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聯講堂昨邀盧樹民談人生經歷,勉勵青年人積極向上。

盧樹民勉青少年珍惜時光      “踏實掌握用於一輩子知識”
盧樹民昨日與青年細談人生經歷和人生觀,憶述自己出生於貧窮地區,四十年的工作、外交官生涯,經歷過國家不穩定的年頭,也見證着國家走向強盛繁榮,不論對自己還是對社會,都需要在適當時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他勉勵青少年要抓緊、珍惜自己最美好的時光,踏實地掌握足夠的知識,以知識和能力貢獻社會。
人生與國家同路走
盧樹民自稱“五○後”,剛剛走過人生的“甲子”,這六十年來,自己與國家一同成長。盧樹民出生於陝西西安,西安雖是歷史名城、十三朝古都,但於現代發展來說,仍屬落後貧窮。在他的成長歷程,以及從事外交工作的四十年間,目睹國家經歷的大事和變化,大躍進、人民公社、土法煉鋼等運動,之後又經歷了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重大自然災害,他個人也同樣過了艱苦的童年。至後來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粉碎四人幫等國家歷史大事,直到實現改革開放,經濟社會出現天翻地覆的變化,整個過程,自己的人生也與國家一同走在充滿變化的路上。

規劃人生不能模仿
他認為,人生總有歡樂,也會有痛苦,上世紀七十年代進入外交部工作,正值國家外交事業發展蓬勃的時期,見證着國家的外交事業突飛猛進。粉碎四人幫、文化大革命是歷史上重要的事件,需要經過艱苦奮鬥和抗爭,這個過程是否能做到“解放思想”非常重要。每一代人的經歷不同,對人生的看法和感受亦不同。他認為,年輕人規劃人生、描繪自己的成長道路時,必須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專長,再決定發展方向,不能盲目模仿。
回想過去讀書太少
他認為,人的“理想”和“夢想”十分重要,必須確定目標,為之奮鬥。他勉勵青少年,要從現在起,踏實地走每一步,認真地做每一件事,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也要為今後的發展儲備足夠的“食糧”。他表示,現在回想人生,經常感覺到過去讀書太少,對世界的了解太少,“有時想,如果人生可以再重新走一回的話,我會更加珍惜青少年的時光,更努力掌握更多知識。”他希望青少年能抓緊、珍惜自己最美好的時光,踏實地掌握用於一輩子的知識,從對國家的感情熱愛出發,以知識回饋社會,對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
次文化帶批判叛逆

被問及如何看待“次文化”的問題,盧樹民認為,“次文化”是指年輕人對主流文化創造出來的次要文化,帶點叛逆、批判的意味,在不同年代都會存在。“次文化”基本可分為兩方面,一種是“自生自滅”,不能延續和昇華,慢慢就會消失;另一種是經過一段時間後,會被社會認同和接受,慢慢成為主流文化,繼續承傳下去。根據文化發展的軌跡,很多新生事物一開始會被視為“次文化”,但慢慢會被社會接受成為主流,所以,不能籠統評價“次文化”的價值。
他認為,青少年面對“次文化”,要多持審視、判斷的態度,如是健康的、有助於社會發展的,值得支持和傳承;如是頹廢的、只是叛逆而對社會無益的,便不值得弘揚。
資料來源: 澳門日報記者 蕭頌明 蔡美瑩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