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華羅庚教授誕辰100周年,“華杯賽”組委會辦公室、中國少年報、中國中學生報、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金壇市教育局、中國兒基會兒童少年智趣發展基金決定共同舉辦徵文活動,發動同學們寫出自己對華羅庚教授的敬仰,對科學家的敬佩,對科學的熱愛。
同學們,你想當一名科學家嗎?你想像華羅庚教授那樣為國家、為民族做出巨大貢獻嗎?拿起筆來,快快參加我們的徵文活動吧!
活動須知
一、 徵文內容要求
1.你可以圍繞華羅庚教授勤奮學習、熱愛科學、報效祖國的故事,寫出自己的感受。也許你對華羅庚教授的事蹟不夠瞭解,沒關係,請登陸網站http://www.huabeisai.cn/,上面就有華羅庚教授的故事。
2.你也可以圍繞我國其他著名科學家的事蹟,寫出自己的感受。
3.你還可以寫出自己或小夥伴的故事。不過,這些故事一定要圍繞勤奮學習、熱愛科學、報效祖國這樣的主題,千萬別“跑偏”!
二、 徵文形式
徵文的題目自擬,體裁不限,字數最好別超過1000字;
三、 參賽資格與投稿方式
㈠ 參賽資格
1. “華杯賽”代表隊可以組織小學、初中階段的學生統一參加;
2. 學校可組織小學、初中階段的學生統一參加;
3. 沒有學校統一組織的小學、初中同學也可以獨立參加。
㈡ 投稿方式
1. 請在參賽作品最下邊寫明參賽者的下列資訊,以便獲獎後通知:
①參賽者姓名;②參賽者所在學校和今年秋季新學年的班級;③家庭通信地址和郵編;④電子郵箱;⑤聯繫電話。
2. 郵寄作品,可用A4紙列印或工整書寫在稿紙上,小學組郵寄至中國少年報,中學組郵寄至中國中學生報:
100028 北京市朝陽區左家莊北裏5號樓,
中國少年報(或中國中學生報)
(信封上注明“紀念華羅庚百年徵文”)
3. “華杯賽”參賽代表隊組織的參賽作品及“華杯賽”參賽選手的個人作品請通過E-mail發送到“華杯賽”網站郵箱:[email protected]。
四、投稿時間:
從現在起到今年9月10日截止(以郵件時間或寄發地郵戳為准)。
五、揭曉時間:
2010年11月,在紀念華羅庚百年誕辰活動期間公佈。
六、獎項設置:
1、一等獎:小學組和中學組共10名;
2、二等獎:小學組和中學組共100名;
3、三等獎:小學組和中學組共500名。
附:《背景資料》
“華杯賽”組委會辦公室
二○一○年五月五日
說明:
以下《背景資料》用於由“華杯賽”組委會辦公室、中國少年報、中國中學生報、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金壇市教育局、中國兒基會兒童少年智趣發展基金共同舉辦的《紀念華羅庚誕辰100周年徵文活動》。
背景資料
華羅庚是自學成才的科學巨匠、蜚聲中外的社會活動家。他的一生充滿傳奇:懷揣著一張初中文憑,獲得了學士、博士們望不可及的輝煌成就;用一個小於“1”的數字(0.618)喚醒了千百萬人的學用科技意識;拖著殘病的身軀走出一條健全人都難以開闢的應用數學新路;被眾多的、繁雜的數學論題纏繞的他還是我國中學數學競賽的創始人,親自出題、親自判卷。聶榮臻元帥把華羅庚精神概括為十六個字,即“精勤不倦、自強不息、立志事業、獻身祖國”。
華羅庚的一生歷盡磨難。他早年因貧困而失學,後又因傷寒而落殘。然而,一個人的精神特質往往在逆境中能夠得到充分的顯現。沒有老師,他是這樣想的:“在人的一生中,進學校靠別人傳授知識的時間,畢竟是短暫的,猶如媽媽扶著走,在一生中是極短的時間。一切創造發明,都不是靠別人教會的,而是靠自己想、自己做,不斷取得進步。有老師固然好,可以幫助我們走得快些,沒有老師也不怕,人家用一分力,我用三分力總抵得過。”回憶起當時華羅庚刻苦自學的情景,他的姐姐華蓮青說,儘管是冬天,羅庚依然在櫃檯上看他的數學書。清水鼻涕流下時,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邊一甩,沒有甩掉,就這樣伸著,右手還在不停的寫……”。正是這種精神,使他終有所成,以《科學》雜誌上的那篇著名的論文,打動了清華大學的熊慶來教授,一封來函,終使他步入清華園。
1950年回國時條件艱苦,《光明日報》曾這樣報導過華羅庚當時的生活:“我去清華大學宿舍裏看見他的時候,在一間擁擠著5張床和箱子雜物的小房間裏,他一家正在唯一的一張狹長小桌子上吃午飯……”他的研究生陸啟鏗則回憶道:“當時數學所只占兩個房間。我們也沒有圖書館。一切從零開始。這時只有一個教授,就是華羅庚,他年齡最大,也不過40,他的工作效率與實幹精神是驚人的。”但華羅庚卻白手起家,“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他的精神特質又得到彰顯,他帶領大家開闢了新中國數學研究的新天地。
他是一位立志事業、精勤不倦的耕耘者,自強不息的鬥士。正因為有了華羅庚,中國的數學研究才有了更大的發展;正因為有了華羅庚,美國科學院120年歷史上才有了第一位中國籍外籍院士。
華羅庚身上的崇高精神歸根到底來源於他那深厚的愛國主義積澱。華羅庚始終把國家、民族的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早在“一二·九”運動中,當國民黨軍隊包圍清華大學,搜捕進步學生的時候,他就冒著風險站出來掩護學生。
1936年到1938年,他在英國劍橋大學研究深造,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痛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毅然回國,共赴國難,在西南聯大任教授。
1946年到1949年華羅庚在美國大學任教,1949年,當他聽說新中國成立了,便毅然放棄了在美國的優越工作、生活環境,回國參加新中國建設。途中發表的《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說到:“誰給我們的特殊學習機會,而使得我們大學畢業?誰給我們所必需的外匯,因之可以出國學習。還不是我們胼手胝足的同胞嗎?還不是我們千辛萬苦的父母嗎?受了同胞們的血汗栽培,成為人材之後,不為他們服務,這如何可以為之公平?如何可以為之合理?朋友們,我們不能過河拆橋,我們應當認清:我們既然得到了優越的權利,我們就應當盡我們應盡的義務,尤其是聰明能幹的朋友們,我們應當負擔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空前巨大的人民的任務!”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華羅庚就從事了數學如何更好的為國家建設服務的研究。1964年他找到了統籌法,後找到了優選法,從那以後直到去世,他主要精力投入到把統籌法和優選法應用於工農業生產實踐中。他全身心投入到數學普及工作中去,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從大興安嶺到珠江兩岸,從東海之濱到天山南北到處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深入生產第一線傳授科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統籌法和優選法的推廣與傳播十幾年來從一個個車間、一個個村莊迅速傳遍了中國大地。
華羅庚還積極培養人才,在華羅庚的一篇文章中,他吐露了自己的心聲:“親愛的青年同志們:我愛你們勝過我自己,因為我知道你們是從我們手裏接過火炬向科學挺進的新生力量。特別是在祖國正在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今天,當我們想到我們今天科學工作遠不足以應付祖國需要的情況的時候,我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識——雖然很不多的知識——在一夕間傳授給你們,我恨不能把所有的經驗——如果有一些的話——都傾吐般地介紹給你們。……老實說:我是十分羡慕你們的。就在你們這一代,我國的科學將趕上世界先進水準。並且在你們之中一定會出現不少在世界科學舞臺上突出的大科學家,會給祖國帶來很多很高的榮譽,會給人民帶來更多更豐富的科學成果。”
他是我國在中學進行數學競賽活動的熱心創始人、組織者與參加者。如今,以他名字命名的“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的宗旨是:弘揚華羅庚教授的愛國主義精神,學習華羅庚教授勤奮學習、獻身科學的優秀品質;激發廣大中、小學生學習數學和科學的興趣、提高數學素質、開發智力、培養人才。
1973年冬,他心急梗塞發生後,感到生命的盡頭要臨近了,他說:“我不願死在病床上,寧願死在工作崗位上。”在他《壯詞答醫師》中寫到:“壯士臨陣決死,哪管些許傷痕。向千年老魔攻戰,為百代新風鬥爭,慷慨擲此身!”他表示:“今後只有為党為國為人民更努力,獻出僅有的餘力,生命不止,奮勉不已。”
華羅庚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都在為科學事業耕耘著、奮鬥著。聶榮臻元帥“精勤不倦,自強不息,立志事業,獻身祖國”短短16個字的題詞,高度概括了華羅庚精神的內涵,這也是華老留給我們最珍貴的財富,也是我們每個人與祖國共同前進的不竭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