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澳門學聯:社屋限制23歲應作說明

因應《社屋法》即將修訂,並對申請人年齡及身份作限制。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副理事長戴嘉萍表示,對於限制學生申請表示理解,但對於年齡限制則希望當局能說明其理據;此外亦促請政府必須理順澳門住屋及租務市場,正視住屋成本過高的問題。

戴嘉萍稱,澳門的社會房屋本意在幫助低收入或有特殊困難人士滿全其基本住屋需求。當局建議將申請社會房屋人士的年齡限制提升至23歲,可能被解讀成當局認為23歲以下人士不會面對困難,毋須接受其申請。故學聯認為當局提出年齡限制時應說明其理據。

此外,對於當局有意禁止全日制學生申請社會房屋,戴嘉萍認為此舉可能因為2013年的社屋申請中,有達兩成申請者為24歲以下青年,部分為學生。戴嘉萍指出,現時澳門學生大多能入讀大專院校,以澳門青年的學歷水平,大部分人都能找到薪酬遠高於社屋申請收入上限的工作。學聯理解當局限制學生申請的想法,是由於希望資源能得以善用,但我們亦不能排除有學生身份人士有需要幫助,應保留讓有需要學生申請的機制,而非因為申請人身份而「一刀切」限制其求助;況且「學生爭社屋」的現象,實是青年世代面對高昂的住屋成本而作出的一種無可奈何的回應。

戴嘉萍表示,根據統計暨普查局公佈的數據,最新的2012/2013年住戶收支調查結果顯示「住屋及燃料」支出佔居民支出的25.7%,收入較低組別的居民更達三成以上。2017年第二季的住宅單位平均每平方米價格達104,263元,住宅樓價指數按年上升16.4%;但青年世代的收入卻未有太大提升,25至34歲就業人口的月收入中位數從2014年的15,000升至2015年的16,000後,在2016年卻回落至15,300元。種種數據顯示,在澳門經濟復甦的同時,青年人的收入未有提升,對於置業成家將帶來障礙。現實所帶來的憂慮,令青年傾向在未有收入的學生時期便首先申請社會房屋,以期畢業後能有屋可住。這才是出現「學生爭社屋」的根本原因。

故此,戴嘉萍促請政府應密切注意住屋及租務市場的變化,讓市場保持在理性水平,才能讓青年世代有信心憑自身能力置業安居、成家立室,不將住屋需要寄望於社會房屋,從而根本上消除「學生爭社屋」這個現象的核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