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澳門回歸以來十件重大事件——人間正道是滄桑──澳門關閘的往事

    人間正道是滄桑──澳門關閘的往事

     

    李泰博士

     

    編者語:為回首澳門回歸二十五年以來的發展歷程,澳門學聯、學新社、暨南大學澳門研究院聯手合作,共同推出《澳門回歸以來百件大事回顧(1999-2024)》。它以介紹百件大事的方式,如澳門回歸祖國、澳門旅遊塔啟用、博彩經營權開放、“澳門歷史建築群”列入世界遺產、第一屆葡語系運動會在澳門開幕、澳門全面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等等,藉此紀念澳門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

     

    為進一步深化對澳門回歸後百件大事的研究,澳門學聯特別邀請了澳門學者李泰博士從百件大事當中,挑選十件進行深化和研究,藉以增強公眾對澳門回歸後的認識和理解,以下推出《人間正道是滄桑──澳門關閘的往事》一文。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當天中午十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通過拱北關閘進入澳門,澳門居民揮舞著五星紅旗和特區區旗迎接,向駐澳部隊致敬。這一刻,鑄成為歷史定格。

     

    關閘,總是一個充滿著政治的地方。一百多年來這裡發生過一次又一次的歷史事件。今天,站在一旁的關閘拱門,一個凱旋門式的紀念物,仍在那裡迎送著往來的旅客,無言地訴說著這裡曾發生過的故事。

    1999年,人民解放軍駐澳部隊進駐澳門。

     

    一.關閘,澳門葡人的制約

    昔日這裡稱為“蓮花莖”,有一座 1574年明朝政府建造的關閘,後歷經改建。初時,駐守在此的中國衛兵,若與葡人發生衝突時,尚能多佔上風,靠的是這關閘的功能作用。《明清史料》的《文獻卷‧明代部分》上登錄的〈澳夷築城殘稿〉上,叙述了當年在澳門邊界上,葡兵曾建造了一座造價二十萬的建築物,架起長槍,外觀似槍台。葡人報告予葡皇,聲稱已經開闢了中國朝廷的一片疆域。葡皇派親侄任兵頭,更打算擴展規劃,建造塔樓。對此,中方的策略先是斷其生活接濟,後四面重圍。同時捉拿漢奸,又離間其內部令其分裂。就這樣,駐守在此處的葡兵 “坐困受命,叩關甘認,拆城毀銃,驅奸滅哨,歲加丁糧壹萬兩,編附為氓,寫立認狀在案”。這是葡方的徹底失敗後,在紀錄上第一次寫下認罪書。

     

    《明清史料》的紀錄還有更多,由為澳門“其地三面皆水,惟北有一路可通往來,設有關閘,禁其闌入,以嚴夷夏之防,關之上有香山寨參將坐鎮彈壓,澳之外皆香山寨把哨官兵環繞防守,建威銷萌,該參是任。本道又嚴絶接濟,彼之一絲一粟,皆仰給於我,操其戎索,制其死命。” 這一招甚具成效,因此總結成為地方官員的守土戰略。“雖曰夷性難馴,第漢法嚴,威令肅,詎敢虎視而鴟張乎?”

     

    憑著關閘“制其死命”的特殊功能,澳門的葡人尚可受控制。例如,1636年來了日本人,官員得悉到澳門調查時,却被葡人毆打。於是封關斷絕澳門糧食供應,以示對葡兵的懲戒。再比如,1748年,澳門有華人因晚間上街游逛而被巡邏的葡兵拘捕後毒打致死。香山方面要求葡人交出嫌凶,但葡人拒交,更把受害者屍體抛棄海中。時任澳門同知的張汝霖交涉未果,下令封關,斷絕澳門的食糧物資,最終凶犯被流放到帝汶。

     

    此段時期,當葡人在澳門的管治上越界時,關閘便成為明清政府的制約策略,對其實施規範和懲戒。

    古關閘城樓,今天只剩下了“關閘門”三個字的石門楣,鑲嵌在市政廳,即今天的市政署大堂入口的牆上。

     

    二.亞馬喇的亡魂地

    葡京酒店對開的交通樞紐,叫“亞馬喇前地”。回歸前曾立了一座葡人騎馬舉劍的銅像。這人叫亞馬喇,184年任澳門總督,期間擴張殖民政策,拆毀香山縣丞衙署、封閉粵海關澳門關部行台等,又在望厦村强行拆毀房屋和墳墓以開闢馬路,引起村民不滿,終於在1849年8月22日遭村民沈志亮等七人在關閘附近襲擊身亡。後兩廣總督徐廣縉致函澳門,通報沈志亮等人被捕、審判、處決。但一直以來,在中國人社會中,沈志亮被視為英雄。

     

    回歸後,亞馬喇銅像被拆除搬回了葡國。只是,這樣一個人,今天仍得以作為交通站點,每天在來回往返的巴士上報名。亞馬喇死後三天,其部下土生上校軍曹美士基打 (Coronel Mesquita)出戰攻打古關閘,在關閘城樓上插上葡國旗。

    Assassination of the Governor of Macau刺殺亞馬喇。刊登於1849年11月10日的《倫敦新聞畫報》, 第308頁。

     

    三.關閘拱門的前世今生

    隨著葡萄牙對澳門侵佔的加劇,葡國駐兵把邊界北移,另建了一座凱旋門式的閘門,關閘拱門。

     

    關閘拱門充滿著殖民者的意像。拱門石塊上所刻的各組文字和數字,所指的都是特定事件的發生日期。 “22 AGOSTO 1849”是指1849年8月22日亞馬喇遇刺;“25AGOSTO 1849”所指的,是8月25日美士基打率兵攻擊關閘事件。“22 AGOSTO 1870”和“31 OUTUBRO 1871”是指關閘拱門的1870年8月22日的始建日期以及1871年10月31日的落成日期。拱門上方還塑有“A Pátria honrai que a Pátria vos contempla”的葡文,那是葡國詩人賈梅士的名句,意思是“ 祖國永遠懷念為她爭光的人”。

     

    1849年被葡兵佔領,後更被拆毀及夷為平地,有三百年歷史的蓮花莖古關閘城樓,今天只剩下了“關閘門”三個字的石門楣,鑲嵌在市政廳,即今天的民政署大堂入口的牆上。它是古關閘的唯一證物,更是殖民擴張的歷史見證。

     

    然而,從古到今,中國人保家衛國的熱血從未冷過。因此關閘這裡的故事,並沒有因為西式拱門的代替而停止。

    1900年,葡軍守衛關閘。

      

    四.1952年關閘事件

     

    新中國成立後,關閘兩邊的中葡雙方,各自部署了軍隊,並劃出警戒綫,設立中立區,在中間橫放一“木馬”作為標誌,雙方都不許跨越。但是,1952年夏,駐守澳門的葡兵越過警戒綫,肆意挑釁,中方守衛戰士制止無效,雙方發生了軍事衝突,成為震驚中外的 “關閘事件”。

     

    1.  起因

    1952年7月25日傍晚,一名葡兵越過警戒線。中方哨兵趙學登按中央軍委 “既不主動惹事,也不示弱,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打手勢令其回去。對方不理會,召來更多的葡兵,更把木馬推向中方警戒綫內。

    班長宋有增上前作警告,遭越線葡兵刺傷左臂,還向趕去救助的中方哨兵開槍。中方唯有作出還擊,擊斃一名黑人葡兵。葡兵再向中方開槍,於是雙方槍戰,衝突由此發生。

    1. 自衛反擊

    當晚,葡兵向拱北方向發射炮彈,中國軍隊也開炮還擊。26日清晨,葡軍再向中方開槍和發射炮彈。事態在發展和擴大。到了黃昏,葡兵子彈打落了邊防哨站的中國旗。排長邢起明白到這是國家尊嚴,不容被侮,於是帶領戰士蘇廣照摸黑登上旗樓重升國旗。葡兵發現後,向旗樓發炮,邢起和蘇廣照分別中彈,不幸犧牲。中方忍無可忍,進行了反擊。在接下來的幾天,軍人奮勇作戰,民眾緊密支援,共同守護國土。

     

    3. 談判較量

    事件發生後,中方通告,葡方不但闖入中方地界,還首先開火,需負全部責任。同時,中方宣布封閉關閘,對澳門進行軍事和經濟封鎖。澳門物價飆升,居民生活陷入混亂。

     

    面對社會動蕩和經濟民生的困境,澳葡政府無法控制和解决,知道談判是唯一的方法。其時中葡雙方未有建立外交關係,澳葡政府於是派出經濟局局長羅保作代表,並通過崔樂其請得何賢、馬萬祺等出面協調。同樣,鑑於當時正處於韓戰期間,中方也考慮到國際局勢的複雜,並顧及澳門同胞的生活,遂同意展開談判。

     

    4. 取得勝利

    經過多輪談判,在8月23日中葡雙方簽署協議。葡方最終答應了中方的三個要求:(一)承認錯誤並道歉。(二)事件由葡兵經常越界引起,故葡方哨位退後50米,脫離接觸,保證今後不再侵犯中方警戒線。(三)葡方賠償損失計人民幣(舊幣) 44372.03萬元。至此,這起關閘事件,以中方取得勝利而告終。

    珠海市馬鞍山烈士陵園英雄紀念碑

     

    在這次事件中為維護中國主權、捍衛五星紅旗而犧牲的邢起、蘇廣照,並長眠在珠海馬鞍山烈士陵園。澳門回歸後,拱北興建了全新的海關大樓。旁邊的關閘拱門,已列入澳門《被評定的不動產(文物建築)》的清單中。

     

    澳門關閘的故事,是國力較量的具體呈現。常言弱國無外交,昔日我們在自己的家門,仍被列强欺侮。直到1999年回歸後,澳門人才能再次在自己的土地上真正的當家作主。其後的二十五年,隨著中國的民族復興,澳門社會發展已取得歷史上的輝煌成就。

     

    今天,走進歷史的關閘拱門,看到的是川流不息的旅客,偶爾有人駐足凝望,但再也沒有劍拔弩張的對峙和衝突。因為,澳門和珠海,我們頂著同一片天空,踏著同一塊國土。

    關閘今貌

     

  • 2澳門回歸以來十件重大事件——澳門順利回歸的墊基石

    澳門順利回歸的墊基石

     

    李泰

     

    編者語:為回首澳門回歸二十五年以來的發展歷程,澳門學聯、學新社、暨南大學澳門研究院聯手合作,共同推出《澳門回歸以來百件大事回顧(1999-2024)》。它以介紹百件大事的方式,如澳門回歸祖國、澳門旅遊塔啟用、博彩經營權開放、“澳門歷史建築群”列入世界遺產、第一屆葡語系運動會在澳門開幕、澳門全面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等等,藉此紀念澳門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

     

    為進一步深化對澳門回歸後百件大事的研究,澳門學聯特別邀請了澳門學者李泰從百件大事當中,挑選十件進行深化和研究,藉以增強公眾對澳門回歸後的認識和理解,以下率先推出《澳門順利回歸的墊基石》一文。

     

    今年是澳門回歸二十五週年,社會各界舉行了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在這四分一個世紀平安穩定,有賴於當年通過中葡雙方談判的《中葡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為順利回歸提供了前提。澳門基本法的嚴謹制訂,普羅大眾對基本法的認識和認同,以及特區歷界政府的貫徹落實,是澳門民康物阜、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

    中葡聯合聲明草簽文本 (中、葡版本,1987年3月26日)

     

    記得澳門文化界的前輩徐新先生生前講過的故事。他當年在澳門一家報社任職記者,由於移民澳門前曾在北京居住,熟識北京情況,因此1986 年6 月30 日至7 月1 日在北京舉行關於澳門回歸問題在北京舉行中葡雙方首輪談判時,便以特派記者身份奔赴北京作新聞採訪。中方代表是外交部長周南,他的開場白是兩句唐詩,孟浩然的《過錢塘江》,“潮落江平未有風,蘭舟共濟與君同”。 周南的山東口音,令在場的港澳記者除了徐新外沒人能聽懂。但中文根底深厚的徐新不但聽懂了周南吟誦的唐詩,還聽懂了其中的寓意。他連夜寫的一篇特稿,刊發後引起澳葡政府的重視。他也因緣際會地進入了回歸前的文化司署工作,即今天文化局的前身。

    1986年6月30日,中葡關於澳門問題的首輪會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時任外交部副部長周南(左三)任中國政府代表團團長。

     

    經過四輪的會談,由中葡兩國政府代表於於1987年3月26日在北京草簽,4月13日中葡兩國總理分別代表本國政府正式簽署,《中葡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及其附件生效,澳門由此開始了回歸祖國的過渡期。

     

    然而,回歸後的長治久安,需要有堅實的法律基礎。1988年4月13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決定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同年9月在第七次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通過並公佈了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組成名單。澳門基本法得以在澳門得到接受和認同,是在起草過程中廣泛徵詢了澳門居民的意見。由九十名來自社會各階層、各界別的代表組成的“澳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於1989年5月28日正式成立。

     

    歷經五年的努力,完成了海量的工作,經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最後完成立法程式,《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於1993年3月31日由國家主席令第三號正式頒佈。

    澳門基本法徵求意見稿(1991年7月)

     

    澳門基本法郵票 (1999年)

     

    1999年12月20日凌晨,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特區政府官員在綜藝館的就職儀式上宣誓,立法會在首次會議上通過《回歸法》。上午八時,特區政府總部門前第一次升起國旗和區旗。中午十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澳門,數萬居民揮舞著五星紅旗和特區區旗迎接車隊,向駐澳部隊致敬。當日,澳門員警換上了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新警服。從此,澳門翻開了一頁新的歷史篇章。

     

    回顧過去的二十五年,澳門順利回歸、特區政府的平穩過度,以及其後的社會發展,都是因為依靠《澳門基本法》的落實和有效執行。特區政府、各高等院校、民間團體及社會各界,一直以來無不致力於基本法的宣傳和推廣。其中有以下的代表例子:

     

    一.社會團體

    回歸前,由原基本法起草委員、原基本法諮詢委員組成的“澳門基本法協進會”,積極宣傳推介基本法,舉辦以及與其他社團合作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基本法宣傳活動,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應。

     

    在此基礎上,由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廖澤雲,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崔世昌、賀定一、李鵬翥,以及楊允中倡議發起的“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於2001年3月31日成立 。“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的成員不但包括了原有“協進會”的成員,還增加了原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會委員、立法會議員、曾任或當年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省級(含副省級)政協委員等,成為人數眾多、影響力大的團體,對基本法的宣傳、推廣和落實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由“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出版的澳門基本法 ( 2013年)

     

    二.學校教育

    澳門特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製訂了《澳門高校憲法與基本法課程(非法學專業)教學示範大綱》。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高等院校,開設“憲法與基本法”等相關內容的課程,透過系統性、科學性的教學,令學生全面且準確地理解基本法有利於提升學生對於國家和特區的情感認同,有效規範和引導學生的行爲符合基本法和國家利益。

     

    三.文化設施

    市政署轄下的“澳門基本法紀念館”,是最具代表的文化設施。澳門基本法紀念館的開館儀式,在2013年2月21日 “澳門社會各界紀念澳門基本法頒布二十周年”大會舉行。開館後,澳門基本法紀念館歷經更新,根據館方網頁上的介紹, 2018年設計的展區內容主要有:

     

    1. 澳門歲月回眸:以不同歷史時期的照片,介紹澳門從16世紀中葉開始,被葡人逐步占據後,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建築等方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回望澳門過去的歷史,是爲了讓公衆認識澳門基本法的歷史背景。

     

    1. “一國兩制”的方針:介紹“一國兩制”是中國政府實現國家統一,為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台灣、香港和澳門問題而採取的基本方針。

     

    1. 制定和落實澳門基本法:以歷史照片及文物,介紹中葡兩國關於澳門前途問題的談判、《中葡聯合聲明》的簽署、《澳門基本法》的起草、諮詢和落實等歷史過程。

     

    1. 憲法與澳門基本法:闡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據,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與憲法相抵觸。

     

    1. 澳門基本法的成就:介紹澳門回歸以來,特區政府貫徹實行“一國兩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按照《澳門基本法》辦事。澳門經濟持續發展,民生不斷改善,社會向前邁進,愛國愛澳成為居民的一項核心價值。

     

    1. 澳門基本法的推廣:介紹自基本法的起草工作完成後,全面而深入的推廣工作便隨即展開。

     

    澳門基本法紀念館

     

    在“澳門基本法紀念館”展出的文物中,最矚目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兩座分別帶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葡國國徽的主禮台。這是當年在澳門政權交接儀式上的使用過的實物,極具歷史價值。澳門政權交接儀式的模擬場景、文獻、各類回歸紀念品等等,無不讓人憶記起回歸交接時觸動心靈的一刻,讓人感慨歷史長河的波瀾壯闊。

     

    澳門行穏致遠,基本法是基礎。只有持之以恆的宣傳、教育和推廣,才能確保澳門基本法的正確理解和堅定執行。隨著社會的發展,展覽形式的多元和展覽技術的不斷進步,澳門基本法紀念館自2023年11月22日起休館作更新。我們期待它很快便重新開館,展現另一番的嶄新形象。

    兩座分別帶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葡國國徽的主禮台

     

    自從回歸祖國,澳門已走過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取得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發展成就。接下來的二十五年,隨著祖國的日益強大和民族復興,澳門將迎來不斷進步的輝煌未來。澳門人守護《基本法》,《基本法》守護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