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青年簡報(3月29日至4月17日)

 

學聯冀保青年多面發展

防經濟單一 發掘新產業 學聯冀保青年多面發展 

就本年度經濟財政範疇的施政工作,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副理事長李兆祖表示,因應澳門經濟踏入調整期,未來本澳的主要行業將趨向穩定。建議特區政府加快完善專業認證的工作;在推動經濟適度多元上,特區政府應扶持非博企行業,並落實青年創業援助,幫助青年人發掘新興產業,長遠防止澳門經濟走向單一化,保障澳門青年的多面發展。

 

推動專業認證

李兆祖指出,現時澳門絕大部分的行業都缺乏完善的專業認證資格制度,部分行業更完全沒有專業認證,令從業人員質素參差,行業僱主亦難有既定的標準招聘人員。特區政府應加快專業認證資格制度的工作,為各行各業建立一套切合澳門客觀經濟環境的認證體系,一方面可提升從業人員的基本職業素養,也令有志入行的青年人有指標可循,對澳門各行業的發展均有好處,為經濟適度多元做好制度準備。

李兆祖續稱,現時除與博企相關的行業,大部分行業都深受人力資源與租金高企的影響,中小型企業經營尤其困難。特區政府既有志大力推動產業多元化,應協助非博企相關的行業,以免因為博彩行業的一枝獨秀而窒礙其他行業的發展。營商環境的改善,不但對澳門整體經濟環境有所助益,更對澳門青年人的發展路向及人生規劃十分重要,使澳門青年可有多元、多面的發展機會,令澳門社會保持活力,防止單一化。

 

   扶持青年創業

特區政府提出協助與支持澳門青年參與“澳門青年橫琴創業谷”計劃,並設立青年創業孵化中心,李兆祖認同這是特區政府對有志創業的本澳青年非常重要的扶助,期望可盡早推出細節。現時橫琴開發正如火如荼,在特區政府協助下,透過青年創業孵化中心及橫琴創業谷讓青年創業者搭上橫琴經濟順風車,將有利本澳青年及品牌進一步走出澳門,面向全國的大市場。長遠而言,將對未來粵澳經濟合作與融合也能起重要的黏合作用,亦有助澳門經濟向適度多元的方向發展。

 

刊登於 2015年3月29日 澳門日報

 

 

學聯籲加強宣傳四校聯考

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旅遊學院、澳門科技大學將於二○一七年起舉行四校聯考,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副理事長李兆祖表示,任何有利於澳門學生的升學和學習、提升競爭力、減輕壓力的方案,學聯都支持。

有助優化入學程序

李兆祖表示,澳門學生升讀大專院校的機會相對其他地區多,但同時大部分澳門學生為了爭取更好的機會,傾向參與多場入學試,考試壓力亦不小。因此,任何能夠保證同學原有的機會不變、又能夠減輕考試壓力的方案,學聯都歡迎。此外,澳門一直沒有本地高考制度,學生理解高等教育的入門考試仍然止於各大專院校自行舉辦的入學試,以及內地高校在澳的聯招。四校聯考將有助本澳逐步優化大學入學程序,提升學生整體水平,相信長遠有效提升本澳學生的競爭力。

   減考試次數有好處

李兆祖承認,現時不少同學對四校聯考抱抗拒情緒,主要是擔心入學制度調整後會有“損失”。認為四校聯考欲順利推動並得到廣泛的學生支持,四校必須繼續做好宣傳,首要是四校須向公衆清楚解釋聯考對比過去四校各自開考帶來的好處,以及四校聯考的細節。例如,學生可集中精力專心準備一次入學試(中、英、葡、數四科),減少考試次數。也要強調四校聯考並非唯一的錄取準則。也應向學生說明,四校錄取標準的原則,包括:“入學不作中央分配”、“不設考試分數線”、“考生個人成績和全體平均成績不對外公佈”、“四校各自訂立錄取標準”等,澳門原有的多元傳統也會繼續保留。

李兆祖指出,升讀大專院校是每個人生涯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完善升學工作,提升本澳大專生的競爭力,對同學、社會只有好處,因此,學聯希望有關方面能繼續加強宣傳、廣泛諮詢,聽取不同的意見,完善四校聯考籌劃工作,使之能夠順利推行。

 

刊登於 2015年4月4日 澳門日報

 

護理學生關注新法案學聯倡衛局正面回應

護理學生反映新法草案具爭議 學聯倡衛生局正面回應

 

澳門學聯近日收到護理學生反映,現正進行諮詢的《醫療人員專業資格及執業註冊制度》草案內容關於護士的部分,令不少同學產生疑惑。學聯副理事長黃敏瑩表示,當局有必要切實回應同學的疑問,尤其是關於資格認可實習及護士分級的問題,以安眾心。

 

 

黃敏瑩指,新的執業註冊制度草案提到在本澳執業的護士,無論是本地培訓的護士或是外地培訓的護士,均須先通過資格認可考試及實習,其中實習須進行半年,即26週的實習期;然而,現時澳門理工學院高等衛生學校以及鏡湖護理學院已分別要求學生進行46週及52週的實習,大部分時間會在本澳進行。認證試的原意是為外地培訓的醫療專材熟悉本澳醫療系統,既然本澳培訓的護士已有豐富的實習經驗,強制本地護士參加實習,令本地護理學生感到社會對他們的專業不信任。

 

 

新執業註冊制度草案雖規定投考人可申請認可在澳或不在澳的實習進行認可,但查鄰近地區多直接豁免本地培訓護士進行資格認可的實習,例如在香港,只要是在香港接受培訓的護士,都可免於進行有關的執業考試(包括實習)。以澳門的新制度看,部分外地培訓護士仍有可能申請認可其不在澳的實習,似乎對資格認可實習的原意有所衝突,護理學同學亦擔心會影響本澳醫療質素。黃敏瑩認為當局有必要澄清此處的疑問。

 

 

此外,有關護士分級為註冊護士及登記護士兩種, 黃敏瑩提到不少同學希望當局能釐清兩者在職務上及聘用上的差異。兩者的職權是否有所分別,是否會獨立於不同的職程,都是同學想要進一步了解的。衛生局亦有必要向業界及護理學生清楚解釋立法原意,令同學們可以安心。

 

刊登於 2015年3月31日 力報

 

學聯促堵澳大偷渡隱患

對於本年度保安範疇的施政工作,澳門中華學生總會副理事長黃敏瑩在澳大的治安管理、打擊電腦犯罪和人潮管制措施提出建議,期望保障澳大橫琴校區師生安全,阻嚇不誠實使用電腦行為,以及完善人流密集地區人潮管制,確保市民及遊客的人身安全。

 

澳大偷渡隱患

黃敏瑩提出,自從澳大遷往橫琴後,由於校園可免邊檢往來澳門,令澳大成為偷渡客的踏腳石。澳大橫琴校區與橫琴只有一水一牆之隔,若有心偷渡,仍不足以阻擋非法入境者踰牆而過。若偷渡客能持續經澳大進入澳門,毒販和走私客可利用校園作為跳板,利用偷渡客將私煙、毒品帶進澳門。對澳門的整體治安也是一個隱憂。因此,為加強校園保安,當局應加強圍牆的巡邏,隨時監控圍牆的狀況,以防止偷渡客有機可乘。澳門警方應加強與珠海方面的溝通與合作,兩頭堵截偷渡客,才能有效保障校區的治安及師生安全,以免影響澳大生的學習,以及澳門社會的安寧。

 

打擊電腦犯罪

施政報告提到司警將加強打擊網絡犯罪,強化網絡巡查,然而現行《打擊電腦犯罪法》對於電腦犯罪的定義,僅限於利用電腦知識或技術進行犯罪,對於利用電腦進行非技術性的犯罪尚無確切的條目及刑罰。黃敏瑩指,年初揭發有關利用電腦騙取少女私密照片的案件,由於其犯罪手法並不是利用《打擊電腦犯罪法》中所羅列的電腦技術犯案,因此無法利用該法控告該嫌犯,可說是法律上的一個明顯漏洞。建議可參考香港《刑事罪行條例》中「有犯罪或不誠實意圖而取用電腦」罪的規定,將利用電腦作非技術性的犯罪行為也列入電腦犯罪中,以堵塞《打擊電腦犯罪法》的漏洞,從而對一些網上犯罪行為,包括網上詐騙、裸聊勒索,甚至是網上炸彈製作教學、在網上招募恐怖份子等行為可作更有效的阻嚇。

 

人潮控制措施

往年除夕夜上海發生過人踩人事件,原因在於上海警方缺乏人潮控制措施,令事發地點遊人過多,加上突發因素釀成慘劇。過去香港也曾發生類似的人踩人事件,事後香港警方也開始施行人潮控制措施,多年以來行之有效。澳門回歸以來旅遊業興旺,節假日時候各個旅遊境點都非常擠迫。今年農曆新年期間,本澳保安部隊作合宜的人潮控制措施,令假日擠迫的情況有所改善,工作值得讚揚。然而,澳門的旅客將會越來越多,黃敏瑩提議當局可研究進一步完善人潮控制措施,對各個景點範圍訂定遊人上限,防患未然,為旅客提供安全舒適的旅遊環境。

 

刊登於 2015年4月8日 澳門日報 A2

 

學聯65周年會慶晚宴售餐券

購買日期:由即日起至4月30日

晚宴日期:2015年5月3日(星期日)

晚宴地點:萬豪軒

票價:MOP100(學生會員價)MOP150(會員價)MOP200(非會員價)

購票地點: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澳門亞利鴉架街9號容永大廈1樓A,B)

 

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成立於一九五○年五月四日,成立至今,一直以熱愛祖國、建設澳門、團結學界、參與社會服務為宗旨,並以培育澳門菁英學生人才為己任。

為慶祝澳門學聯成立六十五周年,該會將於五月三日(星期日)晚上六時三十分假萬豪軒酒家舉行“慶祝澳門學聯成立六十五周年會慶晚宴”,藉此凝聚多年間為學聯付出了汗水和青春的前輩及朋友,展示學聯六十五年發展的成果,並與各界好友聚首一堂,共同慶祝這個大日子。

晚宴節目豐富,包括舞蹈、歌唱、朗誦、樂器表演及抽獎等。餐券由即日起至四月三十日公開發售,正價為二百澳門元,會員價一百五十元,學生會員價一百元,歡迎新舊會員前往澳門學聯會址(亞利鴉架街九號容永大廈一樓A、B)購買。餐券數量有限,售完即止。查詢可電該會秘書處二八三五 · 八六五七、二八三六 · 五三一四(鄧小姐)。

 

刊登於2015年4月12日 澳門日報 B5

 

學界常委會團結澳生關心時事

二○一五年度澳門學聯學界常設活動委員會昨就職,成員來自本澳七所大專院校及廿三所中學,由劉敏儀、李華健分任中學、大學部執行主席,黃敏瑩任學界主席。適逢今年是學聯六十五周年會慶,學界將舉辦學生形象大使、紀念“五 · 四”青年節周年晚會等系列活動,展示現今學生青春活力面貌。

 

新屆成員昨就職

就職典禮昨日下午三時半假駿菁活動中心舉行,中聯辦文教部處長洪波,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公共外交和新聞部主任劉渝、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行政處長張佩珊、教青局副局長老柏生、工聯青年委員會主任馮家健、婦聯青年協會副理事長吳秀蘭、街總青年事務委員會學生事務部長劉宇偉、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副校長林蓮麗、培正中學德育主任林健邦、新華學校訓導副主任黃阿燕等出席見證。

 

黃敏瑩致詞指,學界一直致力創新,加入時下青年學生喜愛元素,展現青年人充滿青春活力的一面,如“澳門學生形象大使選拔賽”、紀念“五 ·  四”運動晚會、慶國慶等活動深受學生歡迎。今年學界工作重點除辦好品牌活動,更把工作重點放在團結澳生,希望他們在每月例會上交換辦活動的經驗,討論時事,提升各校的聯繫,以及令本澳學生多關心時事。

 

助建正確價值觀

青年是社會的未來和希望,特區政府成立以來,一直重視培育青年成長及發展。學界及學聯理事會全力配合,為青年舉辦更多有益身心的健康活動、培訓、義務工作、生活體驗等,幫助青年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自信心,扶助青年面對挑戰和實現理想。

 

該委員會由學聯於一九九九年起設立,以紀念“五  ·  四”運動、慶祝國慶及澳門回歸為題,組織各校學生會舉辦慶祝活動,培養學生領袖參與社會、服務社會的精神。

 

刊登於2015年4月13日 澳門日報 A7

 

全澳學生毛筆書法賽頒獎

得獎作品周六起教科文展出

學聯主辦的“第卅四屆全澳學生毛筆書法比賽”昨日舉行頒獎禮,得獎作品將於週六起假教科文中心展出九天。主辦單位期望藉此活動培養本澳學生練字興趣,提升其書法水平和文化氣質,弘揚祖國優秀文化傳統。

 

頒獎禮昨日下午三時假濠江中學舉行。中聯辦文教部助理周權、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區榮智、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公共外交和新聞部副主任李孝勸、教青局教育研究暨資源廳長黃健武、高教辦代表洪慧敏,第卅四屆全澳學生毛筆書法比賽榮譽顧問尤端陽,顧問李寶田、汪東,評委莫華基、李鴻標,籌委主席黃雅慧,學聯副理事長周家源等出席。頒獎禮向小學臨帖組、小學脫帖組、初中組、高中組、大專組、不分組共五十七名獲特優獎和一等獎的學生頒發獎盃。

 

黃雅慧致詞表示,“全澳學生毛筆書法比賽”是澳門學聯品牌活動之一,歷年來廣受本澳學校愛戴,旨為弘揚祖國優秀文化傳統、培養學生練字的興趣。今屆參賽的同學分別來自本澳四十四所大、中、小學,近一千六百五十人參與,當中三百八十三人獲獎。她指出,現今科技發達和電子產品普及,不少青少年慣常以電子產品代替書寫,形容“打字多過寫字”,越來越少人會靜靜地坐下來練習書法。有見及此,學聯今年特意邀請中國書法家協會四名著名書法家來澳舉辦工作坊分享經驗,透過雙方互動交流提升同學們對毛筆書法的興趣,冀藉此比賽提供平台予他們交流切磋,喚醒學生們重視中華文化,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刊登於 2015年4月13日 澳門日報 B8

 

學聯認新花園及愛都重建規劃可帶動本澳文創產業發展

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理事長梁子豪表示,對於政府提出新花園及原愛都酒店之重建規劃表示歡迎,認為可滿足澳門青少年的文化康體需求,並帶動本澳文創產業的發展。

 

 

梁子豪指出,規劃可有助帶動塔石及望德堂成為澳門重要的文化創意產業及康樂體育片區。近年,該區已逐漸形成以文化、康樂、體育為主導的社區,未來新花園、愛都酒店的重建完成後,區內的固有社區氛圍將更加突出,與周邊原有文化設施相配合,連結成大型的文化康體功能區,滿足澳門青少年的文化康體需求。

 

 

此外,現時澳門演藝學院校園分散,重建後將遷入該處。塔石就近各種不同的表演場地,可方便演藝學生更多參與公開演出,積累舞台經驗;望德堂區的文創團體也能更有效向市民大眾推介其創作成果,對澳門文創產業也能起非常正面的作用。

 

梁子豪建議,政府可將未來「塔石──望德堂文創康體片區」歸入單一部門統籌管理,務求令片區能夠運作暢順,向文創團體及演藝學生提供方便,並令片區有著更明確的發展方向。此外,亦可在片區內與青年社會團體作長期合作,官民攜手,推動澳門青年更多參與文化及體育活動,長遠提升居民的藝術修養,為澳門開展文化旅遊業也有所幫助。
刊登於  2015年4月14日  澳門日報  A1

 

四校訪學聯交流聯考

澳門四高校聯合入學考試(簡稱“四校聯考”)籌備小組日前與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下稱“學聯”)見面,介紹四校聯考的理念、構思及方案,並與學聯交換意見。籌備小組強調“四校聯考”並非唯一升學途徑,未來將持續透過不同渠道繼續加強宣傳四校聯考,加深市民及學生對四校聯考的認識。

 

 

由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旅遊學院和澳門科技大學組成的澳門四高校聯合入學考試籌備小組一行日前到訪學聯,受到學聯理事長梁子豪、副理事長李兆袓等熱情接待。會上,四校聯考籌備小組詳細介紹四校聯考的理念、報考流程、考試科目、錄取方式和標準等。

 

學聯認同“四校聯考”的理念,認為有助減輕學生應付本地不同高校入學考試而帶來的壓力,學聯亦同時反映了目前學生仍有一些憂慮,以及對錄取方式和準則等概念了解不深。

 

籌備小組表示理解學生憂慮,但強調聯考並非唯一的錄取方式,各院校在錄取過程中,除了審視考生的考試成績外,亦會因應各院校自身特色和所報讀課程的要求,加入其他考慮因素,以作綜合考量。例如考生中學成績、參與國際考試的成績、特長、獲得的獎項以至社會服務等。此外,各院校亦會維持保送生、免考試和面試等現行的政策。

 

籌備小組指出,“四校聯考”籌備工作開展至今,四校一直與教育界保持密切的溝通和聯繫,並廣泛進行諮詢,不斷地完善相關工作。四校分別多次拜訪教育暨青年局、澳門中華教育會和澳門天主教學校聯會,聽取意見和建議;並且就語文、數學、英文、葡文四個科目的考試大綱及模擬試題舉行了4場交流會,邀請全澳中學相關科目的老師參加,諮詢意見。去年5月至11月期間,籌備小組先後到本澳40所中學舉行了41場四校聯考介紹會,向現屆高中一年級(2017年首屆四校聯考對象)及初中三年級(第二屆四校聯考對象)的學生、家長和老師介紹聯考方案並即場解答師生及家長有關聯考的疑問,參加人數逾9,800人。同時,已將有關介紹會輯錄成影片,連同四校聯考方案及問題集、考試大綱及模擬試題等,上載至四校及高教辦網頁,供市民及學生查閱及了解詳情。

 

籌備小組強調,未來除了繼續與本澳教育界及相關團體保持緊密的溝通和聯繫外,還會持續透過多元方式,加大宣傳推廣,增強市民,尤其學生、教師以至家長對“四校聯考”的認識和了解,釋除疑慮。此外,籌備小組透露目前正有序地開展四校聯考的考務工作,歡迎市民、學生及各界人士積極提供意見,以進一步完善聯考安排。

 

刊登於2015年4月14日 澳門日報 B7

 

學聯提社會文化範疇建議

就今年度社會文化範團的施政工作,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副理事長方海金期望,政府能夠切實貫徹“教育興澳”的理念,為本澳青少年建立「德、智、體、群、美」的全人發展而努力,多方面培養青少年的競爭力及領導能力,重視青少年抗逆力的強化,並倡導青少年及早進行生涯規劃,思考人生,增進支援學術措施,以培養更多青年領導人才,配合本澳社會未來發展的需要。

 

 

 

1
強化學生抗逆力 規範心理輔導員增專業性

方海金建議,政府可加強學校在學生對抗壓力時的支援作用,開展抗逆力課程,指導學生處理壓力的正確方法,以及提升學生輔導員和教師對學生高壓狀況的察覺能力,推動學校多開展不同形式的壓力或外展體驗活動。此外,並建議有關當局可以心理健康為題制定課程大綱,其中可包括面對壓力、情緒紓緩、生涯規劃等,藉此亦可提升學生品德及抗壓力,幫助學生建立正面形象。由於課餘時間有限,再加上學生的課餘活動眾多,現有的校內輔導員難以安排時間與有需要的學生進行輔導,建議增撥資源於民間機構開設相關服務,滿足學生校外輔導需求。而且澳門社工及心理輔導員一直以來分工不清,缺乏規範、評估及認證機制,導致輔導品質不均,同時影響人才培養及招聘,故建議建立心理輔導員認證制度,吸引有志青年投身輔導工作,提升專業的認受性。

 

2
鼓勵生涯規劃及早思考前程
  鄰近地區均鼓勵學生於中學時期便開始生涯規劃,台灣更是將生涯規劃納入“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中的選修科目,提供課程網要,各校自行編制符合自身需要的教材。讓生涯規劃融入正規教育課程,讓學生在學習知識之餘,並能思考學習在其人生中的重要性,成為社會未來的人才。同時,推動家長了解生涯規劃,讓家長擺脫傳統思想對子女生涯規劃的影響,為青年學生提供理想的規劃環境。現時有青年團體以及學聯本身亦已開展生涯規劃及升學輔導多年,具有一定專業性、經驗及資訊,建議政府可與社團合作開展上述工作,相信能更有效率的發展生涯規劃的各項工作。此外,澳門於1997年亦有出版過職業分類大典,但後來並沒有更新,回歸後社會急速發展,行業環境日新月異,希望政府能盡快並定期更新澳門職業大典,幫助青年了解本地就業市場,亦有助於青年人生涯規劃。

 

3
加強與青年社團合作 培訓青年社團骨幹
  目前,本澳有不少青年社團開辦各項培訓課程和活動,藉此增強本澳青少年對社會時事認識及其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強化本澳青少年的公民意識,但各個課程和培訓活動由社團自行開展,側重點不一,成效可能未如理想,故此,方海金提議,為提高澳門青年對本澳社會脈搏的掌握及澳門特區施政的了解,政府應加強與青年社團合作,委派政府官員擔任培訓活動講師,為本澳的有志青年人才作重點培育,舉辦更多的參訪活動,深入政府各部門內部參觀或考察,讓青少年能夠更了解本澳政府的法治體制及公共行政的運作模式。此外,政府亦可加強與社團的合作,在社團開辦交流學習團時,開展一些長期性的後續性活動,譬如活動後的分享會、報告會或實踐活動等,加強學習和交流的成果效益。

 

4
增進支援學術措施
       在學生福利方面,為加強本澳大學學術風氣,培養本地研究型人才,建議設立獎勵機制,鼓勵學生投入對各學科的深入研究,以提升學生對知識的開發和探究能力,使同學們可以有更多元化的發展方向,長遠更能夠提升本地學術研究水平。此外,當局也可因為澳門的人才需求,擇優送往外地深造。例如一直推行的赴葡法律留學生計劃,名額是否可以再增加,或是推廣至其他不同的專業,以幫助本澳菁英學生吸收外國先進知識;同時優化澳門留學生回流發展機制,吸引精英回流任教,或參與社會發展,長遠有利於本澳的學術發展以及社會建設。

 

 

刊登於2015年4月14日 市民日報 P.4

 

學聯冀澳大訂停電指引

昨天澳門廣泛地區大停電,澳門大學橫琴校區亦無可避免受到影響,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副理事長李兆祖認為,政府須加強各部門間的協調工作,減低停電對市民造成的影響。同時期望當局責成有關電力部門,詳細徹查今次事故的起因。

李兆祖表示,有澳大學生認為澳門大學作為一所公立大學,居然沒有遇上大型停電事故的應急方案,沒有準備後備電源應急,導致整個校園都受到今次大停電事故的牽連,各項電子設備、電腦系統等都停止運作,影響到教師的教學工作及同學的課程安排,甚至影響大學研究。希望澳大能為大型停電事故做好萬全的應急方案,預備充足的後備電源以維持整個校園的基本運作,並制訂各部門工作人員在遇上停電的工作指引,當遇上停電而又無法繼續教學活動時,教職人員應當如何作出適當處理及安排。

停電期間對小學、幼稚園及托兒所影響尤甚,因為有關設施內都有很多年幼的學童,停電使到大量設備如燈光、空調、電梯停止運作,明顯會對幼兒產生安全隱患,故希望能源業發展辦公室、教青局、消防局等未來面對同樣問題時會有相應的應對措施。

 

刊登於2015年4月16日 澳門日報 A3

 

學聯提運輸工務範疇施政建議

就2015財政年度的運輸工務範疇施政工作,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副理事長林賢文建議有關當局應對房屋政策作進一步檢討,滿足年輕人及不同階層人士的住屋需求;此外,應開展輕軌工程澳門段的統籌工作,減少對行車的影響;為確保澳門長遠的整體需求並研究進一步協同食水、電力、燃料、道路及各種資源的運用,實現高效及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檢討房屋政策青年安身有所

近年,在政府推出公共房屋的申請時,出現有青年學生提交社會房屋申請表的現象。林賢文表示,這反映青年學生對現時的房屋政策及樓市感到不安,政府必須正視現今青年人的住屋問題,調整房屋政策,對有關住屋的政策作多方面的思考。建議可採取措施調整樓市及租務市場,令澳門的樓價及租金回復到可負擔的水平,並趁《經濟房屋法》局部修訂在即,以紓緩青年及市民住屋壓力為大前提,開展新型公共房屋的研究工作。

 

 

 

 

統籌輕軌工程保持路路暢通

此外,輕軌工程在不久的將來便會在澳門半島開展,為保障工程期間主要幹道暢通,林賢文建議政府可加強現有跨部門道路工程協調小組的功能,汲取輕軌氹仔段工程的經驗,預先為澳門段工程作更細緻及萬全的交通安排準備,務求將工程對市民日常出行的影響減到最少。

 

 

協同水電燃道 高效持續發展

 

回歸以來,由於經濟改善,澳門城市不斷擴張,對於食水、電力、燃料、道路等資源的需求不斷上升,其中博彩業及旅遊業的需求增長更是非常突出。澳門是一個缺乏資源的城市,大部分資源需求都依賴進口來解決,因此澳門必須精打細算,善用珍貴的進口資源。為澳門未來長遠可持續發展,林賢文提議在運輸工務範疇內對有關的資源進行協同工作,務求令資源能夠在保障市民日常使用之餘,合理地分配予不同的行業,實現高效及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刊登於2015年4月16日 市民日報  P.4

 

學聯就新型公屋向政府提議

鑑於現時澳門樓價及租金高企,令不少青年人對於現時的房屋政策感到不安。本年度施政報告有提及新型公共房屋,因此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副理事長林賢文提議,政府可本於「為民制產」的宗旨,因應澳門的實際情況,以建立新型公共房屋,幫助市民及青年人解決住屋需求。

 

林賢文指出,政府可基於「為民制產」的宗旨,以房屋政策幫助市民擁有自己的產業,以達致藏富於民、社會均富的目標。澳門可因應本地的實際情況,由政府作為業主,以遠低於市價的租金出租於因收入要求,同時無法申請社會房屋及經濟房屋的市民。當局可為申請新政府出租房屋的市民作資產分級,對收入較高的人士收取稍高的租金,但仍以低於市價為宗旨。從而以減低中低收入市民在住屋上的生活成本,令市民有條件積累財富。

 

此外,林賢文亦建議當局可思考青年公屋政策。政府未來可向三十歲以下的青年人或青年家庭,提供不超過六年的廉租公共房屋,期間青年人及青年家庭可以無後顧之憂,勉力投身社會,積蓄資產,為青年人在社會上起步提供充份的條件。為公平起見,此後該名受益者或受益夫婦將不能再申請其他的公共房屋。

 

林賢文強調,住屋置業一直是澳門人最關心的話題。因此,如何理順澳門房屋政策及調控私人市場的樓價,值得社會各界多作建言,以為澳門市民解決一個最關注及切身的議題。

 

刊登於2015年4月17日 澳門日報 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