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建議】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 2020年度施政建議

為配合特區政府新一輪施政,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一如既往,以青年學生為本,在關注學生權益和整體發展,結合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收集的青年民意和民情,對特區政府提供政策建議,詳列以下八方面,供特區政府參考:

  • 繼續完善教育政策

青年的成長,重在教育。一方面是裝備青年人,讓青年能夠獨當一面,作為社會棟樑,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路;同時也為澳門的發展儲備人才,帶動城市整體的發展。另外,教育亦可起移風易俗的作用,配合時代的發展,更新世代的道德水平與生活知識。故此,學聯在此亦對教育政策提出建議。

  • 提高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自學能力。因應新冠型肺炎疫情在全球擴散,澳門院校相繼宣佈停課,並安排學生在家中自學,貫徹「停課不停學」的政策。相關措施保障了學生在疫情停課期間,學習生活不被中斷,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此過程中亦反映出各種問題,其中最為顯著的是學生不適應遠程教學,對基本知識掌握和自學能力欠佳,針對此點學聯建議提高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自學的能力。

是次因防疫需要學生被安排在家中自學,但不少學生都反映在家自學困難大,難以掌握新知識,複習效果亦不如理想;誠然學校的學習氛圍,以及老師的現場指導十分之重要,但從中亦反映出學生的自學能力欠佳,在缺乏他律的環境下學習成效較差等情況。學聯認為,在現今知識更新速度極快的世代裡,讓同學強記書傳,將教科書內容倒背如流,是不合時宜的教學方式;更重要的是讓同學「學會學習」,在知識不斷換代更新的世代裡,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才能不致於落後;唯有提高自學能力,學生才能從容地應對不同的學習環境,持續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 建立以升學服務機構為主,學校家為輔的生涯規系統現時,澳門的升學與生涯規劃的工作,雖然已有政府部門及不同的社會團體開展,但同學與家長對於未來規劃的意識仍不高,普遍仍停留於「賺錢一行讀一行」,此舉長遠可能會造成部份熱門行業的從業人數過多,比如教師,也有很大機會埋沒了同學的天份與興趣。故此,加強升學規劃的工作,不但有利於學生的升學與發展,長遠亦可平衡不同業界的人數,令社會保持多元發展有一定幫助。

同時,亦須令青年世代提早了解一些行業領域的知識。由於澳門屬微型經濟體,產業種類較少,社會上對於一些澳門沒有的行業了解有限,青年學生對其了解就更少。故此,應特別注意向同學講解一些內地有而澳門沒有的行業。此舉有利於擴闊青年生涯規劃中的想象空間,使同學能考慮更多不同的選擇,並及早學習該些產業所需的專業知識。

故此,學聯建議政府推動以有提供升學輔導服務的機構為主,與學校及家庭合作,形成開展升學規劃工作的一個系統。由於老師教學的工作內容不少,不宜將升學輔導的重任放在老師身上,但學生信任的是老師,往往亦會先向老師請教,建議老師可擔任打開學生升學的第一步,例如由老師協助了解學生的志趣與未來想象,其後交由升學輔導服務機構的升學輔導員指引同學作出不同的選科、升學決定;此外亦可通過機構與家庭聯絡,通過各方之間的合作,令升學規劃或生涯規劃的意識逐步向家庭推廣,同時向家庭傳達尊重子女意向與興趣的重要性。

在組成人員與老師方面,學聯注意到教育暨青年局向學校派發的《教育活動及培訓概覽》中並非沒有關於生涯規劃的培訓或活動供老師進行在職培訓,但在2019年各期中,只在1月舉行過6小時的培訓,名額只有80名。可進一步提升有關升學規劃、生涯規劃教師培訓課程的時數與專業性,使升學規劃確實成為澳門各級學生校園生活的一部分,家長、同學都能給予足夠的重視,令學生能走出一個更理想的未來。

  • 將基礎的衛生知識,以及常見疾病資訊納入正規教學內容當中。針對是次疫情,社會中不同階層的人士對疫情發展,病情嚴重性有存在非理性的揣測,這是澳門正規教育中缺乏基礎衛生知識教育,以及常見疾病資訊普及的後果。市民對傳染病的基本認識,隔離的目的為何等基本知識不甚了了,從而導致部份人過分誇大疫情的影響,不自覺地在社會中製造恐慌的氛圍;而某部分人卻未能重視疫情的嚴重性,從而疏忽個人衛生,亦不配合特區政府的防疫工作。故此,特區政府有必要借鑒本次抗疫的經驗,盡快在正規教育中納入基礎的衛生知識,以及常見疾病資訊教育。如此才能從根源上提高澳門市民應對突如其來的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意識。

  • 提高青年學生乃至青年的憂患與理財意識是次疫情除反映本澳市民抗疫意識與知識不足之外,更反映本澳經濟對外依賴性大,抗風險能力不足的問題。隨著疫情擴散,各地政府採取防控措施,訪澳旅客暴跌,澳門經濟進入寒冬。但澳門回歸以後獲得騰飛式發展,十多年來百業興旺,經濟繁榮;故此大部分青年以及青年學生都少不免缺乏憂患意識,更缺乏理財知識和儲蓄習慣。近年,澳門社會上發生多宗針對青年學生的詐騙案,受害人往往損失巨額金錢,正是反映了澳門學生缺乏對財產管理的正確價值觀。故此,特區政府除投入財政儲備「救市」之外,待疫情結束後亦應通過相關課程或措施,為澳門青年學生乃至青年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培養其「花無百日紅,積穀防饑」的憂患意識。

 

  • 學生存在肥胖風險。《2015年澳門特別行政區市民體質監測報告》顯示,監測結果與2010年比較,反映出2015年澳門市民體質總體水平有較大提高,但在肥胖率方面,青少年升高明顯,成年人略有升高。而最新一期的報告雖然尚未發佈,但在近年社會物質豐富,手搖飲品店和甜品店林立的風氣下,可以預視肥胖問題存在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學聯建議政府除對市民體質定期監測外,更要在學生的成長階段提供保護,了解學校提供的膳食情況,聽取學生在學校用膳的意見,望校方能在保持足夠營養的同時,盡量提供多樣和口味得宜的膳食,避免學生攝取過量的油、糖分等窒礙健康成長的元素,令學生建立均衡飲食,有益身心的價值觀。

 

  • 青年住屋

自從回歸以來,澳門經濟暢旺,為青年提供不少機遇,也帶來豐碩的經濟成果,各種不同的開發計劃上馬,澳門有更多機會讓青年人發揮,更是長年處於全民就業的狀態。然而,經濟的發展同時帶來住屋的壓力,樓市隨經濟發展而急劇上升,無論租金還是樓價都比回歸前大幅增長,加上傳統上認為「成家須有物業」的意思,造成青年的住屋與置業問題,亦難作長遠生涯規劃。

  • 落實公屋規劃理順樓市,完善現有房屋政策。面對不斷上升的住屋租金與樓價,青年人不免望樓興嘆;事實上,青年人明白及理解經濟成長必然帶來樓市的增長,但政府亦應理順樓市增長的升勢,盡量令樓市與租市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其中,學聯認為公屋規劃對於理順樓市有一定作用。

現時澳門的公共房屋,不計算以輔助都市更新為目的而興建的置換房和暫住房,事實上只有以救助弱勢為主要功能的社會房屋及出售性質的經濟房屋。當中由於樓市的多年暢旺,造成經濟房屋價格與市價落差極大,申請經濟房屋人數有增無減,機制所限青年亦不易成功申請,同時又不設供中低收入家團租住的公共房屋。青年置業安居無門,對於青年世代的人生規劃可帶來一定影響。因此,學聯認為特區政府須落實一個長期而持續的公屋規劃,公共房屋的興建須設定時間表,限期內須完成公屋的建設;同時,應研究改善現行公屋制度,維護政策公平,正視夾心階層青年需求,以適應社會的變化。

維護政策公平,應繼續維持年滿18歲的澳門永久性居民即可申請購買經濟房屋。無論從法理或生理上,年滿18歲的青年已符合獨自承擔法律責任,以及投身社會工作的條件。社會不能忽視有部分青年人選擇中學畢業後就到社會工作,他們亦存在對房屋有居住需要,並且有成家立室的可能。再者,法例本身就對經屋申請者設有收入下限,若青年人滿足條件,以年齡設限將他們拒諸門外,實為漠視18至22歲群體的置業需要,做法並不合理。故此在未來制定新的房屋政策時,有必要繼續維持現有的年齡下限,以彰顯政策的公平性。

正視夾心階層訴求,提高準購經濟房屋的入息上限。澳門現時存在一大批夾心階層,他們既不符合經濟房屋的申請條件,亦未有能力進入樓價高昂的私人市場,陷於兩難的境地。社會需要正視和處理夾心階層問題,避免將來可能出現因不希望收入超出申請上限而令青年不敢上進的怪象。故此在調整房屋政策時應該適當提高準購經濟房屋的入息上限,緩解夾心階層兩難情況。

改善現行公屋制度方面,可思考將經濟房屋完全去投資化;由於經屋價格與市價落差大,即使有長達16年的禁售期,購買經濟房屋依然是回報率吸引的投資項目;建議可在合適的時機取消禁售期,改為更長的限售期;在限售期內限定二手經屋只能向合資格的經屋申請者放售,並對限售期內交易的經屋徵收增值稅,令合資格的經屋申請者不但可等候新經屋落成,又可以經購買二手經屋置業,極長限售期亦能夠進一步將經濟房屋去投資化,減少不必要的經屋申請;同時又可對樓市作一定程度的調控。此外,一些尚未置業的青年會租住私人樓宇,雖然澳門租住私人樓宇住戶的比例只有不到兩成[1],但租金中位數在2011年至2016年間暴升一倍[2],增長過快的租金亦有機會對青年的人生規劃帶來影響,故租務市場的穩定亦須特區政府重視。

  • 研究青年公屋,助力青年規劃未來。數年前,澳門社會曾有過對於「新型公共房屋」的討論,雖然後來特區政府明言已「擺埋一邊」,但學聯認為面對現時的樓市狀況,新型公共房屋是有必要開展的工作,一方面對現有制度進行總體檢視,另一方面也可設計適合時代的公共房屋制度。

 

學聯認為,如要設立新型公共房屋,需善用土地,並可考慮「青年公屋」,以限期出租的形式,解決青年的住屋問題,有利於青年人生規劃與向上流動,方案如下:

由政府負責興建出租型的公共房屋,以一房一廳為主要戶型,為澳門青年提供出租的住所。申請年齡限定於22歲至32歲青年,最長居住年期為8年;因為此年齡段的青年屬事業起步階段,同時也是適婚年齡[3],對廉價住屋的需求特別高。租金方面,建議可收取低於市價租金,若以租金定為接近市場的價格,則將部分租金劃為「置業基金」,只容許入住者在日後置業時動用。如兩名入住者結婚,其中一方應遷出「青年公屋」,但容許兩方都可於居住期限較晚者之期限前居住。

此外,悉聞政府有意發展「橫琴新街坊」項目,為此學聯建議可在此項目試行上述之青年公屋政策。以便利性而言,橫琴與澳門市區相距距離較遠,對已在澳門穩定就業或育有子女的市民吸引力較低,但相對較適合處於事業發展階段的青年。學聯建議在現時的前期規劃階段,可前膽地考慮將部分小面積單位劃定為青年公屋,並以低於市價租金租予澳門青年,一方面可解決部分青年的住屋需求;另一方面可吸引澳門青年就地發展,在橫琴就業創業,推動琴澳合作發展,助力青年融入灣區。

學聯希望,此上述建議可幫助剛踏入社會的青年能減低住屋支出,又能獨立生活,對青年的人生規劃有益處;如採用「置業基金」制度,未來更可在大灣區規劃中與內地相關制度如「住房公積金」制度等對接,鼓勵及幫助青年融入大灣區。期望社會可對此方案仔細考慮。

  • 人才規劃

人才培養為澳門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區政府對人才培養不遺餘力,推出多種多樣的措施培養學生成才,相關措施也為青年學生尋找未來就業出路提供指引,就此學聯作出以下建議。

  • 改善和優化人才培資源。以師範生資助為例,教青局自二○一二 / 二○一三學年起設立“優秀學生修讀教育課程資助計劃”,目的是為鼓勵澳門學生修讀含師範培訓的學士課程,培訓澳門的優秀人才,資助計劃至今已達六年,學聯對此的成效曾作出訪問,發現學生對本澳目前教師行業的就業現況一知半解,擔心就業市場飽和對畢業後尋找工作的前景感到焦憂;更有部分學生認為資助過於優厚,吸引大量學生報讀師範課程後,市場卻難以有足夠的空缺滿足畢業生的就業需求。學聯對此建議,人才培養的資助計劃應配合社會實況,針對市場職缺和人才缺位的需求,因資助計劃對學生具有一定的潛在誘因,容易左右學生選擇修讀的大學專業,政府應提供更多相關數據,如每年的職缺數字統計、專業畢業生的數字等,學生掌握資訊後,能令學生有心理準備,想清楚自己是否對該專業有熱誠和幹勁,一來更易於學生做好生涯發展規劃,二來可更有效地配合特區政府人才發展和補充的需要,在不同領域下培養多元人才,為澳門發展貢獻力量。

  • 由人才委統一整合人才培養資源。誠如前段所言,學聯認為特區政府應針對本澳人才發展的需求,建立一套有規劃和系統化的人才培養資助計劃。當下可先行對現有的資助計劃檢討成效,再結合澳門需求現況作出適當調整。建議可交由人才發展委員會統整澳門未來發展所需要的人才數字,現時,人才委已分別就博彩業、酒店業、飲食業、零售業、會展業、金融業和建築業等七大行業進行調研,預測未來數年的本澳就業崗位缺口,建議可持續擴展到更多行業,如教師、社工和醫護等,可為學生作生涯規劃提供更多參考,更可配合特區政府長遠的發展規劃,亦透過資源統合的模式下,可提升資源投放的針對性和效率,在地化專注培養本地精英人才。

 

  • 提早規劃,避免“失業潮”出現。澳門回歸以來受益於國家的支持和博彩業的帶動,澳門經濟快速騰飛,社會上百業興旺,失業率一直處於低位,近乎達致全民就業狀態。但如今新冠型肺炎疫情正不斷蔓延,波及全球經濟,依賴旅遊博彩業的澳門更是首當其衝。旅遊博彩業收益銳減,連帶澳門其他行業都受到巨大衝擊;在整體經濟下行,疫情未止蔓延的壓力下,企業的招聘意願勢必大減,繼而影響澳門整體的就業市場。建議政府提早規劃,避免“失業潮”出現。

疫情防控關乎生命,穩崗就業事關生計。自疫情爆發以來,政府相繼推出援助中小企業、提振內需、以工代賑等保經濟,保就業措施。但即將到來的畢業季亦不能忽視,大量畢業生將投身社會,讓澳門的就業市場再添壓力,可能誘發失業率上升、就業難等各種問題。學聯認為有需要鼓勵應屆畢業生繼續深造,如報讀研究生或考取資格認證,以推遲進入就業市場的時間。一方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看,“目標定位”、“戰略規劃”、“職業發展”作為人才發展規劃中重要內容,對於提高人才未來競爭力至關重要。企業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對人才的素質和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另一方面,亦給予社會充足時間,等待經濟回暖,逐步消化澳門人力資源。故此學聯建議特區政府提早規劃佈局,透過政策擴大本澳研究生招生規模,推出獎學金及學習津貼等方式,緩解在校學生的就業壓力,從而避免“畢業潮”變相成“失業潮”。

  • 打造澳門愛國教育基地

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作為愛國愛澳的學生社團,長久以來以培養學生愛國愛澳情操為己任。欣悉,特區政府全力建設將澳門打造成愛國教育基地,就此澳門學聯作出如下建議。

  • 將學校、社團,社會的力量都納入基地的概念中,多方合力共同打造愛國基地澳門深厚的愛國愛澳土壤,是由社會各個層面共同建構而成,所以愛國教育的建設需要以上各個層面的通力合作。如各方能加強合作,整合資源,便能讓澳門的愛國教育力量覆蓋到各個層面,使基地建設事半功倍。

  • 新模式推廣優秀中國歷史文化。打造愛國教育基地離不開對中國優秀歷史文化的推廣,祖國優秀的歷史文化最能提高學生對國家的認同和歸屬,應用更輕鬆活潑的表達方式培育學生。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當中貴寶多不勝數,除善用之外,更要帶領學生發掘這一寶庫。在推廣中國優秀歷史文化時,政府可循「體驗式」的方式入手投放資源,讓學生動手、親身體驗歷史文化。

  • 善用新式媒介,多管齊下推廣愛國教育。政府、學校以及社團長期以來都着重線下活動的組織,為澳門市民提供多樣的選擇,愛國教育亦透過不同形式的活動得到進一步的推廣和深化。對此,應該繼續堅持,並如上文所述加強合作,整合資源,將相關的力量普及到不同階層。但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網絡是推廣愛國教育,打造基地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現時,人們的零碎時間都讓手機、網絡佔據。建議善用新式媒介投放相關信息,中國深厚的優秀歷史文化、國家經濟騰飛的各項成就,澳門本土文化事跡;均是值得打造和推廣的內容。

綜上,澳門的愛國教育已經進入新的階段,特區政府順應情況提出打造愛國教育基地。故此,澳門各界應思考在新階段如何繼續做好愛國教育以及基地打造工作。澳門學聯對此總結為:新思維、新模式、新渠道。通力合作,以新媒介為載體,以各種優秀文化為內容,繼往開來,將澳門打造成愛國教育基地。

  • 預防性犯罪

近年來,澳門的性犯罪案件顯著增多,其中2018年揭發多宗與青年學生相關的性犯罪案件,當中事主亦包括男女學生。鑒於性犯罪對受害人而言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影響,尤其是不利於青年的健康成長;故此,澳門學聯於2018年下半年籌組預防性犯罪關注組,希望從多方面著手,加強對青少年的保護,防止性犯罪案件再次發生。

  • 修法保護未成年人

早前特區政府曾修改《刑法典》,將性騷擾行為列入刑事罪行,可見特區政府本亦有意從法律修改上加強對性騷擾行為的阻嚇性。然而,現時有關罪行,根據《刑法典》第172條,為半公罪,即規定「非經告訴不得進行刑事程序」的罪行,半公罪須由受害人提出告訴,才能開展訴訟程序。

因應現行法律規定,未滿16歲的受害者要由其法定代理人如父母行使告訴權,如其代理人本於「家醜不出外傳」的思想,或會與嫌犯「私下解決」,未必會替受害者提告,讓嫌犯有機會逃過法律制裁,正義未必能循法律途徑得到伸張,反而令嫌犯有機會僥倖逃過制裁。雖然《刑法典》第172條第2款又規定「如被害人未滿十六歲,且基於其利益的特別理由,檢察院須開展有關訴訟程序」,但畢竟並非硬性規定,而是由檢察院去裁量,嫌犯仍有一定逃過制裁的空間。

故此,為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學聯建議進一步修改《刑法典》第172條,加入如受害人未滿16歲,檢察院須開展有關訴訟程序的條款,即令受害人未滿16歲的性犯罪案件變成公罪,由司法機關直接介入提告,令嫌犯無法通過所謂的「私了」逃避法律制裁。

  • 引措施保護受害人

除將侵害16歲以下未成年人的罪行改為公罪外,為保護不幸受害的未成年人,學聯亦建議引入新措施以防止受害人遭受二次傷害。據知,現時如有人不幸成為性犯罪的受害者,在報案後仍須面對數次筆錄取證的程序,進入訴訟程序後,庭審時間本身有機會持續數月,不免又要在多月後仍多次複述被害經過,甚至要回憶到一些細節;加上庭審雖是閉門審訊,但仍會有不少法庭人員在庭審中得知受害人身份。種種過程都足以令受害人承受不必要的二次傷害。

因此,學聯建議可參考《預防及打擊家庭暴力法》第27條的處理方式,設立「供未來備忘用的聲明」措施,令未成年的受害人能夠在最少的作供取證次數後,便毋須再為事件不斷回憶,也不需要因出席審訊而面對法庭內的人員。令庭審不會成為二次傷害的來源,亦能加強對未成年受害人的保密性,有利受害者盡快走出陰霾,又能使法庭可有效處理案件。

  • 學生心理支援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全球每年有超過八十萬人自殺身亡,相當於每四十秒就有一人自殺死亡[4]。而據政府衛生局的數字,2018年便錄得81例自殺死亡個案,較2017年上升12.5%[5]。更錄得 1 例 12 歲的自殺死亡個案,衛生局自從開展本地自殺死亡監測工作以來所錄得的最年輕死者;加上澳門的離婚率亦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回歸當年為0.7%,而近兩年已達2.3%的高位[6],青年學生心身健康亦受家庭形態變動的影響。是故有必要重視澳門心理支援工作,完善澳門心理支援系統。

  • 關注疫情對學生心理造成的影響。學聯對抗疫期間以及疫情結束後的學生心理支援工作表示關注。因防疫需要,澳門學生本年度各項的學習安排勢必會受到影響,出現學習時間被壓縮、升學考試及安排不明朗、學習進度停滯、不適應隔離環境等情況;從而使部分學生產生不安、焦慮、煩躁等情緒問題。自疫情爆發以來網絡上、坊間中各種資訊傳播,學生突然接收並處理大量負面的信息,可能積壓甚至誘發各種負面的心理情緒。綜上,學聯建議特區政府,除安排好學生在家自學和復課工作外,亦要重視對學生的心理支援和輔導工作。

  • 關注離異家庭學生成長學聯關注到,澳門的離婚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回歸當年為7%,近兩年已達2.3%的高位,青年學生心身健康亦受家庭形態變動的影響,離異家庭對未成年人產生的心理影響是巨大且十分持久,很多未成年人出現行為差異,主要源於其原生家庭出現問題。而老師每天進行教授知識的工作已經很大量,難以一一跟進每個學生的情況。如發現學生的家庭出現問題,學聯認為有需要針對每宗個案,對其成長進行長期及深入的支援及引導,建議政府在工作上以預防性的方式去幫助學生。

  • 加強宣傳心理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心理疾病會成為未來十年主要疾病之一。現時澳門社會公眾對心理困擾和心理疾病的認識普遍不足。一方面部分市民對自身存在心理困擾或心理疾病的情況不自知,甚至不知從何求助,從而耽誤自救或求助,使自身情況越趨嚴重。另一方面是社會大眾對心理困擾或心理疾病存在誤解,視其為洪水猛獸,從而排斥甚至歧視相關人士。就此,學聯建議政府大力宣傳初步的自我診斷方法及求助渠道,並引導大眾正確認識心理困擾及疾病,在社會中形成理解和包容心理困擾或心理疾病的氛圍。有鑒於澳門社會現時心理支援服務由各個機構承擔,故此有必要建成以政府部門為主,民間機構為輔的引導和宣傳模式。對資訊作統一,根據各個機構的服務對象妥善分配引導和宣傳。

  • 反校園欺凌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於2015年發表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報告,顯示受調查的澳門15歲學生,受欺凌的比率在53個國家或地區中排第4位。澳門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均出現零星校園欺凌的案件,可見澳門需加強預防及打擊事件發生。

  • 校園環境要安心,欺凌行為零容忍

學聯敦促政府持續加強預防校園欺凌的一系列措施,建議在事前,可在課程設計上,持續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源頭上堵截欺凌行為的出現。政府必須設立明確指引,對校園欺凌行為有清晰定義。此前政府已在網上公佈有關定義,建議可在定義的基礎上前一步制定指引,供學校參考。而且,如發現或懷疑學生發生欺凌事件,校方必須按照指引,指導學校教職員工、家長和學生等,以積極態度對待,上報教青局。事後應對事件作出調查並視情節輕重對加害人進行懲治及教育,對受害人提供心理輔導等,通過一系統措施,預防及打擊校園欺凌行為。

  • 新式欺凌漸興,籲加強法律推廣

網路欺凌成為一種新式的欺凌手段,可謂「傷人於無形」,對於受害者來說,其傷害實不容忽視;現時青少年每天長時間使用互聯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份,同時也增加在網絡上與人出現摩擦的機會,稍有不慎容易演變成網絡欺凌,對情緒產生負面影響。網絡欺凌如騷擾或「起底」等,有關行為令人難以逃避,且涉及把被欺凌人的私隱公諸於世,將對當事人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

故此,在社會上建構互相尊重的網絡言論環境非常重要。學聯建議政府應加強相關法律的推廣,讓青少年認識負責任網絡言論的重要性;學校亦可組織專題的活動,對青少年的網絡行為進行引導,以及灌輸青少年正面的與人相處之道,培養同理心;相關社會團體則可嘗試在社交網站上主動發掘個案,為網絡欺凌人及被欺凌人提供適當的輔導和支援,輔助建立正面的人際關係;青少年在網絡上應時刻留意自身言論,切勿以言傷人,同時在網絡上應小心保護個人私隱,避免私隱外洩,以免加劇萬一被欺凌時的傷害。

  • 強化反欺凌教育,形成校園保護網

學聯認為,應關注校園欺凌事件中的所有相關角色,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在欺凌行為的過程中有欺凌者、受害者、觀眾和旁觀者的角色。欺凌者需要受到制裁或朋輩的阻止,才能更自覺地收手;旁觀者選擇在旁助威或默不出聲,都可能使欺凌情況惡化。因此,宜教導學生發生欺凌事件時,切勿在旁出聲、圍觀與看戲,因為旁觀者出聲吆喝會讓霸凌者自覺自己的行為被肯定及強化,而圍觀看戲會讓霸凌者覺得自己的行為被默許或接受。如果同時有一些觀眾表現覺得有趣,甚至從旁起鬨,更會令欺凌事件火上加油。

至於旁邊者視而不見、不伸出援手或暫時中止與受害者的人際關係,其實是在提供沉默的支持。而甘願扮演旁觀者的人越多,發生欺凌事件的機會就越高;反之,只要旁觀者稍為顯示批判的態度,甚至介入仲裁,令欺凌者的顧忌增加,就可以遏止欺凌事件惡化。校園欺凌若不積極處理,只會使問題更加惡化,因此須讓學生知道事不關己的態度都可能是助長校園欺凌的幫兇,更要令學生們明白校園欺凌的禍害。從而形成校園內的反欺凌保護網。

  • 政治人才引入

任何一間企業,任何一項事物發展都離不開青年人才的支持,地區的發展更是如此。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政制發展離不開一眾有為青年的參與,特區政府的政策落實和順暢施政更離不開一眾有志青年的支持。故此,培養一群關心澳門政制的有志有為青年十分重要。而適當地將青年政治人才引入各個諮詢部門,使更多青年人能夠參與到政策制定當中,為澳門建言獻策,如此才能有足夠的人才支持澳門更好的發展。

  • 吸納青年政治人才

政治人才需要逐步發掘和吸納,才能源源不斷將社會的聲音帶進政府。提高青年在政府和社會各個諮詢、議政機構的人數比重。讓青年投身至社會各個參政議政的崗位上,可提升青年參政議政的熱情,亦最能收納青年的意見與聲音,並讓青年政治人才一展所長。

學聯認同政府現時引入到諮詢機構中的做法。現時各區社諮委、市政署委員中都不乏青年的身影,從中可見政府對青年聲音和意見的重視。政府亦能全面傾聽來自青年階層的意見。長遠可考慮納入大專院校代表或學生社團領袖,從而接收更多來自學生界別的資訊。此外,各個委員會亦應該注重青年參政的能力,並將優秀的人才推薦至更專業或層級更高的部門。如此形成一個有效的培養和政治人才引入體系,為社會培養和輸送更多政治人才,也為傳承澳門愛國政治傳統做好準備。

  • 培養青年議政能力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參政議政能力亦須有所歷練才能提升。故此,社會和政府應該重視培育對參政議政有興趣的青年學生,為澳門政治的發展儲備人才。建議可讓青年學生從關心日常生活的社區做起,逐步關注澳門的施政建設,乃至於世界時事熱點。一旦習慣養成,興趣被激發,政府和社會則要作出正向的引導,使其成為推動澳門各層面的力量。另外,政府可繼續支持學校和社團開展各項參政議政活動。譬如繼續支持社團帶領學生發掘社會議題或拜訪各政府部門交流,甚至赴外考察,了解和學習先進城市地區政策。官方和民間合力,提高澳門青年學生參政議政的主人翁意識,培養未來一代的政治人才。

結言

新冠型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世界各地的民生社會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正值此時更需要一份具時效性和前瞻性的施政方針,帶領澳門市民渡過困難時刻。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長期關注澳門學生意見及發展需求,適逢特區政府收集新一輪施政意見,學聯針對時情,並將往日收集之學生意見及需求(學聯《新世代建言2019》)整理成具體意見,作出如上建言,供特區政府施政參考之用。

[1] 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顯示居於出租單位,又並非居於社屋樓宇的住戶,佔全澳門住戶數的19.6%。

[2] 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詳細結果中指:「住戶每月租金中位數為6,489元,較2011年上升1倍。」

[3] 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顯示青年初婚年齡平均為29.5歲。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4 . Preventing suicide A global imperative A global imperative.

[5] 澳門衛生局,2018年第四季自殺死亡監測結果。

[6] 統計暨普查局的數據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