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任重道遠:文化遺產保護與多元經濟發展

    任重道遠:文化遺產保護與多元經濟發展

     

    李泰博士

     

    2005年7月15日, 在南非舉行的第二十九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二十一個成員國全體一致通過,“澳門歷史城區” 登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三十一處世界遺產。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其間以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接而成,包括二十二座建築物以及八個廣場前地。這些昔日華洋共處的地方,今天基本上保持着原貌,展現了中葡兩國人民在不同宗教、文化以和生活習慣上的融和、尊重。澳門歷史城區的成功申遺,對澳門的文化和歷史具有深遠的意義,對社會和經濟產生重要的影響。

    澳門歷史城區地圖概覽

     

    一、世界遺產的由來

    “世界遺產”名錄,來源於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舉行的第十七屆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大會,會議上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此公約共有“文化和自然遺産的定義”、“ 文化和自然遺産的國家保護和國際保護 ”、“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政府間委員會”、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基金” 、“ 國際援助的條件和安排 ”、 “教育計劃” 、 “報告” 、 “最後條款”共八個部分。

     

    世界文化遺產的評定標準有六條。只要符合第一到第五中的任何一條,便具備了申報世界遺產的資格。前五條的標準包括:可作為人類天才的創造力的傑作;對建築、技術、古跡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為延續至今或業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獨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見證;作為建築或景觀的傑出範例,展示人類歷史的重要階段;是傳統的人類居住或使用地的傑出範例。第六條的標準是與具有突出的普遍意義的事件、活傳統、觀點、信仰、藝術或文學作品有直接或有形的聯繫。專家建議,若只是符合第六條,最好與其他標準結合使用。

     

    1987年,中國的六項文化遺產第一次成功登錄在聯合國教科文的清單上,至 2024年,中國共擁有世界遺產59項,其中文化遺產40項,自然遺產15項,文化和自然混合遺產4項。遺產數目與意大利並列第一。

     

    二、澳門的申遺過程

    澳門的申遺工作在2001年啟動。儘管克服了一系列的技術評估上的困難後,申報過程還是遇到了瓶頸。根據2004年在蘇州召開的第二十八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通過的《蘇州宣言》上的規定,從2006年起,世界遺產委員會每年受理的世界遺產申報項目總數為45個,每國每年最多只能申報兩個項目,且其中一項必須為自然遺產。也就是說,此後每一個國家每年只能申報一項文化遺產。

     

    時間迫切性以及申遺成功的難度,可想而知。根據單霽翔先生的憶述,多年後他曾問過一直深度參與國家申遺工作的郭旃先生,“哪年哪項世界文化遺產申報的過程最為艱苦,他毫不思考地回答:2005年,澳門歷史城區”。儘管當時已有多項文化遺產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就連殷墟、開平碉樓、福建土樓、哈尼梯田等著名的項目也已經等候多年。但是鑒於澳門申報項目的特殊意義和對澳門的重要性,中央政府把殷墟項目臨時壓下,優先讓澳門歷史城區呈報,因此殷墟在2006年才登錄為世界遺產。這充分體現了中央政府對於澳門的文化事業,總是給予極大的支持。

     

    2005年7月15日,在南非德班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十九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討論澳門申報的“澳門歷史城區”項目時,與會代表在不到十分鐘內、沒有爭議的一致予以通過,這在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的歷史上實屬少見。

     

    《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諮詢文本》

     

    三、成功登錄是文化遺產保護的開始

    申遺成功,並不代表此後便可高枕無憂、坐享其成,事實上這才是負起文化遺產保護責任的開始,任重道遠。《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第二部分,確立了“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國家保護和國際保護”之間的責任。其中第四條規定︰“本公約締約國均承認,保證第一條和第二條中提及的、本國領土內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的確定、保護、保存、展出和遺傳後代,主要是有關國家的責任。該國將為此目的竭盡全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國資源,必要時利用所能獲得的國際援助和合作,特別是財政、藝術、科學及技術方面的援助和合作。” 此外,締約國還要採取積極有效的方法,包括把文化遺產保護納入總體規劃,並建立機構、發展研究、採取法律和財政措施。條文也強調尊重所在國的主權,同時承認文化和自然遺產是世界遺產的一部分,要求國際社會合作予以保護。也就是說,世界遺產的所在國,有責任和義務以最大的努力作出保護。同時,也有權利向國際社會提出援助的要求,援助形式包括資金、設備、技術、人員等等。

     

    2009年2月,文遺法草案公開諮詢

     

    四、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風險管理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這句話並不適用於文化遺產管理。與世界上所有地方一樣,澳門的文化遺產,是澳門的也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財產,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除了歷史和文化的意義,它的教育和經濟功能還對澳門的未來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也像許多地方一樣,在城市的發展和建設中,文化遺產面臨著各種不同的風險,這些風險來自自然、組織管理、社會和經濟環境等因素。這就需要地方政府落實文化遺產的風險管理,在進行了系統和科學的風險分析與評估後,相應地採用應對性、專門化,以及整體化的方案,對文化遺產作出長期的、持續的、有針對性的保護。

     

    成功申遺但最終被除名,便成為文化遺產的“反面案例”。現實中有阿曼的“阿拉伯羚羊保護區” (Arabian Oryx Sanctuary),因偷獵和棲息地退化問題,2007年被教科文組織除名,成為第一個被除名的世界遺產。2009年,德國德累斯頓的“易北河谷(Elbé Vally )”,因當局堅持在河上建造的瓦爾德施洛辛(Waldschlosschen)公路橋,破壞了河谷的自然景色而被除名。2021年,因為興建體育場館等項目,嚴重影響了利物浦海濱歷史遺蹟的韻味,“英國利物浦海事商城” (Liverpool – Maritime Mercantile City)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除名。

     

    五、文化遺產是多元經濟的資源

    文化遺產作為一項社會資源,不單是旅遊觀光業的核心內涵,也為“創意設計”、“文化展演”、“藝術收藏”和“數碼媒體”等文化產業的提供創作養分。同時,旅遊觀光業、文化產業又為會展、酒店、餐飲、零售等不同行業注入動力,帶來商機。也就是說,要促進澳門經濟的多元發展,文化遺產是重要的資源。

     

    表一

    年份 旅客人數(千人次) 年份 入境旅客(千人次)
    2002 11530.8 2018 35803.7
    2003 11887.9 2019 39406.2
    2004 16672.6 2020 5896.8
    2005 18711.2 2021 7705.9
    2006 21998.1 2022 5700.3
    2007 26993.0 2023 28213.0
    2008 22993.2    

     

    表二

     

    表一和表二來源於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由表一可見,2005年成功申遺,在其後的幾年,入境旅客有了大幅度的增長。到2019年達到了3,900多萬人次。除了疫情的三年,在2023年也恢復到2,800多萬人次。表二顯示了2003年至2023年,二十年來澳門的經濟增長。無論是入境旅客人數,還是本地生產總值,2003年數據都是令人欣喜並懷有希望的。當然這其中有賭權開放帶來的效應,但也一定有“澳門歷史城區” 成功申遺所作的貢獻。

     

    無可否認,經濟規模小、資源匱乏的澳門,多年來依賴博彩業支撐着本地生產總值的來源。問題是每當受到外部經濟的榮衰波動、政治政策轉變的影響,加上近年來周邊國家賭業的發展和競爭,這些外來的風險因素都不免令澳門內部產生了收入、就業率下降等經濟問題,不利於社會的發展與穩定。

     

    因此,避免單一及過度地依靠博彩業,落實經濟適度多元的發展規劃,既是中央政府多年來的期許,更是澳門繞不開的未來出路。以文化遺產作為資源,拓展相關產業,值得進一步的探索和研討。

  • 2教育回饋——從赴內地升學到招收內地學生

    教育回饋——從赴內地升學到招收內地學生

     

    李泰博士

     

    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個人而言,教育令我們增長知識、融入社會、發揮特長和塑造個性。接受教育能提高個人的潛在勞動能力,培養出適應社會的思維、行為和生活方式。對國家而言,教育的質量關鍵地影響着整體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才儲備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勞動力資源,為政治、國防、科技水平的提升,提供關鍵的動能。因此,教育是一個國家的國民素質、實力發展的基礎,同時也對社會和民族文化的傳承和更新,產生深遠的影響。概括而言,教育隨著人類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

     

    一、澳門的高等教育發展

    回顧澳門的高等教育史,可追溯到1594年設立的聖保祿學院和1727年設立的聖若瑟修院。這兩所學府均為天主教教育機構,聖保祿學院更是在1835年被大火徹底摧毀。聖若瑟修院則一直運作至今,二十世紀中葉以降,除了增設中小學的基礎教育,聖若瑟修院仍招收天主教修士。

     

    然後,經過一段漫長的空檔期,直到1981年東亞大學的誕生,澳門才有了第一所現代新型的高等教育學府。接着,有相對實力的學府陸續設立或組合,其中包括:

     

    1.東亞大學

    東亞大學的開設,結束了澳門學生只能到港台或海外升讀大學的歷史。1988年,澳葡政府收購了東亞大學並作出重組後,由此分拆出目前的三所大學:

     

    (1)澳門大學

    1989年,原屬於東亞大學本科學院的文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和社會科學院分拆,納入澳門大學,科技學院和教育學院也應社會需要而成立,並開設了法律課程和公共行政課程。1990年,本科課程從三年制改成四年制。1991年法學院成立,東亞大學同年更名為澳門大學。為澳門最具規模的綜合型大學之一。

     

    (2)澳門理工大學

    原名進修學院,1985年改名為東亞大學理工學院。東亞大學分拆後,於1991年更名為澳門理工學院,2022年升格為澳門理工大學,並成為一所綜合性公立大學。

     

    (3)澳門城市大學

    東亞大學的公開學院和研究院,在1988年轉制後合組成東亞公開學院。1992年東亞公開學院與葡萄牙國立公開大學聯合組成亞洲(澳門)國際公開大學。2011年改名為澳門城市大學。

     

    2.澳門旅遊大學

    前身為1995年成立的澳門旅遊學院,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文化司管轄,提供旅遊及服務業範疇的學位和專業培訓課程。2024年4月1日升格為澳門旅遊大學。

     

    3.澳門科技大學

    自2000年成立以來,該校迅速發展壯大,推行教研並重政策,注重發展特色與優勢研究領域,目前擁有四個國家級研究平台。為澳門最具規模的綜合型大學之一。

     

    二、教育反哺:從赴內地讀書,到招收內地學生

    曾幾何時,澳門的學生只能赴港台和海外留學。1978年暨南大學和華僑大學復辦招生,讓澳門學生多了一個選擇,猶其對於來自普通家庭的子弟,兩校提供的多學科專業,幫助他們實現人生的理想。在這過程中,從辦理報讀手續,到赴校報到的交通安排,以及在內地生活的適應,學聯一直積極地提供協助,解釋各種疑問和解決各種困難。之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等也開放向澳門招生。四十六年來,暨南大學、華僑大學,以及內地的各高等院校為澳門各行各業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社會棟樑。

     

    廣州暨南大學復課後首批澳門同學報到後,與學聯張偉移(右三)等送行者於暨南大學湖心亭留影。

     

    回歸後,中央政府把澳門納入國家教育發展計劃中。2001年7月,經國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澳門旅遊學院及澳門科技大學四所高校首次向內地招生。招生地點包括廣東、福建、海南、湖南、廣西、江蘇、浙江、湖北、四川、遼寧、北京、上海、天津及重慶共十四個省市,招收對象為自費本科生、預科生及研究生,招生課程共81個,人數總計2,175名。

     

    從赴內地讀書,到向內地招生,這對澳門教育史而言,是一個質的飛躍。內地學生來澳門升學,是對澳門教育水準的認可。中央政府批准澳門高校向內地招生,是對澳門教育事業的肯定、幫扶和支持。澳門學術領域不斷拓展,研究水平不斷提升,已具有貢獻自身強項、參與國家發展計劃的實力。為此,澳門學聯創辦了《求學澳門》雜誌,向在澳門求學的內地學生提供一個交流平台,藉以記錄他們在澳門的人生歷程和體驗,抒發他們的思考和感悟。

     

    澳門學聯的《求學澳門》雜誌,招募澳門就讀的內地學生編委。

     

    三.澳門高等教育的興旺

    隨着高等院校學術實力的加強,社會認受性和國際知名度得到迅速提升。在理想的發展前景和強勁的經濟財政支持下,就算原本規模不大的高校,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擴展。例如,原鏡湖護士助產學校於1999年改名為“澳門鏡湖護理學院”,2002獲特區政府批准開辦四年制“護理學學士學位課程”。除了使用鏡湖醫院的原校址外,一度還借用澳門日報大廈十三至十六樓作為望廈校址。2022年全部遷入離島醫療綜合體的新校址。目前鏡湖護理學院已開辦學士、碩士和博士課程,並可向內地招生。另一所是成立於1996年的澳門高等校際學院, 2009年更名為聖若瑟大學。期間二度遷址,開設本科、碩士和博士課程。2021年,獲批准向北京、上海、廣東等三個省(市)招收普通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和研究生。

     

    澳門的高等教育事業,目前處於歷史上最興旺的時期。根據教青局《教育統計數據概覽2024》資料,澳門共有10所大學,列表如下:

     

    校名 學士課程 碩士課程 博士課程 23/24學年學生數
    本地 外地 合共
    公立 澳門大學 35 53 28 6,091 7,561 13,652
    理工大學 23 9 5 3,447 2,031 5,478
    旅遊大學 9 7 1 926 931 1,857
    保安高校 4 70 70
    私立 科技大學 24 39 26 1,269 20,421 21,690
    城市大學 12 19 15 1,538 8,973 10,511
    聖若瑟大學 12 15 9 1,081 288 1,369
    鏡湖學院 1 1 494 123 617
    管理學院 1 264 6 270
    中西學院 1 95 2 97

     

    澳門學聯主辦的《求學澳門》,編委們留影留念。

     

    四、經濟多元發展的後盾

    對於賭博的單一經濟產業,推進適度多元發展一直是中央政府對澳門的期許。2023年5月,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考察澳門,表達了中央的希望,同時強調這不是選擇題而是特區政府的必答題。

     

    要扭轉一賭獨大的產業結構,避免博彩業的“野蠻”擴張,是新任特首施政的重點內容。曾有立法會教育界議員建議,把教育產業化。按照目前澳門各大學招收內地生和海外生的發展態勢,這或許能成為澳門經濟的出路之一。

     

    其次,澳門各大學的科研投入以及科研成果,協同大灣區的優勢,形成產、學、研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自回歸後,澳門大學、科技大學致力吸引海內外的領域翹楚,滙集人才,推動學校的科技研究。

     

    目前,澳門大學設有“中藥質量研究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智慧城市物聯網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並重點發展 “精準醫學先進材料區域海洋 三個新興方向,以及積極推進“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數據科學認知與腦科學三個跨學科交叉領域。而澳門科技大學現有“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海岸帶生態環境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及中國歷史研究院澳門歷史研究中心 四個國家級研究平臺。此外,澳科大參與的有關“嫦娥探月工程的數據分析和科學研究,成為港澳地區最早和最多參與國家探月工程的大學,更擁有“澳科一號科學衛星。

     

    澳門大學和澳門科技大學積極招納的內地和海外優秀學者,不但培養了本地學生,同時也為內地培養出具有國際視野、語言優勢的人才。此外,兩校的高端科研實驗室,都與中國內地的實驗室和高校連接,融合國家整體計劃。澳門的人才培育,曾深度受益於內地的高等院校。現在,澳門已在教育、科研中發揮自身的特色和優勢,作出獨特的貢獻。

     

    當在發展中受到了空間的局限和窒礙時,澳門大學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支持,在横琴建造了新的校區,騰出原來的空間讓其他的院校得以擴展。未來的澳門高校,將繼續把握和延續這發展優勢,利用科研成果,發掘產、學、研的經濟協同效益,讓高等教育成為澳門經濟多元發展的基礎和後盾。

    澳門大學搬遷至橫琴新校區

  • 3在澳門,没有因貧窮而讀不起書的人

    在澳門,没有因貧窮而讀不起書的人

     

    李泰博士

     

    2007年9月,澳門全面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這在澳門教育史、社會發展史上,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基礎教育是國民素質的關鍵,是終身學習、參與社會生活和工作的基礎,在政府施政報告上不可或缺的部份。而且,投放於基礎教育資源的多寡,提供免費教育年期的長短,往往也是其財政和綜合實力的具體展現。

     

    一般而言,基礎教育多指幼兒(一般為3至5歲)、小學(一般為6至11歲)、初中(一般為12至14歲)、高中(一般為15至17歲)的教育階段。至於免費教育,或稱為義務教育,則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各有差異。但多以小學和初中為核心階段,向上和向下延伸。義務教育具有普及性、公共性和強迫性的特點,是以政策和法律作保障的公益性事業。

     

    1927年,澳門民國學校的學生上課。

     

    一、澳門的基礎教育

    獨特的歷史,令澳門的基礎教育中西多元。同時,辦學實體的不同背景和經濟實力,令所經營的學校有幼兒學校、幼小學校、幼小中學校、小學校、小中學校、中學學校。而學校的背景和辧學宗旨,有些還會顯示在校名中。例如,以教育語言的有澳門葡文學校、永援中英學校、中德中學(創校時以國語授課並提供德文選修)等等;冠以行業團體名稱的有菜農子弟學校,澳門中華總商會附設商訓夜中等;以宗教有關的學校有雷鳴道主教紀念學校、聖若瑟中學、聖公會中學等;以提供技藝培訓的有澳門工聯職業技術中學、澳門演藝學院;沿用辦學團體名稱的有婦聯學校、澳門坊眾學校、同善堂中學等。還有隸屬於政府教育體系的公立學校,例如二龍喉公立學校、高美士中葡中學等。

     

    表一:根據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教育統計數據概覽2024》資料整理

    教育階段 公立學校 私立學校 合計
    有開辦幼兒教育階段的學校 6 51 57
    有開辦小學教育階段的學校 6 56 62
    有開辦中學教育階段的學校 4 44 48
    特殊教育學校 1 3 4

     

    目前,澳門提供基礎教育的學校總數為76間。其中,69間實施正規教育,4間同時實施正規和回歸教育。在提供正規教育的73間學校中,免費教育體系的公立學校有8間,私立學校有59間;非免費教育系統的私立學校有5間;非本地學制的私立學校1間。澳門的正規教育年期為幼稚園至高中,15年免費教育。

     

    二、義務教育的發展

    過去的澳門並沒有推行全民義務教育,公立的葡文學校僅為部分葡裔或土生葡裔子弟,以及少數華裔學生提供葡語基礎教育。為平民子弟提供廉價甚至免費讀書機會的,多是由民間團體和宗教團體開辦的非牟利學校。例如,在1939年的紀錄上,澳門教育會主辦難童義學(六間分校)、平民義學(七間分校)、鏡湖義學(二間分校)、同善堂義學、沙梨頭義學、孔教義學、康公廟義學等等,共二十三間。同時,正當抗戰爆發,未遭戰火的澳門,有多間學校也向清貧學生提供免費學額。

     

    1927年,中國學生在慈善之家參加了縫紉和手工課程。

     

    隨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對教育投入的增加,澳葡政府從1995/1996學年開始推行免費教育。1999/2000學年,澳門共有124間提供普及教育的學前、小學、中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的學校,其中有79間納入免費教育系統,當時政府提供的津貼,佔了學校收入的41.5%。2007年9月開始,調整原來的幼稚園、小學和初中免費教育,並延伸至高中,澳門成為十五年免費教育的地區。這學年,政府撥予私立學校的津貼總額為12.4億元,佔私立學校總收入的75.1%。

     

    就讀於免費基礎教育系統學校的學生,除了不用支付學費和雜費外,還可以享受各種福利,表二是幼稚園至中學教育,學生福利受惠人數:

     

    表二:

    2019/2020 2020/2021 2021/2022 2022/2023
    學習用品津貼 3,398人 4,445人 3,972人 4,073人
    膳食津貼 3,302人 4,312人 3,850人 3,946人
    公立學校膳食服務 1,713人 2,743人 2,121人 2,044人
    學生保險申報意外數字及意外率 1,107人

    1.35%

    2,235人

    2.66%

    2,094人

    2.44%

    2,505人

    2.88%

     

    孔教學校

     

    三、澳門學生的各項資助

    有人開玩笑說,“澳門可能有窮人,但沒有窮學生”。又有人說,“澳門沒有因貧窮而讀不起書的人”。從某種角度來看,這有一定的道理。因為中小幼學生固然可以在澳門的學校享受各種的福利外,就算在廣東省的學校讀書,也可以享受學費津貼和學習用品津貼。此外,就讀於澳門和外地的大學生,政府也提供各種的助學金和獎學金供申請。

     

    根據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的資料,2000/2001學年發放的助學金有7,853 宗,總金額7,814 萬元。發放予高等教育的人均助學金金額為16,403 元,發放予中學生的為4,915元。2006/2007學年發放的助學金為7,657宗,總金額1.2億元,發放予高等教育的人均助學金金額為19,029元,中學生為2,952元。

     

    其後,受益於澳門的景氣,特區政府投放在教育上的資源也不斷增加,各政府部門、銀行、機構也以各種不同的名義,向不論是否在澳門或外地就讀的大專學生,提供獎學金、助學金,或是貸學金。以下僅是特區政府向大專學生提供的助學福利:

     

    1. 大專獎助學金

    大專獎助學金下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為:

    1.1大專助學金資助計劃目的為支持家庭經濟困難及鼓勵成績優異的學生繼續升讀高等教育課程,同時為澳門的發展培養所需的專業人才。資助計劃有五項:

    1.1.1   貸學金(無息貸款),資助經濟上有困難的學生。

    1.1.2   獎學金,資助學業成績優異的學生。

    1.1.3   指定學科助學金,資助升讀教育基金指定學科專業的學生。

    1.1.4   赴葡升學助學金,資助赴葡萄牙升學的學生。

    1.1.5  補充援助: 對獲批上述助學金的受資助者提供住宿費或旅費的貸款。

    1.2 資助於頂尖學府就讀獎學金計劃:目的是為在澳門以外的頂尖學府修 讀高等教育課程的學生提供資助,以培養具國際視野的專業人才。

    1.3 利息補助貸款計劃:目的是鼓勵和支持澳門學生繼續升讀由高等教育機構開辦的預科課程,以及學士或以下程度的高等教育課程。

     

    1. 大專學生學習用品津貼

    為體現對大專院校學生的重視和關心,支持大專學生購買書籍、參考資料和學習用品,澳門特區政府推出“大專學生學習用品津貼”。資助金額為每人每年3,300澳門元。

     

    特區政府提供予澳門大專學生的資助,以2022/2023 學年為例,學生共15,434人,其中學士12,106人,碩士2,464人,博士427,以及就讀文憑、專科、學士補充及學位後課程的學生437人,受各項資助的數據如表三:

     

    表三:特區政府提供予澳門大專學生的資助

    受惠人數 2019/2020 2020/2021 2021/2022 2022/2023
    大專助學金 5,939人 5,526人 5,278人 4,993人
    金額視升學地區而定。2024/2025的標準為奬學金4,230-6,390;指定學科助學金5076-7668;赴葡升學助學金:預科8萬, 本科至博士12 萬。頂尖學府就讀獎學金8萬至32萬不等。
    大專學生學習用品津貼 33,919人 29,599人 26,439人 25,072人
    2023/2024學年為3,300元/人
    利息補助貸款計劃 420人 312人 234人 236人
    符合條件的學生於在學期間可獲補助70%的利息還款,餘下的30%利息還款的補助將在學生完成高等教育課程後作一次性發放。
    優秀學生修讀教育課程資助計劃 397人 297人 172人 74人

     

     

    四、全民學習,終生學習

    除了對基礎教育、專上教育的投入,特區政府也沒有忽略全民教育。從2011年開始,政府向成年居民推出了持續進修發展計劃。統計至2023 年12 月,參與的人數共計1,429,169人次。其中,15至29歲有 461,725人次  ;30至44歲有 397,008人次; 45至59歲有299,903人次; 60歲或以上有270,533人次。

     

    具有優渥的升學條件,人才得以厚積;一個注重教育資源投放的地方,社會發展不會落後;一個崇尚學習的社會,公民質素不會低下。澳門,地靈人傑。

  • 4人間正道是滄桑──澳門關閘的往事

    人間正道是滄桑──澳門關閘的往事

     

    李泰博士

     

    編者語:為回首澳門回歸二十五年以來的發展歷程,澳門學聯、學新社、暨南大學澳門研究院聯手合作,共同推出《澳門回歸以來百件大事回顧(1999-2024)》。它以介紹百件大事的方式,如澳門回歸祖國、澳門旅遊塔啟用、博彩經營權開放、“澳門歷史建築群”列入世界遺產、第一屆葡語系運動會在澳門開幕、澳門全面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等等,藉此紀念澳門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

     

    為進一步深化對澳門回歸後百件大事的研究,澳門學聯特別邀請了澳門學者李泰博士從百件大事當中,挑選十件進行深化和研究,藉以增強公眾對澳門回歸後的認識和理解,以下推出《人間正道是滄桑──澳門關閘的往事》一文。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當天中午十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通過拱北關閘進入澳門,澳門居民揮舞著五星紅旗和特區區旗迎接,向駐澳部隊致敬。這一刻,鑄成為歷史定格。

     

    關閘,總是一個充滿著政治的地方。一百多年來這裡發生過一次又一次的歷史事件。今天,站在一旁的關閘拱門,一個凱旋門式的紀念物,仍在那裡迎送著往來的旅客,無言地訴說著這裡曾發生過的故事。

    1999年,人民解放軍駐澳部隊進駐澳門。

     

    一.關閘,澳門葡人的制約

    昔日這裡稱為“蓮花莖”,有一座 1574年明朝政府建造的關閘,後歷經改建。初時,駐守在此的中國衛兵,若與葡人發生衝突時,尚能多佔上風,靠的是這關閘的功能作用。《明清史料》的《文獻卷‧明代部分》上登錄的〈澳夷築城殘稿〉上,叙述了當年在澳門邊界上,葡兵曾建造了一座造價二十萬的建築物,架起長槍,外觀似槍台。葡人報告予葡皇,聲稱已經開闢了中國朝廷的一片疆域。葡皇派親侄任兵頭,更打算擴展規劃,建造塔樓。對此,中方的策略先是斷其生活接濟,後四面重圍。同時捉拿漢奸,又離間其內部令其分裂。就這樣,駐守在此處的葡兵 “坐困受命,叩關甘認,拆城毀銃,驅奸滅哨,歲加丁糧壹萬兩,編附為氓,寫立認狀在案”。這是葡方的徹底失敗後,在紀錄上第一次寫下認罪書。

     

    《明清史料》的紀錄還有更多,由為澳門“其地三面皆水,惟北有一路可通往來,設有關閘,禁其闌入,以嚴夷夏之防,關之上有香山寨參將坐鎮彈壓,澳之外皆香山寨把哨官兵環繞防守,建威銷萌,該參是任。本道又嚴絶接濟,彼之一絲一粟,皆仰給於我,操其戎索,制其死命。” 這一招甚具成效,因此總結成為地方官員的守土戰略。“雖曰夷性難馴,第漢法嚴,威令肅,詎敢虎視而鴟張乎?”

     

    憑著關閘“制其死命”的特殊功能,澳門的葡人尚可受控制。例如,1636年來了日本人,官員得悉到澳門調查時,却被葡人毆打。於是封關斷絕澳門糧食供應,以示對葡兵的懲戒。再比如,1748年,澳門有華人因晚間上街游逛而被巡邏的葡兵拘捕後毒打致死。香山方面要求葡人交出嫌凶,但葡人拒交,更把受害者屍體抛棄海中。時任澳門同知的張汝霖交涉未果,下令封關,斷絕澳門的食糧物資,最終凶犯被流放到帝汶。

     

    此段時期,當葡人在澳門的管治上越界時,關閘便成為明清政府的制約策略,對其實施規範和懲戒。

    古關閘城樓,今天只剩下了“關閘門”三個字的石門楣,鑲嵌在市政廳,即今天的市政署大堂入口的牆上。

     

    二.亞馬喇的亡魂地

    葡京酒店對開的交通樞紐,叫“亞馬喇前地”。回歸前曾立了一座葡人騎馬舉劍的銅像。這人叫亞馬喇,184年任澳門總督,期間擴張殖民政策,拆毀香山縣丞衙署、封閉粵海關澳門關部行台等,又在望厦村强行拆毀房屋和墳墓以開闢馬路,引起村民不滿,終於在1849年8月22日遭村民沈志亮等七人在關閘附近襲擊身亡。後兩廣總督徐廣縉致函澳門,通報沈志亮等人被捕、審判、處決。但一直以來,在中國人社會中,沈志亮被視為英雄。

     

    回歸後,亞馬喇銅像被拆除搬回了葡國。只是,這樣一個人,今天仍得以作為交通站點,每天在來回往返的巴士上報名。亞馬喇死後三天,其部下土生上校軍曹美士基打 (Coronel Mesquita)出戰攻打古關閘,在關閘城樓上插上葡國旗。

    Assassination of the Governor of Macau刺殺亞馬喇。刊登於1849年11月10日的《倫敦新聞畫報》, 第308頁。

     

    三.關閘拱門的前世今生

    隨著葡萄牙對澳門侵佔的加劇,葡國駐兵把邊界北移,另建了一座凱旋門式的閘門,關閘拱門。

     

    關閘拱門充滿著殖民者的意像。拱門石塊上所刻的各組文字和數字,所指的都是特定事件的發生日期。 “22 AGOSTO 1849”是指1849年8月22日亞馬喇遇刺;“25AGOSTO 1849”所指的,是8月25日美士基打率兵攻擊關閘事件。“22 AGOSTO 1870”和“31 OUTUBRO 1871”是指關閘拱門的1870年8月22日的始建日期以及1871年10月31日的落成日期。拱門上方還塑有“A Pátria honrai que a Pátria vos contempla”的葡文,那是葡國詩人賈梅士的名句,意思是“ 祖國永遠懷念為她爭光的人”。

     

    1849年被葡兵佔領,後更被拆毀及夷為平地,有三百年歷史的蓮花莖古關閘城樓,今天只剩下了“關閘門”三個字的石門楣,鑲嵌在市政廳,即今天的民政署大堂入口的牆上。它是古關閘的唯一證物,更是殖民擴張的歷史見證。

     

    然而,從古到今,中國人保家衛國的熱血從未冷過。因此關閘這裡的故事,並沒有因為西式拱門的代替而停止。

    1900年,葡軍守衛關閘。

      

    四.1952年關閘事件

     

    新中國成立後,關閘兩邊的中葡雙方,各自部署了軍隊,並劃出警戒綫,設立中立區,在中間橫放一“木馬”作為標誌,雙方都不許跨越。但是,1952年夏,駐守澳門的葡兵越過警戒綫,肆意挑釁,中方守衛戰士制止無效,雙方發生了軍事衝突,成為震驚中外的 “關閘事件”。

     

    1.  起因

    1952年7月25日傍晚,一名葡兵越過警戒線。中方哨兵趙學登按中央軍委 “既不主動惹事,也不示弱,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打手勢令其回去。對方不理會,召來更多的葡兵,更把木馬推向中方警戒綫內。

    班長宋有增上前作警告,遭越線葡兵刺傷左臂,還向趕去救助的中方哨兵開槍。中方唯有作出還擊,擊斃一名黑人葡兵。葡兵再向中方開槍,於是雙方槍戰,衝突由此發生。

    1. 自衛反擊

    當晚,葡兵向拱北方向發射炮彈,中國軍隊也開炮還擊。26日清晨,葡軍再向中方開槍和發射炮彈。事態在發展和擴大。到了黃昏,葡兵子彈打落了邊防哨站的中國旗。排長邢起明白到這是國家尊嚴,不容被侮,於是帶領戰士蘇廣照摸黑登上旗樓重升國旗。葡兵發現後,向旗樓發炮,邢起和蘇廣照分別中彈,不幸犧牲。中方忍無可忍,進行了反擊。在接下來的幾天,軍人奮勇作戰,民眾緊密支援,共同守護國土。

     

    3. 談判較量

    事件發生後,中方通告,葡方不但闖入中方地界,還首先開火,需負全部責任。同時,中方宣布封閉關閘,對澳門進行軍事和經濟封鎖。澳門物價飆升,居民生活陷入混亂。

     

    面對社會動蕩和經濟民生的困境,澳葡政府無法控制和解决,知道談判是唯一的方法。其時中葡雙方未有建立外交關係,澳葡政府於是派出經濟局局長羅保作代表,並通過崔樂其請得何賢、馬萬祺等出面協調。同樣,鑑於當時正處於韓戰期間,中方也考慮到國際局勢的複雜,並顧及澳門同胞的生活,遂同意展開談判。

     

    4. 取得勝利

    經過多輪談判,在8月23日中葡雙方簽署協議。葡方最終答應了中方的三個要求:(一)承認錯誤並道歉。(二)事件由葡兵經常越界引起,故葡方哨位退後50米,脫離接觸,保證今後不再侵犯中方警戒線。(三)葡方賠償損失計人民幣(舊幣) 44372.03萬元。至此,這起關閘事件,以中方取得勝利而告終。

    珠海市馬鞍山烈士陵園英雄紀念碑

     

    在這次事件中為維護中國主權、捍衛五星紅旗而犧牲的邢起、蘇廣照,並長眠在珠海馬鞍山烈士陵園。澳門回歸後,拱北興建了全新的海關大樓。旁邊的關閘拱門,已列入澳門《被評定的不動產(文物建築)》的清單中。

     

    澳門關閘的故事,是國力較量的具體呈現。常言弱國無外交,昔日我們在自己的家門,仍被列强欺侮。直到1999年回歸後,澳門人才能再次在自己的土地上真正的當家作主。其後的二十五年,隨著中國的民族復興,澳門社會發展已取得歷史上的輝煌成就。

     

    今天,走進歷史的關閘拱門,看到的是川流不息的旅客,偶爾有人駐足凝望,但再也沒有劍拔弩張的對峙和衝突。因為,澳門和珠海,我們頂著同一片天空,踏著同一塊國土。

    關閘今貌

     

  • 5澳門順利回歸的墊基石

    澳門順利回歸的墊基石

     

    李泰

     

    編者語:為回首澳門回歸二十五年以來的發展歷程,澳門學聯、學新社、暨南大學澳門研究院聯手合作,共同推出《澳門回歸以來百件大事回顧(1999-2024)》。它以介紹百件大事的方式,如澳門回歸祖國、澳門旅遊塔啟用、博彩經營權開放、“澳門歷史建築群”列入世界遺產、第一屆葡語系運動會在澳門開幕、澳門全面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等等,藉此紀念澳門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

     

    為進一步深化對澳門回歸後百件大事的研究,澳門學聯特別邀請了澳門學者李泰從百件大事當中,挑選十件進行深化和研究,藉以增強公眾對澳門回歸後的認識和理解,以下率先推出《澳門順利回歸的墊基石》一文。

     

    今年是澳門回歸二十五週年,社會各界舉行了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在這四分一個世紀平安穩定,有賴於當年通過中葡雙方談判的《中葡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為順利回歸提供了前提。澳門基本法的嚴謹制訂,普羅大眾對基本法的認識和認同,以及特區歷界政府的貫徹落實,是澳門民康物阜、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

    中葡聯合聲明草簽文本 (中、葡版本,1987年3月26日)

     

    記得澳門文化界的前輩徐新先生生前講過的故事。他當年在澳門一家報社任職記者,由於移民澳門前曾在北京居住,熟識北京情況,因此1986 年6 月30 日至7 月1 日在北京舉行關於澳門回歸問題在北京舉行中葡雙方首輪談判時,便以特派記者身份奔赴北京作新聞採訪。中方代表是外交部長周南,他的開場白是兩句唐詩,孟浩然的《過錢塘江》,“潮落江平未有風,蘭舟共濟與君同”。 周南的山東口音,令在場的港澳記者除了徐新外沒人能聽懂。但中文根底深厚的徐新不但聽懂了周南吟誦的唐詩,還聽懂了其中的寓意。他連夜寫的一篇特稿,刊發後引起澳葡政府的重視。他也因緣際會地進入了回歸前的文化司署工作,即今天文化局的前身。

    1986年6月30日,中葡關於澳門問題的首輪會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時任外交部副部長周南(左三)任中國政府代表團團長。

     

    經過四輪的會談,由中葡兩國政府代表於於1987年3月26日在北京草簽,4月13日中葡兩國總理分別代表本國政府正式簽署,《中葡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及其附件生效,澳門由此開始了回歸祖國的過渡期。

     

    然而,回歸後的長治久安,需要有堅實的法律基礎。1988年4月13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決定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同年9月在第七次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通過並公佈了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組成名單。澳門基本法得以在澳門得到接受和認同,是在起草過程中廣泛徵詢了澳門居民的意見。由九十名來自社會各階層、各界別的代表組成的“澳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於1989年5月28日正式成立。

     

    歷經五年的努力,完成了海量的工作,經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最後完成立法程式,《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於1993年3月31日由國家主席令第三號正式頒佈。

    澳門基本法徵求意見稿(1991年7月)

     

    澳門基本法郵票 (1999年)

     

    1999年12月20日凌晨,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特區政府官員在綜藝館的就職儀式上宣誓,立法會在首次會議上通過《回歸法》。上午八時,特區政府總部門前第一次升起國旗和區旗。中午十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澳門,數萬居民揮舞著五星紅旗和特區區旗迎接車隊,向駐澳部隊致敬。當日,澳門員警換上了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新警服。從此,澳門翻開了一頁新的歷史篇章。

     

    回顧過去的二十五年,澳門順利回歸、特區政府的平穩過度,以及其後的社會發展,都是因為依靠《澳門基本法》的落實和有效執行。特區政府、各高等院校、民間團體及社會各界,一直以來無不致力於基本法的宣傳和推廣。其中有以下的代表例子:

     

    一.社會團體

    回歸前,由原基本法起草委員、原基本法諮詢委員組成的“澳門基本法協進會”,積極宣傳推介基本法,舉辦以及與其他社團合作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基本法宣傳活動,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應。

     

    在此基礎上,由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廖澤雲,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崔世昌、賀定一、李鵬翥,以及楊允中倡議發起的“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於2001年3月31日成立 。“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的成員不但包括了原有“協進會”的成員,還增加了原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會委員、立法會議員、曾任或當年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省級(含副省級)政協委員等,成為人數眾多、影響力大的團體,對基本法的宣傳、推廣和落實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由“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出版的澳門基本法 ( 2013年)

     

    二.學校教育

    澳門特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製訂了《澳門高校憲法與基本法課程(非法學專業)教學示範大綱》。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高等院校,開設“憲法與基本法”等相關內容的課程,透過系統性、科學性的教學,令學生全面且準確地理解基本法有利於提升學生對於國家和特區的情感認同,有效規範和引導學生的行爲符合基本法和國家利益。

     

    三.文化設施

    市政署轄下的“澳門基本法紀念館”,是最具代表的文化設施。澳門基本法紀念館的開館儀式,在2013年2月21日 “澳門社會各界紀念澳門基本法頒布二十周年”大會舉行。開館後,澳門基本法紀念館歷經更新,根據館方網頁上的介紹, 2018年設計的展區內容主要有:

     

    1. 澳門歲月回眸:以不同歷史時期的照片,介紹澳門從16世紀中葉開始,被葡人逐步占據後,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建築等方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回望澳門過去的歷史,是爲了讓公衆認識澳門基本法的歷史背景。

     

    1. “一國兩制”的方針:介紹“一國兩制”是中國政府實現國家統一,為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台灣、香港和澳門問題而採取的基本方針。

     

    1. 制定和落實澳門基本法:以歷史照片及文物,介紹中葡兩國關於澳門前途問題的談判、《中葡聯合聲明》的簽署、《澳門基本法》的起草、諮詢和落實等歷史過程。

     

    1. 憲法與澳門基本法:闡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據,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與憲法相抵觸。

     

    1. 澳門基本法的成就:介紹澳門回歸以來,特區政府貫徹實行“一國兩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按照《澳門基本法》辦事。澳門經濟持續發展,民生不斷改善,社會向前邁進,愛國愛澳成為居民的一項核心價值。

     

    1. 澳門基本法的推廣:介紹自基本法的起草工作完成後,全面而深入的推廣工作便隨即展開。

     

    澳門基本法紀念館

     

    在“澳門基本法紀念館”展出的文物中,最矚目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兩座分別帶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葡國國徽的主禮台。這是當年在澳門政權交接儀式上的使用過的實物,極具歷史價值。澳門政權交接儀式的模擬場景、文獻、各類回歸紀念品等等,無不讓人憶記起回歸交接時觸動心靈的一刻,讓人感慨歷史長河的波瀾壯闊。

     

    澳門行穏致遠,基本法是基礎。只有持之以恆的宣傳、教育和推廣,才能確保澳門基本法的正確理解和堅定執行。隨著社會的發展,展覽形式的多元和展覽技術的不斷進步,澳門基本法紀念館自2023年11月22日起休館作更新。我們期待它很快便重新開館,展現另一番的嶄新形象。

    兩座分別帶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葡國國徽的主禮台

     

    自從回歸祖國,澳門已走過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取得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發展成就。接下來的二十五年,隨著祖國的日益強大和民族復興,澳門將迎來不斷進步的輝煌未來。澳門人守護《基本法》,《基本法》守護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