會為宗旨。一路走來,在為家國奉獻,向澳門傳達祖國的聲音、為學生提供鍛煉平台的信念上,始終未變。

    2020年澳門學聯成立70周年,當時推出《情繫學聯》訪談專輯,訪問逾40位不同時期的學聯人,記錄學聯發展,呈現學聯精神的傳承。學聯精神是歷屆學聯人一點一滴累積及奮鬥的成果,學聯精神值得發揚。

    隨着《情繫學聯》訪談的結束,今年,澳門學聯在推出訪談專訪的同時,向公眾、向新一代學聯人細說家國情懷,傳承學聯人愛國愛澳、奮發向上的精神。


    冼為鏗在學聯舉辦“71‧傳承"分享會上,向大眾分享學聯精神。


    澳門學聯創會主席冼為鏗先生認為,學聯人具備愛國主義傳統、為人民服務、不辭勞苦、主動承擔的精神特質。

     

    一、愛國主義傳統
    澳門學聯在新中國成立後籌備成立,宣揚及維護新中國成就及精神,澳門青年學生積極投身愛國教育事業,例如海員工會、造船工會、豬肉燒臘工會、鮮魚福利會、糧食業同業公會、菜農合群社、新填海坊眾學校等等擔任主任和老師,亦有學聯同學在工聯、汽車、洗衣、三輪車、理髮等工會任職秘書,學聯對澳門愛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愛國運動作出一定的貢獻。
    二、為人民服務
    澳門學聯早期籌募澳門學生福利金,設有助學金、康樂活動經費等,很多家庭因美國禁運關係造成失業失學等情形,幫助貧苦學生繼續升學。並接受廣東省招生辦的委託,收集學生報讀報名表,送上內地,讓學生可以在內地就讀大學。學聯積極為學生謀福利、關心學生需求,為人民服務等精神。
    三、不辭勞苦 主動承擔 

    澳門學聯籌備至成立期間,由於沒有專職的工作人員,籌備工作很多都由學生主動分擔,在學聯大家庭中透過各項的籌備工作鍛鍊同學,陪伴學生成長,培養一批批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