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花絮】澳生代表到訪安徽考察多元城市發展之道

  • 1感想

    穿過繁華鬧市,細味歲月流逝。扮演旅者的角色,體會屬於安徽舊地的故事,感受當地人民生活過的記憶的影子。回憶旅程起初際,雖說當地天氣寒冷,但幸運的是,到達安徽之時,寒流還未侵襲。因著當地代表學校深切的詳談,得到熱情的招待,令我們對安徽的風土民情產生更深一層的認識,亦對徽文化即繼承的歷代早朝締造的文化,在我腦海裏刻畫了神祕而崇高的地位。

    而探訪過西递古鎮、三河古鎮等百年歷史遺址,細聽古舊村落的故事,了解到城市規劃起源,村民傳統生活的寧靜純樸,儘管經歷百年風雨的洗禮,老街的風貌仍然沉澱在過去式。相比起澳門以旅遊業為主的世界文化遺產區,雖然部分因日久失修,村落的原貌略微粗獷,但仔細欣賞,又能感受月悠悠的滋味,體現徽派建築的特色風格,驟眼觀看整體村落,雖然並非富貴堂皇,但建築內部的雕刻工藝反映出中華文化的風韻雅緻,這正顯露出史人的謙卑與純樸。

    這一次,非常有幸作為工作人員參加了一趟徽州之行。僅僅只有五日時間受安徽悠久的歷史文化,的確未能充分讓我們深入了解中國文化藝術的奧妙。但已經見識到黃山壯麗之美,也對徽派建築有進一步的認識。與此同時,在旅途中結識到各高校的學生,交流各自的校內文化。最後的最後,非常感謝每一位同行工作人員參加者的照顧和關顧,希望在來日之際,能有幸相聚一堂。

    安徽歷史悠久,是中國史前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其文化別具特色,俗稱“徽文化”,即“一府六縣”。内涵十分豐富,有新安畫派、新安醫學、文房四寶、徽菜及徽派建築等。這些文化内涵不僅體現了中國最正統的儒家思想,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深刻影響,因此徽文化城市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國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顯學之一。

    而考察團的重點則放在“徽派建築與現代城市發展共生之道”,這點其實是非常值得探討的。澳門同樣作爲一個歷史遺跡遍地的城市,遺跡保存以及城市發展之間該如何取捨?是否有更為完善的保護機制?能否有更加創新的利用方法?

    徽派建築

    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是對徽派建築最為適用的形容。大多數建築都是白墻青瓦,并且配有最為特徵的馬頭墻,十分具有特色。并且十分注重建築雕刻藝術,最爲著名的則是徽州三雕 ——磚雕、石雕與木雕。主要用於民居,祠堂、廟宇等建築的裝飾,内容豐富,主要爲漢族民間傳説,戲文故事、風俗民情等,充分體現了鮮明的地方特色。歷史源於宋代,明清發展至極點。

    而此行我們參觀了許多古鎮,宏村、西遞、三河以及呈坎,當中最喜歡的還是呈坎古鎮。是非常喜愛的江南小鎮的風格,或許是因爲參觀時間在早上,周圍環境十分寧靜安詳,別具特色的城鎮佈局將江南水鄉的特點呈現得淋漓盡致。這應該就是人文景色的魅力所在吧。而古鎮内的巷子裏有小鎮居民所開的商鋪,販賣紀念品及特色小食,這也是普遍旅游景點的做法,個人并不喜歡這種做法,但這也是無可奈何,既要發展旅游,便需要商業化,而小鎮居民也是賴此生存。

    而古鎮内的房屋,最典型的設計要屬天井。因爲古時人家的防盜意識,一般都不會在墻上開窗,要開也是很高的位置,那麽爲了確保通風以及采光,他們便在屋頂開天井,同時也會在地上放兩口大缸,下雨的時候可以收集雨水加以利用,間接體現出徽文化中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風俗,當然這是俗氣的説法。此天井設計的道理為“四水歸堂”,意思是把雨水收集在自己家,不要為別人帶來麻煩,這是素養,也是擔當,與儒家的中心思想十分貼切。

    建築以及地理環境總的來説是非常好的,但并沒有到特別出色的程度,可能是因爲看得多了,總結出了規律,便沒有起初的興奮感了,所以最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人文方面。

    依舊是在呈坎古鎮,呈坎古鎮那個當地導游,其實他的年齡與我們也差不多,最多也就一兩年,但其樣貌以及行爲處事的風格卻與我們相差極大。同樣的,在三河古鎮的導游也是如此,我們年齡相差不大,但卻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留給他們的選擇很少,雖然我無法斷定哪一類的生活更加“好”,可能對於他們來説,那樣的生活就是最好最往的。但就對於我來説,我只能感嘆自己的幸運。

    而第二點感嘆的地方便是有一頓晚餐,我們來到了一家酒樓,而最有意思的是酒樓裏有附帶的黃梅戲表演,有些許類似京劇但卻同於京劇。其實如果只是這一點的話,不會令我感慨,因爲類似的模式在其他地方也有,但問題就在於當我們到達酒樓時,只剩下我們團這兩桌,以及服務人員。看著黃梅戲子獨自在臺上表演,而面對的觀衆卻只有兩桌,而且其實都沒有在看,我不知該嘆他的敬業精神還是爲他感到可惜。可能對於他來説,這已經是習以爲常的事情了,又或者是他並不在意這些事情,只要能夠繼續表演,他就覺得足夠了。但作爲一個旅客,也不只是旅客,看著作爲當地的獨特文化,卻得不到真正的重視,只有形式上的支持和宣傳,真正懂得欣賞的人也日漸稀少,莫名感覺有些許悲哀。

    正如我之前所説,同樣以發展旅游業為目標的澳門,在某些程度上,其實做得并不如安徽。最大的差別還是博物館。先不論大小,博物館的呈現手法便落後了許多。安徽博物館中有各種不同的呈現手法,3D投影、寬屏播放以及全景CG高清影片,比起傳統的文字表現以及展覽物品,這類手法明顯更加吸引人。或許是受限場地,以及展覽的頻繁更替,澳門未能在此方面做出突破。

    最後,就“古建築與現代城市發展共生”這一方面,其實許多城市的做法都是大同小異,古街區保留其外貌,加以改造成爲商業街,這便是最為普遍的做法。雖然這樣會破壞其古街給人們所帶來的感覺,但正如我之前所説,這是兩難問題,既要發展,便需要商業化,但商業化卻會破壞原本的那份感覺,但卻又不得不這樣做。所以,我覺得如何在其中取得平衡的關鍵點就在於城市管理者對該城市的定位如何。如果有那麽一個城市并不是將旅游作爲發展重心,只據一小部分,同時該城市又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那麽這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其“旅游資源”,即最爲原始的那份感覺,不雜任何商業元素。

    參加這次交流團令我受益良多,開闊視野是其次,與團友的交流,與當地大學生的交流,與導游的交流,并且能夠從中提取出對於“人”的感悟,我覺得這點是最寶貴的。

    探索徽式建築與現代城市發展共生之路考察團,我有幸可以參與其中,從中體會到的感受到的學習到的都十分多十分有意義,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和充實自己的機會。雖然只有5日,但我領會到的卻遠遠超過原本5日可以領會到的。參加本次旅遊團,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和充實自己的機會。

    安徽省在地理上屬於華東地區,地跨淮河和長江,同時在地域文化上呈現出明顯差異,從而孕育出了省內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廬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安徽與我之前所去過的地方有很大的分別,這次遊覽使我的見識增長了不少。

    同時本次旅程中我亦深深感受到華夏文明豐厚的歷史內涵。站在古鎮上眺望鎮內建築物的姿態,使我親身感受到書本不能帶給我的心靈震懾;在紫薇洞遺址進行「穿越」,我彷彿融入了中國古代歷史的一部分,真實體驗到文明在這片土地上孕育及發展的偉大進程;在安徽省博物館重新認識安徽的興衰,一段段歷史在我眼前既生動又寫實,我再次被中華文明幾千年來的變遷打動。這次旅程中,我有多次機會親身踏足到歷史人物亦踏足過的土地,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歷史事件對今日社會的影響,歷史在我心目中已不再被文字所局限,使我對中國歷史有更深厚的認知和感受。日後若再有機會,我希望能前往中國大陸的其他地區,並以渴慕的心去學習那的歷史,使我心中的那本遊記又能打開新的一章。

  • 2澳學生代表到訪安徽考察多元城市發展之道

    Previous Next

    由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主辦的「探索徽式建築與現代城市發展共生之路考察團」於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在安徽進行為期五天的交流學習之旅。參與是次考察團的學生有17人,分別為澳門各大專院校之學院及書院代表。

    考察團以四種不同的方向擴闊學生對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城市融合發展的認識,其中透過拜訪安徽省政府人民外事辦公室、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安徽省委員會、安徽省學生聯合會及合肥工業大學的代表,讓學生了解到安徽青年事務的發展願景及概況,並從中學習;此外,透過參觀西递古鎮、宏村、呈坎古鎮、三河古鎮及屯溪老街,讓學生體驗安徽的歷史面貌及文化特色,加深學生對徽文化及徽式建築的了解;並透過參觀徽派建築文化展示中心、黃山城市展示館及安徽省博物新館,讓學生考察安徽的古今狀況,且對其發展歷程及未來規劃進行解讀;與此同時,透過參觀姥山島、紫嶶洞及巢湖,啟發學生思考自然景觀及城市經濟發展的共生之路,從而探討澳門於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時,該如何揉合傳統文化、自然景觀、社會經濟,以及各種城市面貌。

    安徽位於中國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不僅坐擁沿海經濟的優勢,更是連接國內多個主要商貿重鎮的橋樑。其打著全方位“走出去”,大力度“引進來”的旗號,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開發兩個市場,拓展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處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重要節點的安徽,已經站在對外開放的前沿,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其發展藍圖及城市規劃值得港澳青年學習及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