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諮委】蕭顯華:倡嚴檢優用保障桶裝飲用水安全

近期有本澳生產的桶裝飲用水被驗出細菌含量超標,雖然涉事批次產品並無流入學校和社區,而當局亦正持續加強抽檢市面上的桶裝水,但有關情況接連發生,相信已引起社會的憂慮。為回應市民對桶裝飲用水安全的關注,本人有以下兩點建議:

一、加強定期抽檢,適時公佈資訊。大腸菌群和銅綠假單胞菌都是常見的細菌,其中後者可入侵器官造成各種炎症、併發症,尤對慢性病患者或免疫力較弱人士造成威脅。因此,建議當局加強對桶裝水生產、空桶回收等流程的抽檢,研究將檢測相關報告上傳至官方平台;同時供應予辦公室、學校、政府部門、醫院和長者機構的桶裝水亦建議要求張貼清晰的文字告示,向使用者說明水質檢測情況、飲水機清潔時間、桶裝水開封日期、開封後可飲用時間等,讓市民安心飲用。

二、建立使用指引,推廣安全意識。事實上,當局每年都會定期透過常規抽驗以確保食品安全,並透過發佈新聞稿、提供檢測報告公佈有關情況。未來可透過製作圖文包、影片擴大資訊發佈途徑,提升觸及率。例如,據本人了解部分市民在使用飲水機時其實疏於清理,而目前市面上有針對飲水機的水質檢測工具和消毒片,建議當局透過拍攝影片和宣傳單張等方式建立情境化使用指引,並透過社媒及相關企業在送貨時向家庭、企業推送,向市民宣傳如何正確使用和保養飲水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