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學聯訪談錄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專訪50年代澳門學聯創會主席冼為鏗先生

澳門學聯編輯委員會主任  歐陽偉然 

 

編者按:2020年,澳門學聯成立70周年,籌劃並開始《情繫學聯》專輯,透過訪問逾40位不同時期的學聯人,藉以記錄學聯的發展,呈現學聯精神的傳承。今年,適逢中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澳門學聯編輯委員會藉着今天5月4日,澳門學聯成立71周年、“五四”運動102周年之際,率先推出《情繫學聯》首篇訪問專訪,其後再陸續推出同一系列的不同專訪,藉此回顧學聯的發展歷程。

冼為鏗先生受訪後,《情繫學聯》負責團隊與冼氏伉儷留影。(右起:張偉移、劉羨冰、冼為鏗、歐陽偉然)

澳門學聯,全稱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於“五四運動”31周年當天成立,即1950年5月4日。1950年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年,雖然政權已經確立,但當時的政治環境仍是相當複雜的,澳葡勢力、國民黨殘餘勢力等多股勢力依然在澳門,澳門學聯在這風雲幻變的時代下誕生,創辦者定必有超凡的能耐,愛國、勇敢、機智、堅毅缺一不可。發起者固然是箇中最重要的因素,事實上澳門學聯成立也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

  1. 新中國成立,激起人們的愛國熱情。在澳門,雖仍處於澳葡政府的統治,然而誰也改變不了身上流着炎黃子孫的血的事實。自己民族在歷盡千千劫難後終於立國,愛國之心怎能不被新中國成立的事實觸動,但凡愛國之士皆存藏着為國家作貢獻的思想,激情、熱血的澳門青年尤是如此。這就為學聯的成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 新中國成立之前,在澳門没有統一的全澳性青年學生組織,隨着新中國及愛國社團紛紛籌備成立的大好形勢,澳門有必要建立全澳性的青年學生組織。
  3. 國民黨言而無信,盡失民心。1945年國共聯手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收復國土後雙方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然而在協定簽署的後一年即1946年國民黨即進攻解放區,撕毀了協定,內戰爆發,人們又再次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這時人們已認定了國民黨是出爾反爾,毫無信用的。在內戰爆發的形勢下,國民黨卻內政混亂,壓榨百姓,言行背道而馳,百姓必定背棄國民黨。內戰結束後在澳門雖仍存有國民黨殘餘勢力,但隨着新中國政權建立,國民黨形象負面,人心漸轉向新執政黨,愛國社團開始萌生。
  4. 澳門華洋雜處,得風氣之先,在20世紀2、30年代,不少改良學塾演變成學校,形成辦學新潮流,為澳門學生運動奠定基礎,至4、50年代,隨着學校數量的發展,加上學生有思想、有魄力,澳門地方又不大,學生之間的聯繫相對密切,組織學生運動即可一呼百應,水到渠成。

 

在以上多方面因素影響下,建立愛國社團的時機漸趨成熟。當時正就讀聖約瑟中學的冼為鏗等看準時機,為籌備成立澳門學聯,通過發出《為組織澳門學生聯合總會告闔澳同學書》(以下稱《告同學書》),在1949年10月23日,在天通街鞋業工會會址內,成立學聯籌備委員會,利用澳門各校同學的關係把學生組織起來。《告同學書》是由冼先生親手擬定,並請求其在濠江中學讀初中時的老師李成俊修改及提出意見。《告同學書》用64開新聞紙紅字印刷,其內容主要是闡述當前的大好形勢,號召同學們共同籌組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爭取同學的權益,辦好同學的福利事業。

1949年12月,澳門學聯籌委會進行第一次旅行,地點為珠海水灣頭。

    另外,根據1949年11月28日廣州市學生聯合會寄來的全國學聯章程,初步草擬了《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章程(草案) 》,作為澳門學聯成立前的一份指導性文件。當中明確提到澳門學聯的宗旨是“團結全澳同學互相扶助,謀取同學福利,樹立為社會服務的思想,提高文化科學知識,培養自己成為國家的有用人材。”其成立理念及目標,一直影響並傳承至今。

澳門學聯成立前由冼為鏗先生草擬的《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章程(草案) 》(李業飛先生提供)

澳門學聯成立

    澳門學聯自籌備至成立歷時6個多月,最終在1950年5月4日上午假清平戲院舉行“澳門各界慶祝第三十一週年‘五四’青年節暨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成立典禮”,大會由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澳門婦女聯合總會、澳門新民主協會、澳門華僑協會、語運合唱團、海燕劇藝社、澳門護士互助聯合會,以及澳門學聯聯合舉辦。大會上,首先由主席團主席冼為鏗致辭,接着澳門學聯執行委員宣誓就職,由澳門工會聯合總會主席梁培監誓。

 

澳門學聯成立當天出版的一份《為慶祝‘五四’中國青年節暨澳門學聯總會成立告澳門青年書》,則具體記載了澳門學聯成立的目的及意義:“今天的‘五四’,是澳門青年慶祝自己大團結的戰鬥的節日,代表全澳學生統一組織──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在這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今天,宣告正式成立了!這是標誌着澳門學生空前覺悟與團結的起點。我們以高度熱烈的心情號召全澳青年廣泛地建立全澳青年的愛國民主統一戰線,從而鞏固勝利,擴大勝利!”自此澳門學聯肩負起愛國愛澳,團結澳門學生的使命。

1950年5月4日,澳門學聯成立當天出版的《為慶祝‘五四’中國青年節暨澳門學聯總會成立告澳門青年書》,記載了澳門學聯成立的目的及意義。(李業飛先生提供)

第一屆澳門學聯執行委員會名單如下:

主席:冼為鏗 副主席:譚剛峰、黃幗芬

秘書部:譚剛峰(兼)

總務部:正主任:譚任遠     副主任:張浩然

宣教部:正主任:李鵬翥     副主任:易 明

聯絡部:正主任:陳以烱     副主任:薛以文

服務部:正主任:林名溢     副主任:李錦鈞

財政部:正主任:黃幗芬(兼)  副主任:林蘭芳

女同學部:屈婉華

                (以上13人為常務委員)

 

執行委員:

冼為鏗、林名溢、譚任遠、易 明、黃幗芬、屈婉華、譚剛峰、林蘭芳、李 虹、李錦鈞、李鵬翥、薛以文、張浩然、陳以烱、容煥棠、司徒霜、陳志芳、周奇磊、梁佩珍、郭自力、梁 異。

 

後補執委:

黃 浩、梁仲雅、何德明、楊永唐。

1950年,澳門學聯第一屆執委會成員合影。

1950年,澳門學聯召開全澳第一次學生代表會議,由冼為鏗(中)主持,號召全澳同學覺悟起來,並肩攜手走向大團結的道路。

 

學聯運作資金的籌集

學聯成立初期資金極其短缺,由於學聯的成員全部為在校學生,他們基本沒有任何收入來源,所以徵收會費作為學聯運作資金根本不可能。幸而在中華總商會的熱心支持下,學聯有了免費租用的會址,同時商會也免收其水電費用,無條件幫助學聯。這樣學聯就免去了後顧之憂,即能專心一意發展會務。會址問題解決了,當時學聯的主要支出就是出版《學聯報》所需的費用。《學聯報》是當時學聯主要的對外宣傳方法,一定要做好。為了節省支出,學聯並沒有設立任何專職人員,當時宣教部同人親力親為出版《學聯報》,他們利用課餘時間,用油印的方法把學聯報一張一張印好出版,每一份《學聯報》都是他們汗水和心血的結晶。

1950年5月4日創刊出版的《學聯報》,是澳門學聯對外宣傳的重要刊物。

 

為了籌募更多經費,學聯通過放映影片籌款。學聯第一次義演籌款就在南灣用竹蓋搭建而成的戲院。影片《有冤無路訴》需要200葡幣作為按金。對於當時的學聯來說這簡直是天文數字,要知道當時普通教師每月薪金只有幾十元。但籌款事在必行,按金的問題必定要解決。通過各種人事關係,終於在新中行經理柯正平手中借得200元。可是放映電影當日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滂沱大雨,從十月初五日街日新銀號取電影拷貝到南灣有一段路程,冼為鏗與黃幗芬坐三輪車從日新銀號直奔南灣。到了新馬路口由於路面不平,加上天雨路滑,連人帶車翻倒了,狼狽不堪。為了使義演能如期進行,他們也不怕身濕,趕忙上路,送上影片拷貝,這樣義演籌款才順利進行。

 

學聯會務執行

學聯成立初期,除了出版《學聯報》之外,還組織學習小組與同學們討論、學習時事,以提高同學對國家的認識,同時還組織歌咏團。歌咏團陣容十分鼎盛,100多人的歌咏團在林名溢同學的指揮下每周六都在商會三樓練習,通過歌詠團活動增強同學間的交流,令同學更加團結、向心。當時學聯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代辦澳門學生回內地升學。澳門學生要在內地升學即可把報名表交予學聯,再由學聯經水路遞交予廣州的招生委員會。學聯是澳門學生內地升學的主要橋樑。在50年代初每年就已經有100多人經學聯到內地升學,其中中山大學、武漢大學為較熱門的學校。

1950年代,澳門學聯學習小組活動時留影。

學聯夜校

學聯也曾開辦夜校為工人小販等服務,校址起初設於蓮溪廟,後來夜校得以發展,遷至亞豐素雅布基街25號,是由華僑協會資助教師工資的。夜校由1950年起辦了九年,先後也多次易名,最初名為“蓮溪廟民眾夜校”、後易名為“新橋民眾夜校”,最後改為“澳門學聯夜校”。後來因其他愛國團體亦紛紛辦校,如勞工教育協進會成立了勞工子弟校,水電工會、旅業百貨工會等紛紛成立子弟學校,學生數目相對減少,夜校就停辦了。學聯夜校讓民眾識字,提高民眾的文化水平,同時也提高他們的愛國意識,功不可沒。

1950年代,澳門學聯夜校學生手冊。

 

學聯歲月,點滴在心頭

學聯成立的初期是最為艱難的時期,路要成員們自己開創,開山劈石,困難重重,在克服無數困難後最終成長了的不只是學聯這個組織,陪伴他成長的還有學聯的成員。一如開篇所說的,他們都有超人的能耐,愛國、勇敢、機智、堅毅、目光長遠,經歷在學聯的磨練後,能力更加提升,所以加入的成員大都在社會有所作為,頗有成就。學聯首屆主席冼為鏗先生是澳門資深、傑出的教育工作者,曾任澳門全國人大代表、前新華社澳門分社宣教文體部副部長等職位,2015年獲澳門特區政府頒發銀蓮花榮譽勳章。多年來培育眾多英才,桃李滿港澳。

2015年,時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先生(左一)向冼為鏗先生頒發澳門特區政府銀蓮花榮譽勳章。

 

學聯除了練就同學,培養了一批批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外,學聯還陪伴他們成長,為他們留下了在青年時期美好的回憶。冼先生甚是回味地道出了其中兩件他在學聯工作、生活的事兒。在學聯籌備至成立期間,同學們一起工作,一起學習,感情十分要好。有一回學聯在鏡湖醫院開游藝晚會,當時的會場十分簡陋,就連桌椅都沒有,得從濠江中學搬運過來。由於學聯沒有專職的工作人員,搬桌椅的工作自然落到執委身上。冼先生和他的伙伴即用“木板車”即人力手推車,兩個拉,兩個在兩旁推車輪,一個在車後緊握車把手,把桌椅運送到鏡湖醫院。好不容易把桌椅運到了,搭起了講台及坐席,會議順利進行。晚會在晚上11時才結束,他們又要把桌椅送回濠江中學去。工作完成已是凌晨時分了,累得手腳不聽使喚,肚子也餓了,於是大伙就向雅廉訪的岐關公司宿舍進發,親自動手煮糖水,煮好糖水每人一碗,祭五臟廟。除了糖水之外,他們夜宵的熱門選擇還有賣草地街的餛飩麵。晚上開完會他們都會相約光顧那三角錢一碗的餛飩麵,同學家景並不富裕,只有黃幗芬同學家景較好。一次冼先生與黃幗芬、何德明、薛以文一起去賣草地街吃餛飩麵,吃完了何和薛借機先逃了,只剩下冼先生與黃幗芬,那就得由黃幗芬結帳。他們頑皮、可愛,可關係十分親密,無分彼此,難怪冼先生至今對此仍記憶猶新,津津樂道。

 

寄語:

 冼為鏗認為:“澳門學聯有一種打破陳規、不斷求進,隨着時代的步伐,永遠前進的精神,這種精神值得發揚光大。同時,他認為學聯同學無私奉獻,服務同學的精神也值得鼓勵和表揚。”

澳門學聯就創立自這樣一批弘毅之士之手,背負着團結同學,教育同學的使命,堅持愛國愛澳的宗旨,71年來薪火相傳以至發展成為今時今日的澳門學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