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聯關注正規教育課程框架制定

教育暨青年局已於本年七月推出了《正規教育課程框架(諮詢意見稿)》,向社會各界收集本澳非高等教育課程未來的發展方向,為人才建澳、科教興澳奠定穩固基礎。然而,過去的諮詢工作主要集中於教育工作者及相關專家學者,忽略了作為教育的主要對象──學生的實際意見。故此,為發揮學聯作為本澳青年學生發聲平台的作用,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時事關注小組早前在該會薈青中心舉行了一場名為“齊為框架建良言”理監事交流會,會上更邀請到中華教育會理事長何少金、青洲小學校長張捷等教育工作者到場,與年青人一起討論、分享,讓理監事們對《正規教育課程框架(諮詢意見稿)》各抒己見,互相促進,場面熱烈。

與會者認為,現時澳門的教學模式仍多以填鴨式為主,留級率居高不下,學生普遍認為現時學習壓力大,教學內容艱深,與日常生活缺少連繫,甚至質疑學習的作用,學習動機與興趣有待提高。

無庸置疑,教育必須回應社會實際情況、時代發展的需要以及人的發展訴求,而教學活動中課程的重要性等同於人的心臟,地位舉足輕重,必須務實創新、與時俱進。因此,政府全面檢視澳門現行課程發展的實際情況,對有待改進之處作出修訂,完善相關制度,實屬一項明智之舉。框架建議未來課程應當促進學生全人發展,關顧學生的個別差異及其不同的教育需求,重視各教育階段課程的銜接,提升學生的身心素質,培養其公民意識以及批判性思考、溝通協作、終生學習的能力等,與會者都此均表示認同。然而,不少教育工作者及學生卻擔心在增加學日、減少課時的同時,規定餘暇活動納入正規課程內,雖然可以具體行動落實全面發展學生潛能的大原則,但緊縮的課時可能會對學生,尤其是高中階段的學生造成較大影響,有學生代表更直言擔心自己的知識和能力與大學的入學要求脫節,削弱本地學生與外招生的競爭力。在分科時間上,雖然延遲分科會使學生掌握更多基礎知識,對學生的全人發展有好處,然而在固有學時的基礎上多學幾門科目,會否影響到學生本人的主攻科目,有學生亦對有所擔憂。與會者最後期望政府可以延長諮詢期,並且更主動地向教育團體、前線教育工作者及學生、青年學生團體等進行推介、釋疑,共同為澳門教育在未來的日子裡朝著健康、先進、高效、高質的方向而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