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運會將至,隨着部分賽事的門票開售,本澳社會對這項體育盛事的討論日益熾烈,相信使市民對體育之城的建設產生正面的影響。藉此契機,本人冀可通過增加體育設施用地,以及發展體育旅遊等措施,推進體育之城建設。
人才培養是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工作,而培養本地體育人才亦是人才培養工作中的重要一面。本人有收到市民的意見,表示澳門體育場地不足,經常出現預約爆滿的情況。若以全運會34個競賽項目和23個大項群眾賽事活動為例,部分項目如皮划艇、滑板、攀岩等在澳門仍存在場地不足或缺乏場地的問題。因此,期望政府定期審視閒置地情況,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將閒置地變為體育用地,助力培養體育人才。
與此同時,於日前舉行的NBA中國賽2025亦展現了澳門發展體育旅遊的可能性。國家旅遊局及國家體育總局早在2016年便提出了體育旅遊的形式,為體育及旅遊產業結合的新興產業形式。本次全運會亦是一次很好的實踐機會,若澳門持續推廣「體育+旅遊」的形式,相信可提升本澳的體育風氣及旅遊業的發展,冀本澳把握好這次舉辦全運會的機遇,為未來儲備體育人才及推動體育旅遊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