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局發表的09/10學年教育調查結果,本澳就讀高等教育的學生人數共有22,289名,較上一學年增加6.6%,幼兒教育學生則有9,923名,增加7.0%,但反觀小學生及中學生卻只有25,475名及38,315名,人數持續減少,減幅分別為7.3%及2.9%。澳生往外地升學、出生率下降、留級率偏高等都是影響中小學生人數持續減少的原因,為此,令人不得不深思澳門留級率偏高的問題。
本澳的留級率情況嚴重是長年累月的問題,早前《非高等教育十年規劃》諮詢稿中就把“降低本澳學生的留級率”作為未來的教育目標之一,明顯反映出留級率是本澳教育發展進程的一大絆腳石。雖然留級率偏高的形成原因各異,但不能忽視的是本澳應試教育的情況。在現今瞬息萬變、不斷進步的社會,我們仍然擺脫不了以卷面分數作為評核學生的標準,當學校以分數作為評核學生的標準的同時,無形中就向學生灌輸了以分數擇優汰劣的觀念,抹殺了學生除讀科外的長處。“學有所長”並不只是單指讀科,教育就是要盡最大努力去發揮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長,成就各類適於社會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人才。
留級原意是讓程度未能達到水平的學生重新學習,以便配合個人發展,而本澳大部分學校亦以連續留級兩次則需退學為警惕,鞭策學生不能懈怠。然而不少留級生在新一年的學習中容易產生心理障礙,他們多表現出自卑、自我否定的心態。當然這不能完全歸咎於本澳的教育制度,學生本身的生活環境、學習態度、人生觀、價值觀等都與之有著密切的關係,但這無疑是一個值得讓澳門人深思的警號。
現時本澳實行十五年免費教育,教育已普及至各個階層,在澳門,教育可說是一個公民的權利,作為學生團體,學聯期望本澳能盡早擺脫一元價值觀影響下的應試教育,及早推出“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澳門未來十年教育規劃”等促進澳門教育積極發展的法律法規,並從中科學地訂定適合澳門教育實況的基本學力要求及具體評核準則,讓教師可按相關建議授課,以免社會簡單地把留級率偏高的原因歸咎於教育制度、學校校規等,亦避免有教師為免學生留級而刻意降低教學要求、過份遷就學生等不利教育發展的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