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聯舉行2010年新加坡環保交流營

全球暖化、氣候反常、環境污染及資源短缺等問題已經引起全球關注,保護環境已成為社會發展時必需兼顧的一環。為培養學生關注環保意識,讓他們學習保護環境的措施,由澳門基金會、教育暨青年局及環境保護局贊助,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主辦之2010年新加坡環保交流營已於日前順利舉行。交流營邀請到中聯辦文化教育部處長吳旭鵬擔任隨團顧問,澳門學聯副理事長黃俊傑及林婷婷分別擔任團長和副團長,率領二十多名本澳中學及大學學生,到訪新加坡環境及水資源部、新生水中心及焚化爐設施,實地參觀和學習新加坡保護環境的措施和理念。

交流營首個參觀地點是新加坡環境及水資源部旗下的展望中心,了解新加坡環保工作的歷史。新加坡立國初期便下決心整治受污染的新加坡河、將街邊獨立的小販檔集中成熟食中心等等,經過四十年的努力,新加坡已變成一個整潔、綠化面積高、以及愛惜水資源的舒適城市。工作人員亦向同學介紹新加坡政府為鼓勵市民所實行的綠色政策,如: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向特定時段進入市中心的汽車徵收費用,及限制每年汽車數量的措施,同學對這些措施感到很新奇。

交流營到訪端士焚化爐,工作人員向同學介紹,新加坡約有92%的固體垃圾由焚化爐燃燒,有8%不可燃燒的固體垃圾及焚燒後的灰燼會運往新加坡著名的垃圾島堆填。固體廢物收集服務由私人公司承辦,向每戶每月收取固定的垃圾收集費,運到焚化爐的垃圾,焚化爐按每公噸的重量收取焚燒費。新加坡將固體垃圾的收集與處理服務商業化,採取污者自付的原則。焚化爐營運的電力透過焚燒垃圾時產生,滿足自身需求後,可將剩餘的電力賣給電力公司。同學對垃圾的焚燒及發電過程十分感興趣,更積極向工作人員請教。

新加坡因面對本土水資源短缺問題,早在70年代已開始構思將污水潔淨循環使用。交流營到訪新加坡新生水中心,參觀新生水的生產過程及原理,污水透過微過濾、逆滲透及紫外線消毒三個過程便能再生成可食用水。此外,有同學留意到新加坡地上有很多水渠,用於收集雨水,存到儲水池。參觀結束後,同學們到新加坡街頭進行問卷調查,訪問當地新加坡人對於環保的看法。

期間,交流營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新加坡共和國大使館參贊周建平的熱烈歡迎和招待。團長黃俊傑介紹此行的目的及內容,周參贊亦向同學介紹大使館的工作,更特別提到新加坡垃圾島的建造以及新生水技術,勉勵同學好好向新加坡學習。

在分享會上,同學分組發表在新加坡學習的成果,分享了街頭訪問及實地觀察的心得。受訪的當地人將垃圾分類視為理所當然的日常習慣,無需親友或政府宣傳、提醒,但並不以此認為自己環保意識高,團員都認為將愛護環保的行為變成生活習慣的這一點十分值得學習。其中一組同學以新加坡學生為調查對象,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從學校學習到污水處理的過程,學校亦透過不同類型的活動如講座、比賽等灌輸節約用水的觀念。該組同學認為,在當地的教育宣傳下,大部份受訪者都對水資源管理有基本概念,就算近年來新加坡維護水資源取得空前成功,當地政府仍繼續透過教育宣傳的工作,延續及培養人民珍惜水資源的意識。另一組同學透過學習新加坡水資源管理,反思澳門的現況,澳門本土缺乏水資源,主要依靠珠海供水及收集雨水,該組同學建議,可從擴大收集雨水系統、增建集水區、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提升污水處理廠的水質,將處理後的污水應用在澳門不同的事業上,再考慮引入比海水淡化相對便宜的新生水技術,為澳門水資源開源;從維護供水管、制定政策鼓勵企業建立高效用或循環用水設施、加強宣傳及教育,在教育課程中加入珍惜用水的教材,推廣市民使用節水設備等方面,為澳門水資源節流。

參與交流營的同學們均表示此行收獲豐富,透過實地考察,已能見微知著體現到

新加坡環保規劃的心思。同學們認為新加坡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然而還是有不足之處,在超市購物時,雖然收銀處有指示牌提醒市民用環保袋,但收銀員卻給予大量的膠袋。對此,同學認為要做好環保工作,是透過不斷學習其他地區的優點,改進自身的不足。此行除了學習到新加坡各方面的環保措施,同學們還結識了一班好朋友,感受到真摰的友誼,與大家渡過了一個充實美好的暑假感到高興,交流營為他們這個暑假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