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病毒全球已有過百萬人受感染,外國疫情愈發嚴峻,在西班牙已接近失控地步,累計確診人數逾13萬,超過1.2萬人死亡。由於當地醫療設備嚴重不足,引發人道主義的哲學思考,如果呼吸機不夠用,我們應如何選擇誰該獲得治療?
話說近日Twitter流傳一段影片,一名西班牙醫生講述當地醫院令人絕望的現狀:「在馬德里,65歲以上的老人被移除呼吸機,讓給那些更年輕的人,因為沒有呼吸機給所有人用。」醫護人員只能通過給老人注射鎮定劑減輕他們的痛苦。有醫護人員留言指,眼看生命正在流逝,自己卻無能為力,更要為生命價值排次序,優先拯救部分人士。
而在美國,則有醫院採用評分系統,用以決定那種患者可以優先使用呼吸機。
系統根據以下兩點評分:
1.通過病情嚴重程度,判斷患者活到出院的可能性是多少。
2.基於病人有否出現影響生命的併發症,判斷病人出院後長期存活的可能性是多少。
病人所得的分數決定其接受治療的優先順序。而對於評分相同的病人,該系統會將能挽救的“生命時長”作為進一步的考量因素,簡單地說,年輕的病人往往可以優先獲得治療。
呼吸機對治療新冠肺炎的重要性
隨著疫情加劇,世界各國對醫療裝備需求急速增長,尤其是對呼吸機的需求量大增,全球多地緊急採購呼吸機。目前全球對呼吸機的需求,已取代口罩、測溫槍,成為全球更為緊缺的醫療物資。
3月30日在中國國務院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工信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許科敏向媒體介紹稱:「3月19日以來,在保障國內需求的同時,中國已緊急向國外提供有創呼吸機1700多台,達到今年以來提供國內總量的一半。」
正常情況下,呼吸機並非存在大量需求的醫療物資。一家普通醫院配備幾十台就足以滿足正常使用需要。但在目前,當新冠病毒攻擊患者肺部,引發肺炎和急性呼吸症候群等併發症時,唯有用呼吸機輔助或替代呼吸,才能保證患者血氧含量,避免呼吸系統和重要器官衰竭。可以說,對於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來說,呼吸機是他們最終的生命依靠。
道德難題 — 誰該優先治療?
回到文章的開始,在醫療資源不足,呼吸機緊缺的情況下,到底應該優先給誰人使用?
有人說,應該先給病情嚴重的,他們更需要呼吸機,不然很可能就會失去性命。亦有說法是,當醫療資源缺乏,難以拯救大量患者時,最嚴重的患者就不一定應該優先拯救。因為最嚴重的患者往往救治的成功率較低,把緊缺的資源運用在他們身上,反而可能令病情相對沒那麼嚴重的患者得不到救治而死去。
而如果,大多數病人的病情嚴重程度差不多,我們又應如何分配?這正是肺炎疫情當下,各國需要思考和面對的問題。正如西班牙及美國的例子,一些國家認為,應以年齡來判定醫療資源的使用分配。假如病情一樣嚴重,應把資源放在年紀較輕的病人身上。原因是年輕人更容易康復,而且在康復後,還有更長的時間去享受生命。相反,長者餘下的生命時長較短,而且長者也可能患有其他長期疾病、能享有的生活質量不如年輕人。更進一步地以集體利益來考量,年輕人能對社會有更多貢獻,相反長者卻需要他人的照顧。
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以上講法?但我們受教育的理念,在危難關頭時,不是應該先保護老弱婦孺嗎?老人貢獻和服務社會多年,為甚麼不回報他們,反而要捨棄他們的生命呢?
題外話,網上甚至有人創造出惡毒的詞語「boomer remover」,用來嘲諷新冠病毒是老人消滅劑,創造及傳播詞語的人,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生命的價值 — 我們應該做甚麼?
人皆生而平等,生命的價值也理應相等。應該先救誰,這是一個在無可奈何下的艱難抉擇,如非必要,沒有人希望需要做選擇,也不希望我們需要面對這樣的局面。
澳門目前尚有零星確診個案,醫療資源仍足夠應付,但若不幸地在本澳出現大規模的社區爆發,以任何地區原有的醫療資源,都無法應付突然增加的大量新冠肺炎病人,任何人都不希望出現這樣的情況。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必須堅持,記得洗手,戴好口罩,避免聚集,聽從特區政府的防疫安排,上下一心,以澳門人的精神和力量,共同努力渡過這場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