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感想
二零一七年澳門大學生西昌航天科技交流團在八月十三至十九日於四川成都、西昌舉行,作為交流學生的一份子,首先感謝澳門基金會、澳門航天基金會、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和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共同籌劃給予五十多名學生是次機會,了解中國近代航天科技的發展、一睹發射基地的壯觀雄偉以及近距離觀察衛星模型的真實面貌。
在西昌,澳門大學生有機會與涼山中學的弟弟妹妹們進行兩天的交流活動,他們青春活潑笑容滿面,一問之下得知他們大部分即將迎接艱巨的高考,每天從早上六時馬不停蹄地上課到晚上,休息數小時後不斷重複繁忙的學習生活。八月本應是放鬆玩樂的時候他們卻只能回家待上最多二十天與家人團聚,之後又回到學校補課。儘管如此,他們臉上仍展示出滿足的笑容,沒有絲毫厭倦的表情,還表示能夠參加這兩天的交流活動已經非常高興,這拓闊了他們的眼光。相比起澳門的中學生,他們在一個資源充足的環境下學習,沒有為學位而過份憂慮,並未能真正感受到強大競爭的壓力。
基於八月四川九寨溝發生地震,我們的行程有所變動,到達了映秀地震遺址博物館。聽著講解員逐一向我們訴說當日汶川大地震的情況,看到博物館內的照片和遺址時眉頭不禁一鄒,心內悲傷不已。天災無情,但人間有愛,那些用生命拯救他人的英雄必定流芳百世,那些獲救的生還者亦必定能重獲新生,在哀痛中走出來,活出另一片燦爛的艷陽天。
總括是次交流團,我認為學到的不單是中國航天科技知識,在篝火晚會上我們越過了語言的障礙、年齡的間距和文化的差別,與各位中學生和社區居民度過了一個愉快時光;中學生們天真爛漫、對未來充滿憧憬、迎難而上以及知足的心態是我們即將踏入社會的大學生必須學習和保留的,在此衷心祝願大家都能在自己的人生中發光發亮。
這是我首次參加學聯舉辦的交流團,經過7日6夜的西昌航天之旅,我不僅了解到當地的風土文化,認識了11位來自不同大學的朋友,更有幸到西昌衛星發射站參觀,重温並更新了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知識。
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與西昌當地學生的交流活動。澳門的學生與內地學生在教學制度及競爭壓力上都有着頗大差異,但這毫不影響我們的交流,他們的談吐滲透着歷史文化及政治動向,而我們亦將城市的活力文化帶給他們,彼此都獲益良多;他們的學習資源不及我們優厚,所以他們都非常珍惜此次的航天交流機會,在到博物館參觀及進行航天講座時,都會看到他們勤寫筆記的身影;在臨別前的篝火晚會,他們進行彝族傳統歌舞的表演,最後大家手拖着手,圍着篝火載歌載舞,展現了各地文化的成功交融。雖然交流時間只有短短的兩天,但他們純樸的面容及满佈感恩的笑容都會成為我們心中珍貴的回憶。
離開西昌後,我們在成都仍有數天的觀光旅遊,到過南橋,體會了道功堰的洶湧激流;到了川菜博物館,嘗試了製作川菜,自行掌控其辣的度量並瞭解其精粹。這次,由於九寨溝的地震事件,主辦方還安排了我們參觀地震博物館,多位同學在現場不禁灑淚,人是脆弱的,天災是無情的,但人間永遠有愛,那裡展現的一幕幕都使我們震撼、動容,我們到學校遺址前默哀悼念,他們的時間已經永遠停止,但我們仍需繼續前行,他們會活在我們心中的某個角落,見證着我們的成長。
交流團已完結多時,但腦海中還是經常浮現出團友在青城山上相互扶持上山的景像,山上的風景縱使美麗,但如果身旁的人不在,那這般美景將會乏味不少。交流團將11個素不相識的人組合在一起,使我們相識相知,時間雖界限了我們旅行的長度,卻不能界限我們友誼的長度,套用一下一位團員曾說過的話,距離澳門1333KM的四川,我們相識了,雖然交流團已接近尾聲,但這只將為我們的友誼揭開序幕。
對我而言,七日六夜的四川學習交流,有期待、興奮和難忘。回想當初出發時,我懷著期待的心情,走出澳門去了解我國航天科技的進步;懷著興奮的心情,與在各地就讀高校的澳門大專生及四川中學生進行交流互動;最後,各種難忘的時刻、回憶,在我腦海中不斷浮現,回味。
還記得到了西昌的第二天早上,我們參與開營儀式及課堂講座。各教授、導師們精彩的講解,令我再次感受到我國的航天科技,已是走進國際發展的前階,導師在課堂上所放映的片段中,每一幕既壯觀又激動人心的畫面,告訴我:要想取得成功的話,就必須不斷改善,繼而努力向上,才能獲得理想的結果。
而同行的西昌中學生都十分珍惜這次交流。他們在參觀時認真地提問,課後謙虛地向我們請教,為了就是讓自己在有限的時光裏,了解我國航天科技發展概況外,還積極向我們了解澳門的文化。他們好學的精神是十分值得我去學習的。
我們的篝火晚會,並沒有因為下雨而使情緒變得低落。相反,澳門和西昌的同學都積極地表演,傳遞地區不同的文化。使全場的氣氛十分高漲,而兩地同學之間的互動,也迅速地活躍起來,場面十分熱鬧、圓滿。
除了到西昌衛星基地中心參觀聽課外,旅程中不少得到四川名勝地點參觀,讓我們一班青年更能深入了解川蜀文化引人入勝之處。而當中,十分感謝各支持單位及團工作人員的帶領及指引,因為沒有他們的妥善安排,團友們根本不可能如此順利完成旅程。
在這七天的交流旅途上,有幸有各位團友的照顧。雖然旅途上有點突發情況,但我們的團結合作,最後能把困難遇刃而解。這次交流團裏,除了收獲滿滿的回憶以外,大家學會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精神。願我們能用這份積極和熱誠,在學習生涯裏不斷探索、不斷進步,正如我國偉大的航天科技事業,創下理想的成果。
一直都聽說四川是中國的農業大省,自古以來被譽為「天府之國」、四川大熊貓非常可愛、當地的麻辣菜餚令人垂涎欲滴等事情,因此我一直希望能夠前往四川,親身感受當地的風土民情。而今年暑假,我參與了「2017年澳門大學生西昌航天科技交流團」,終於可以得償所願。
記得出發前的三次事前會議,由於個人理由,只去了第一次及第三次的事前會議,記得兩次會議與第五組的組員見面時,因為不太熟悉的關係,所以未能於交流前與組員們作更深入的瞭解,因此練習表演時尚未能完全投入,雖然如此,後來我們第五組的組員一同經歷了一連七日的四川之旅,到過成都及西昌,參觀過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出席過與涼山彝族同學一起舉辦的篝火晚會、拜訪過成都青城山,亦於酒店中一起愉快地渡過每一個晚上,使我們的感情日益加深;最後結束行程時,我們彼此都依依不捨地離開澳門機場,這一點是讓我最為感動的。
整個四川之行最令我難忘是在西昌參觀的三日兩夜,住的酒店雖然沒有成都的乾淨舒適,但仍然設備齊全,酒店內的餐廳亦能夠讓我們感受到一些當地的特色菜餚。這三天我們參觀過奴隸社會博物館,當地導遊為我們介紹了涼山彝族的舊時風俗及奴隸社會制度;我們參觀過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瞭解國家的衛星發射技術及控制方式,對國家的航天科技有更深入的認識。然而,最為感動的時刻一定是離開西昌前一晚的篝火晚會,不同語言文化、風俗背景的同學們一起於營火前進行多個表演,雖然期間曾經下過雨,仍然不能消退我們的熱情,最後我們更手牽着手地圍着營火一起跳舞歌唱,非常難忘。
一連七日的四川之行已經結束,我非常榮幸及感恩可以參與「2017年澳門大學生西昌航天科技交流團」,在這個交流團我不但能夠深入認識國家的航天科技及四川西昌的小數民族的風俗文化,而且更認識到一班朋友,雖然我們將要於不同地方繼續我們的大學生活,但仍然希望我們能夠再聚首一堂,回味四川之旅的種種回憶。
“40秒,30秒,20秒,10,9,8……3,2,1,點火,發射!”火箭尾部衝出一股氣流,被點燃的助推器將體型龐大的火箭送上了天空。
第一次知道稍微多一點訊息關於航天火箭是在神州五號發射成功的那一年,而今天,我卻親手摸到了載人火箭的主體,親眼看到了衛星發射中心這個神秘而無法觸及的地方。
非常感謝學聯給了我這樣一次機會,很多生命中根本不可能出現的東西,因為參加了本次交流團而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七天六夜的交流團,我們除了了解科技的發展,看到中國航天科技的崛起,了解彝族文化的源遠流長;還參觀了成都最負盛名的寬窄巷;遊覽了偉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品嚐了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川菜的獨特風味;欣賞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神奇又風趣的川劇表演;參觀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還親自掌勺煮了最具特色的川菜,並參觀2008汶川大地震遺址及紀念館緬懷先烈,著實令人難以忘懷。
印象最深的除了主打的航天科技,還有川劇表演、川菜的製作,以及令人依然心痛又充滿感恩和感動的地震遺址參觀。
七天六夜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非常感謝主辦單位和基金會的支持,讓我們有了一次別開生面的體驗。與涼山的朋友們載歌載舞,燃起了大家心中澆不滅的熱情;看奔騰而去的河流洩洪,感受大自然強大的力量;自製“東風一號”火箭,看著自己親手製造的“火箭”升空,忍不住內心的激動而歡呼;在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與熊貓寶寶邂逅,看著慵懶的它們不由得萌生一種惹人憐愛的情懷。
七天六夜,我們從幾乎無人相識到相親相愛;我們從對四川一無所知到慢慢了解它的歷史淵源。七天六夜,要感謝的人很多,團長和各位籌委們給我們安排了如此豐富的行程;醫護無微不至地照顧;組長盡心竭力地管好自己的組員;組員們也各司其職,讓這一次的行程順順利利。謝謝你們,謝謝你們不計較的付出才讓我們有如此開心的回憶,謝謝你們的包容與大度我們才有這次美好的、收穫豐富的交流之行。
在今次的旅程中,我認識了來自不同地方讀書的同學,有澳門本地的,有台灣的,更多的是來自內地不同高校的同學,我們之間互相交流彼此的學習心得,生活文化,增進友誼。西昌作為中國最著名的航天城之一,自成立以來先後組織過多達百次的衛星發射任務,在中國科技發展史上劃下一筆筆輝煌時刻,我很榮幸能夠參與今次的旅程。本次旅程我見識到祖國對於衛星事業和載人航空的偉大發展。我還記得在2003年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行器升空,將航天員楊利偉和一面國旗送入太空。我依稀記得當年我有幸在香港參觀到關於神舟五號的相關展覽,更目睹了楊先生的風采,那時我就對火箭,飛船等一切關於航空的東西產生濃烈的興趣,當時我就暗暗地許下了一個願望,希望我長大之後能有機會親身到訪航天城了解中國事業的發展,直到今年我真的做到了。在本次的參觀旅程中我深入了解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概況和發展,更親眼參觀了火箭發射塔架,火箭模型及衛星發射指標控制中心,實在是實現了我多年的夙願,進一步感受航天人報效祖國,獻身圓夢,學習“艱苦奮鬥,求實創新,奉獻團結”的航天精神,亦為很多英雄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奉獻而深受感動。在西昌,我們也與一眾涼山的中學生進行深度交流,我們一起坐車,一起吃飯,一起跳舞,一起玩樂,我們彼此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更對彼此互相鼓勵,我們更對他們將來大學選志願提供指導意見。最後更對對方作出未來的約定。那時候,我們覺得我們在心靈上更加貼近,跨越種族界限,我們就像一家人般親密無間。
另外一個帶給我很大的震撼就是到了當年四川大地震的遺址——映秀鎮參觀,依稀記得當年的汶川大地震有無數的生命隕落於此,除了政府,無數國人出動人力物力去幫助災民重建家園、事到如今,當年的災民已經振作起來,一手一腳重建自己的家園,但當年所受到的震撼已經深入到腦海裡。踏入地震遺址博物館,當年從新聞中殘垣敗瓦的現象躍入腦海,聽著導賞員一路介紹地震當年的損害情況,勇士犧牲自我勇敢救災的經過,都一幕幕顫動著我的心靈,我也不自覺流下了淚水,為我們國家不懼危難,捨身救人的勇士感到驕傲。參觀完博物館之後也去到當年地震的其中一個重災區——漩口中學的遺址參觀。一步一路走過當年的學校遺址,聽到導賞員說依然有一部分人的遺骸仍深埋在瓦礫底下,長眠於此。我的心情是難過的,此時天空也下了毛毛細雨,為大家沉重的心情增添一分悲痛。地震無情,人間有愛,我為勇士捨己救人的精神感到佩服,也為災民重拾心情,重建家園的力量感到驕傲。
這次旅程帶給我的感觸已經無法用太多的言語形容,除了了解到祖國航天事業的偉大發展之外,還體驗到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征,更體會到勇士們犧牲自我的精神。我很榮幸成為本次交流團中的一員,能增加澳門學生了解祖國的航天事業,更可以跟親友朋友分享所見所聞,要知道,這次交流團所參觀的地方都是平常旅遊較少會遊覽到的範疇。同時也希望主辦方學聯於將來提供各種不同類型的交流團,並開放更多名額予學生參加,增廣見聞,了解國情。
七日六夜的交流團日子倏忽急逝,一群素未謀面的澳門大學生經過一星期的朝夕相對,由初見的面面相覷到交流團時「你嘲我諷」,宛如舊朋友的日常,歡樂的畫面不時在腦海中湧現。
大學生活說時長,過時快,心想在大學的尾巴再參加一次交流團,充實假期,但又害怕自己性格內斂,遲疑到最後一天才遞交了報名表。直到三次的行前會議和無數次綵排後,我知道自己是個幸運兒,也許是因為Vivian團長的沉穩可靠,臭屁組長的趣致搞怪,曉彤的溫柔貼心,斯詠的活潑開朗,KK的「公主氣場」,豆腐的反應金句,立仁的樂觀向上,Daniel的細心指導,老G的繞梁笑聲,阿俊的男神形象。一凹一凸的性格差異才能拼湊出一段段高低跌宕的樂曲,完整的第二組「全部的都是雞」,在組長的循循善誘下,我們早已如同組物品——「棒棒雞」一樣帶給大家歡樂的笑聲。
行程中最令人難忘的除了本團的團員外,就是西昌的中學生,即使他們身處的地理位置不如我們經濟發達,但他們的眼界不弱於我們,看待事物更加仔細,小至家旁一棵果樹,大至一個地區的文化習俗他們都願意跟我們一一細訴。與我同行的西昌同學田淇立志當一名電臺主播,年紀輕輕的她雖然還沒有出過遠門,但是她所涉獵的知識範疇十分廣泛,一路上滔滔不絕地向我介紹涼州的美景、文化,邛海的恬靜優美。身為大學生的我對此並不熟悉,只能在旁聆聽,順帶講解一些澳門的建築、歷史。篝火晚會上還能看到西昌學生能歌善舞的一面,雨水澆不滅大家的熱情,盡情載歌載舞,熱鬧的氛圍渲染了一帶居民,大人小孩一同樂在其中。
航天中心的宏偉壯觀,發射火箭模型的激動,青城山的幽靜,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巧妙作用,川劇的神秘色彩,川菜博物館的火辣,映秀地震遺址的震撼人心,熊貓基地的保護教育等沿途所見所聞令我獲益良多。一路瞭解、感受到國家的發展外,還收穫了一份份的友情,若在每一個夜晚畫上一個圓點,那麼六夜就是一串省略號,就像第二組的友情一樣將會延綿不斷。
2017年的8月,我在四川。
當初報名的時候,心裡只簡單想著一件事情,我要把我的暑假時間填滿,冒著一股傻勁,我在面試之前搜尋了西昌的航天科技作業,閱讀了那陣子的時事報導,四川的地理環境,對交流團活動期望等作出了準備。因為,只要當思想準備好行動跟隨而接,結果就會誕生了。
當初報這個交流團,說真話也沒有對西昌航天科技有很多資料準備,後來才獲知該處是政府軍事機密重地,要被允許才能通關參觀,我一開始好奇,為何國家要重點發展航天技術。從科技講座中才得知,一個國家發展航天科技,是為了建設一個國家經濟政治核心價值,衛星發射中心負擔了通訊、廣播、氣象衛星等試驗發射和應用發射任務。下午我們到了發射中心控制台,宏偉而嚴肅的場合,我們收起了嬉皮笑臉,投入角色去學習新知識。
行程到了最後一天,我們參訪了2008年汶川地震的震後博物館,導覽員為我們科普了地震的知識,震後等的工作。2008年我還是個小學生,我想我還是對那天5月12日的新聞感到很震驚,一轉眼事件發生已經9年,我想心靈創傷在該次地震上對受傷者是最大的精神傷害,除了需要心理輔導,最重要是需要強大自己的內心,正面面對事件。我明白,災害是無法預估也是無法預防,但我相信人間還是會有愛,遍地都是愛心,這片土地總有一日會還給你們彩虹的。正如成長的酸辣、磨煉使我們變得更強大,無懼挑戰。
每一段旅程,都出現了形形色色的旅伴,很感謝出現過的你們每一位,我認為應該好好找到自己的舞台去演繹自己的生活,活在當下。旅程對我而言,目的是找尋自己、了解自己、認清自己,用盡自己的能力去決定自己想要的生活,堅持自己所愛、所有,越冒險越可愛,認真演繹自己的人生才算是活得可愛,謝謝出現,後會有期。
-
2【花絮片】2017澳門大學生西昌航天科技交流團
團花絮片
第二組花絮片
第三組花絮片
第四組花絮片
第五組花絮片 -
3【花絮】2017澳門大學生西昌航天科技交流團
-
4【新聞】航天團訪川熊貓中心賦歸返澳
交流團於成都大熊貓繁殖研究中心合影
由澳門基金會、中國航天基金會合辦的“二○一七澳門大學生西昌航天科技交流團”,昨在四川成都開展最後一天參訪活動。早上到訪成都大熊貓繁殖研究中心,同學們穿梭竹林之中,與可愛的大熊貓、小熊貓見面。一行之後賦歸返澳,結束一連七日四川之旅,收穫豐富。
成都大熊貓繁殖研究中心是全球知名以保護大熊貓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所設的研究機構,旨在利用成都地處“熊貓之鄉”的地理優勢及人才優勢,開展大熊貓遷地保護。通過科技攻關,加強大熊貓的人工繁殖,以增加大熊貓種群數量,開展大熊貓野化訓練。學子們於全戶外的園區見到大熊貓、幼年大熊貓、小熊貓及小熊貓寶寶等,紛稱:“肥嘟嘟,好可愛呀!”以手機捕捉牠們的每一個動作。
交流團傍晚返抵本澳,團長黃敏瑩總結指出,感謝澳門基金會及中國航天基金會支持,讓大學生們有幸走進軍事重地,了解祖國航天事業的輝煌成就;走進成都,深入了解當地歷史文化特色。在西昌航天城三天,交流團參與科普講座、參觀發射塔及製作小火箭模型等,讓團員們認識到中國航天事業的高速發展。
她直言,更難得是學子們親自到訪映秀鎮,深刻感受當年“五 · 一二汶川大地震”對當地所產生的影響,冀望同學們回澳後能將感受銘記於心,珍惜生命。 -
5【新聞】航天團了解映秀鎮災後重建
交流團於成都川菜博物館合影
同學們於映秀鎮地震遺址博物館參觀,了解該區重建
大學生西昌航天科技交流團今早前往成都川菜博物館,親身體驗如何烹調川菜。下午一行轉赴重點行程之映秀鎮地震遺址博物館,了解當年“五·一二汶川大地震”發生經過、救援及災後重建情況,並到遇難者公墓獻花及悼念,親身走到漩口中學地震遺址,感受當年地震的巨大破壞力。
學習川菜烹調技巧
在川菜博物館中,同學們聆聽導賞員介紹川菜的歷史及發展,更動手磨豆腐、煮川菜,親自為自己準備午餐,透過實踐學習當地的地道煮法。
其後前往○八年發生特大地震的汶川縣映秀鎮。當時地震破壞力相當強、波及範圍廣、救災難度大。罕見的特大地震造成超過四千萬人受災、超過八萬人遇害,全國各地動員救災。館內目前展出地震經過及資料、受災居民經歷、各方救災英雄的偉大事跡、重建過程,以及設立“科普廳”,介紹當地大量運用聲光電結合的新理念、新材料、新技術等防震的房屋結構。
為遇難者獻花默哀
參觀過程中,同學們在汶川地震倖存者的導賞員口中,認真聆聽他們當年痛失家園及親人,而且為重建努力奮鬥的故事。從展示廳中細讀當年抗震英雄的事跡、一封封“雞毛信”,震撼人心,不少學生流下眼淚,深有體會。隨即步行至遇難者公墓及漩口中學地震遺址,為遇難者默哀,獻上鮮花,場面莊嚴肅穆。
盧澤鋒同學表示,當年發生地震時,他還是小學生,雖事隔多年,仍記得當年不同媒體鋪天蓋地報道此事的情況。如今親身踏足映秀鎮,心情份外沉重。但看到該區得到重建,居民回復正常生活,心感安慰。期望生活於地震區的居民能加強防震教育,預防災難。
交流團晚上舉行分享會,各組分享多日來的經歷與點滴。多謝主辦方為學生提供能到訪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珍貴機會,與西昌當地學生交流,了解各地民族文化。旅程期間體會到團結和互助的重要,希望旅程後團員能保持聯絡。交流團明日將到訪四川大熊貓基地,隨後結束行程。
-
6【新聞】航天團觀山林美景賞川劇
交流團暢遊青城山
交流團觀賞國粹川劇
航天團今日早上前往青城山,邊走邊賞山林美景,緩緩登上上清宮;下午走進都江堰,見證我國巨大水利工程,感受古代勞動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晚餐過後一同觀賞川劇,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魅力。
青城山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群峰環繞起伏、林木蔥蘢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美譽。區內林木四季常青,學子們緩緩行走於石梯,呼吸新鮮空氣,為美麗景色留影,享受大自然。
午餐過後,交流團由團長帶領前往都江堰,參觀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的水利工程。同學們期間沿着洪水遊覽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聽從導遊介紹,增廣見聞。
飯後,學子們獲安排觀賞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遺名錄的川劇,此種劇流行於四川全境和雲南貴州等省部分地區,是我國傳統戲曲劇目之一。學子們一同進場欣賞川劇高腔、彈燈等聲腔演出的不同劇目,感受蜀風雅韻;並親身體驗布袋偶、杖頭偶及皮影戲等,同學們對“變臉”尤為驚嘆,大開眼界。 -
7【新聞】航天團訪西南交大創客空間
交流團與西南交大老師交流,分享創意
同學們互相幫忙製作小火箭
製作火箭模型體會創作樂趣
航天團今日續與西昌中學生一起隨軍人引領練習軍體拳,體會軍人刻苦堅毅精神。接着一同製作“小火箭”模型,齊齊送上天空,為三日於西昌航天城學習交流寫下圓滿句號。下午搭乘飛機從西昌返回成都。
交流團與西昌同學們告別時互相擁抱,送上祝福。下午續展開成都站行程,前往西南交大創客空間參觀,了解內地大學學習環境。
同學們今早於賓館製作火箭模型,皆認真裝嵌以火藥推動的火箭模型,並於空地發射升空。小火箭一聲衝天,降落傘隨即打開降落,大部分火箭能成功發射;團員們互相留影,留下“發射火箭”的一刻。了解國家航天發展
團員宋佩鈴表示,製作過程有趣,同學們互相幫忙製作火箭及留影,“啾”的一聲升上天,見證成功一刻,令人感動。航天站行程完結,除有幸親身到訪航天城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外,亦了解到很多英雄為祖國的航天事業作出不少貢獻,深受感動。是次行程相當難得,與純樸的西昌同學們互相交換了聯絡方式,建立起深厚的情誼。
一行人下午前往西南交大創客空間參觀,由該校教師帶領前往其工程訓練中心,其間到訪木工坊、物聯網工坊、設計創意工坊及操作車間等。親身體會當地學生“親手做”的各種工場及中心,並觀賞學生們展示的創意作品,獲益良多。
團員林健文說,澳門學生如修讀設計或機電等相關課程,並沒有足夠空地讓他們親手做、親手試,期望政府及學校能為學生們提供更多平台,玉成好事。 -
8【新聞】西昌航天團冀傳承航天精神
交流團與西昌中學生及嘉賓於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合照
西昌航天團及西昌中學生今早參加了隆重的開營儀式暨航天科普講座,深入了解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概況及發展;下午參觀發射塔架、“長征三號”模型、火箭殘骸展覽處及衛星發射指標控制中心,加強體會。晚餐後舉行篝火晚會,場面熱鬧。
今天一早,學子們由軍人帶領練習軍體拳,個個精神奕奕。開營儀式上午八時於西昌衛星發射站中心電視電話會議室舉行,中國航天基金會秘書長張玉江、高級顧問孫保衛、宣傳部長申行運、聯絡部長袁茂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張學宇,四川省關心下一代基金會理事長劉華軍,四川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順,中聯辦協調部處長布志光,澳門基金會教科文中心技術員梁華全、合作處技術輔導員陳曉昇等出席。
張學宇致詞稱,涼山是一座“春天棲息的城市”,亦是世界聞名的“航天城”。該中心自一九七○年組建以來,先後組織過逾百次的國內外衛星發射任務,一次次創舉見證中國航天業的輝煌成績。期望透過是次參觀與學習之旅,讓學子們進一步感受航天人報效祖國、獻身完夢,學習“艱苦奮鬥、求實創新、團結奉獻”的航天精神。
珍惜良機克服挑戰
張玉江致詞表示,是次活動別具意義,多年來薪火相傳,傳承航天精神。勉勵學子珍惜良機,克服挑戰。劉華軍稱,航天科學技術是由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結合,引領許多學科專業發展,促成某些專科形成。冀學子學習航天精神,從而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科普講座先後由中心技術員馬國忠及申行運主講,重點闡述中心創新歷程及未來發展等知識。並以“航天員是怎樣煉成的?”為題,講述了航天員選拔準則、生活及訓練經過等。
下午,一行人到達發射塔架、火箭殘骸展覽處及衛星發射指標控制中心參觀。團員郭嘉怡表示,“平日只可喺電視睇到火箭,但今天能親手掂到,好難忘!”她稱過往一直對航天相關知識感興趣,尤其好奇航天員的生活情況,是次能親身來到發射中心,機會難得,期望將來再有機會到訪其他三個發射站學習。
交流團與西昌中學學子們於晚上舉行篝火晚會,載歌載舞,不亦樂乎,共同留下難忘的回憶。 -
9【新聞】西昌航天團遊覽西昌
交流團與西昌中學生及嘉賓於奴隸社會博物館留影
張玉江致詞
西昌航天團今早從成都搭乘飛機前往西昌,下午抵達後即獲西昌當地中學生迎接,並一同前往奴隸社會博物館參觀,了解彝族歷史文化及演變。接着,一行人暢遊中國最大地震湖邛海,同學們紛紛合照留影,細賞美景。晚上獲中國航天基金會設宴歡迎,場面熱鬧。
彝族是中國西南部歷史悠久、人口最多且創造了獨特文化的少數民族,人口超過九百萬人,分佈於雲南、四川、貴州等省;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區則是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地。交流團一行與西昌中學生們一同到訪奴隸社會博物館,了解彝族起源、人口分佈、歷史文化背景等相關知識,親身了解彝族民族特色、彝文起源及譜系。
晚上,中國航天基金會秘書長張玉江、宣傳部長申行運、聯絡部長袁茂富,中聯辦協調部處長布志光,澳門基金會教科文中心技術員梁華全、合作處技術輔導員陳曉昇等出席晚宴,與在場學子同樂。
張玉江致詞稱,獲澳門基金會推動、中聯辦支持下,自○四年起,成功連續舉辦多屆到酒泉、西昌及北京等多個有關航天科技的品牌活動,衷心感謝承辦單位給予高度重視。中國航天基金會與澳門有深厚緣份,期望未來能繼續為航天科普作出貢獻。勉勵學子珍惜是次珍貴機會,為彼此留下難忘回憶。
席間,交流團成員與西昌中學生們唱歌助興,氣氛高漲。 -
10【新聞】大學生西昌航天團抵成都
“二○一七澳門大學生西昌航天科技交流團”今日啟程飛抵四川成都,展開為期七日的參訪交流活動。重點行程包括參訪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親手製作飛船模型,參觀西南交大創客空間並與師生交流。活動旨在推動本澳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的民族文化及航天知識,提升對內地航天技術的認知。
活動由澳門基金會、中國航天基金會主辦,澳門中華聯誼會、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協辦。一行近六十人的交流團今日上午九時於澳門國際機場集合出發,下午飛抵成都。晚上前往寬窄巷子欣賞成都青黛磚瓦的仿古四合院落。中聯辦協調部處長布志光,澳門基金會教科文中心技術員梁華全、合作處技術輔導員陳曉昇擔任考察團顧問。
團長黃敏瑩表示,交流團過往大多安排中學生參與,今年則首次組織大學生團。因以往大學生多安排前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參觀交流,期望作出新嘗試,引領更多大中學生到訪內地各處,加深了解不同地方的歷史文化。此行除暢遊成都名勝古蹟外,更到航天基地參觀,機會難得,冀增加澳門學生了解祖國的航天事業,回澳後向親友分享所見所聞。
一行人明日乘搭飛機前往西昌並參觀奴隸社會博物館。於西昌數天,將參觀衛星發射中心,期間舉行航天科普講座,安排製作航空模型、參觀西南交大創客空間等,內容豐富。
活動開始
08 / 13
活動完結
08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