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青年簡報(2月27日至3月14日)

學聯嘉許優秀理事

【特訊】日前,澳門學聯舉行「全體理事會暨優秀理事嘉許禮」,理事長梁子豪在會上首先對過去一年工作作出總結,及後理事長與各副理事長向全體理事簡介「慶祝澳門學聯成立六十五周年會慶系列活動」,並按照全體理事意願分配各理事於系列活動的各個籌委會,期望全體理事共同努力做好澳門學聯成立六十五周年會慶工作。
此外,為表揚學聯第五十七屆理事會上任以來表現優秀的理事,當晚亦由全體理事投票選出十位優秀理事予以嘉許,獲嘉獎理事如下:何婉怡、杜欣琪、冼詠霖、林燦榮、張煜馨、陸小玲、黃安、黃倩玲、鄧梓傑、鄧翠儀。
最後,理事長梁子豪亦帶領一眾副理事長進行新春聯歡,藉着春節向全體理事拜年,寄語理事會能在熱鬧歡樂聲中迎來澳門學聯的第六十五年,為澳門學界帶來更多優質的服務及活動。

刊登於2015年3月3日 華僑報 第二張第三版

 

 

學聯籲家長多與子女相處
【特訊】鑑於近日接連發生青年學生出現偏差行為,澳門學聯莘心輔導中心主任利月珊呼籲家長應爭取與子女相處的時間,回應子女的成長需要,以免子女因一時過錯,影響前途。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家庭教養模式(parenting style)可因應父母對子女要求的高與低,以及父母響應子女成長需求的程度分為四類,即高要求多響應的威信型(authoritative)、高要求少響應獨裁型(authoritarian)、少要求多響應放任型(permissive)、低要求少響應忽略型(uninvolved)。因應澳門產業分佈的現狀,不少工作崗位要求輪班工作,雙職家庭日趨普遍,導致出現父母同時上晚班,與子女無法相見的情況,從而令父母難以對子女成長需求作出響應,使教養模式傾向獨裁型或忽略型。獨裁型教養會令子女缺乏自信,自主能力較低,容易產生攻擊行為;忽略型教養更會令子女缺乏紀律意識及安全感,容易被不法份子引誘。此前出現學生搶劫、玩火等事件,均顯示涉事同學可能對是非的認知有所偏差,並傾向以攻擊性的行為解決問題。
利月珊建議家長應儘量與子女相處,對子女成長上的需求作正面而適切的回應,引導子女理解社會狀況;亦可減少子女在課餘時間流連街頭,誤交損友的機會。若發現子女出現偏差行為,亦可尋求社工或輔導中心協助,亦可致電28554529聯絡莘心輔導中心,由專業的心理輔導員跟進。

刊登於2015年3月11日 濠江日報 B6

 

 

學聯明辦學科分享會

3

學聯、新青協負責人介紹分享會詳情。

【本報消息】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中華新青年協會將於周六、日“國際高等教育升學博覽會”現場舉辦“學科分享會”,屆時將安排十多個學科分享會,每場邀三名不同專業背景在職人士,向學生及其家長提供各大學專業及未來出路等資訊,助學生明智選科。
有關單位昨日下午三時在薈菁中心舉行記者招待會,學聯升學輔導服務中心升學輔導員林銳雄、新青協生涯規劃諮詢中心主任鄧振華、學聯升學推廣部長鄧梓傑介紹分享會詳情。他們表示,為了讓本澳青年更了解各升學目的地、學科專業、其性格和能力,以協助他們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大學專業及早作出職業生涯規劃,兩團體已連續多年合辦升學諮詢活動,今年與高教辦合作在“國際高等教育升學博覽會”現場設“學科分享會”。
分享會於周六、日下午二時至七時在威尼斯人金光會展展覽廳A館舉行,設工商管理、公共行政、學前教育、小學教育、教育、醫學、護理、藥學、酒店管理、社會工作、土木工程、建築等十八個學科,每場均邀請三名不同專業背景的在職人士,以“過來人”身份講述學科的資訊及求學經驗,協助學生找到自己的發展路向,助學生解決選科疑慮。除上述熱門科外,現場展板還介紹其他如機電、物流、新聞等學科。

刊登於2015年3月13日 澳門日報 C4

 

澳生國民身份認同急降

4

調查發現本澳中學生對國民身份認同感較三年前大跌

5

國民教育要採取多種形式,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生心中。(資料圖片)

學聯倡國民教育兼顧“一國兩制”
【本報消息】中聯辦官員日前引述一項民調數據反映,指香港“佔中”對澳門青年的影響不容輕視,強調加強國民教育的重要性。據悉,該項民意調查由澳門學聯與青年研究協會於去年十一月進行。調查發現,本澳僅五成半中學生認同“我是中國人”,較三年前的八成比例出現大幅下滑,對“澳門人”的認同感就高達九成,遠遠拋離對國家的認同感。調查團隊認為結果與周邊地區的政、經、文形勢變化密切相關,但本澳國民身份認同教育的不足也應該深刻反思。
兩機構繼○七、○九和一一年後,去年底第四次就國民身份認同問題進行追蹤調查。調查在接近八百名有澳門永久居民身份證的中學生中進行,其中近六百人在本澳出生。
九成人認是澳門人
調查發現,本澳中學生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跌勢明顯,由○七、○九年有超過九成學生十分同意/同意“我是中國人”,跌至一一年的八成,今回更急速下滑至五成半。其中,兩成二學生“十分同意”自己是中國人,僅餘○九年同一項目人數的三分一。學生們也不太認可中國人的身份對個人的重要意義,僅三成七中學生認為“中國人的身份對我來說很重要”,較一一年的六成二大幅下滑。
相對而言,本澳中學生對“澳門人”的身份認同頗高,九成人認同自己是澳門人,雖較過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高位。七成四學生覺“澳門人”的身份對自身的重要意義。當他們向外人介紹自己時,七成會稱呼自己為“澳門人”,其次是“中國的澳門人”,佔一成一;會用“中國人”介紹自己的不足一成。如果“有得揀”,五成中學生都希望做返“澳門人”。
國民教育亟需改進
研究團隊分析,澳門中學生對中國人身份認同感的持續下跌,與近年來澳門經濟繁榮,內地一些負面新聞以及香港等周邊局勢的影響有關,以致本澳青少年更看重澳門人身份,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感降低。
但是澳門教育界絕不可迴避在中學生中推行國民身份認同的責任,近年來澳門學校與國民身份教育相關的公民教育課雖已有調整和改進,但始終未能及時呼應國內外政治、經濟、文化潮流的趨勢,本澳的國民、國情教育課程仍有較大的改進空間。建議教育當局在推行國民身份教育時也要重視“一國”與“兩制”,讓更多青少年認同自己既是澳門人也是中國人,不可照搬香港或內地,要考慮自身的特殊性,建立符合澳門地區現狀的公民教育體系。

刊登於2015年3月13日 澳門日報 A6

 

 

譚俊榮稱助青年拓展國際視野 提升競爭力以應發展需要

【特訊】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消息:社會文化司司長、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譚俊榮昨日主持全體會議,提出澳門青年應拓展國際視野,提升自身競爭力,以應對將來發展需要,創造成功人生,並為特區發展作出貢獻。

譚俊榮首次主持青年事務委員會全體會議,會上除聽取二0一五年青年事務重點工作等的匯報,並就特區政府青年政策及具體工作聽取委員們意見。

來自本澳青年社團、服務團體、教育機構等的多位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就國情教育的開展、澳門本土認識的強化,基本法推廣,外語學習和藝術教育,義務工作鍛煉,以及職業生涯規劃等議題發表意見及提出建議。

譚俊榮對委員們踴躍獻言獻策,積極關注澳門青年發展予以肯定並表示感謝。對多位委員提出深化國情和本土教育,他表示,特區政府極為重視,青年只有更深入地認識國家及澳門的歷史,才能增強歸屬感和自信心,也才能更好地去熱愛國家和澳門。未來幾年,特區政府一方面積極與社團合作,開展國情教育活動,同時將加強對澳門歷史文化的整理,包括口述歷史的記錄,進一步完善對青少年的本土歷史教育。

他又指出,澳門發展已進入新紀元,新的形勢發展對青年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協助青年拓展國際視野,提升競爭力。將要求有關教育部門,檢討本澳的語言政策,尤其是外語的教育方法,以便創造更好的條件,幫助本澳學生提升英語、葡語等外語的能力水平。他並期望委員們發揮青年骨幹作用,在青年當中宣揚樹立居安思危、刻苦奮發的精神,共同推動本澳青年迎接未來挑戰,創造成功人生,為澳門特區的發展作出貢獻。◇

刊登於2015年3月13日 華僑報 第一張第四版

 

 

學聯呼籲加強青少年國民身份認同
【本報訊】澳門學聯理事長梁子豪指出,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來澳主持回歸十五週年慶典時,向澳門各界提出了“四點希望”,最後一點強調澳門社會應面向未來,加強青少年教育培養,延續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他說,內地與澳門一直血脈相連、唇齒相依,卻因政治關係分隔四百多年,現在終於如願團聚,回歸祖國,意義重大,但不少青少年在回歸時年紀尚小甚至仍未出生,對回歸和國家的認識不夠深入。學校與社會有需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政府須考慮建立客觀、立體、系統性的國民教育,協助青少年全面認識國情,增強民族認同感。
梁子豪認為,內地與澳門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不少青少年期望深入了解國家各方面的發展和現況,現時社會未有提供系統化的方式讓青少年接觸國情。他指出,現時本澳大部份學校設有公民教育或品德教育等課程,配合中國歷史和中國地理等科目來構成基本的國民教育體系,不少學校和民間團體近年踴躍組織學生前往內地進行交流參訪、親身接觸。但他認為,由於現時不同學校對於國民教育的層次和側重點有所不同,加上學校、家長以至社會對此的重視程度普遍不足,致使青少年對於國家的認識更多的是傾向從互聯網吸收,但互聯網的資訊良莠不齊,難辨優劣,青少年難以分析資訊的真確性,影響他們對國家的全面客觀認識,更使他們對國民身份感到混亂。因此,愛國教育不但是學校的事,更是澳門整個社會的事。政府、學校及社會各界必須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建立良好的國民教育體系。
梁子豪建議政府考慮在學校推行客觀、全面、立體的國民教育,但由於本澳多元的教育環境,應同時尊重各學校的宗教和品德教育傳統,可考慮以先導形式由學校自行參與,定時評估課程成效。同時,特區政府應加強與內地教育部門合作,組織專家學者根據國家形勢及本澳現實情況制定客觀全面的國民教育教材,將中國近現代史、中華傳統文化和政治體制等納入教材內,並適時更新,讓教師參考選用,也應為相關教師提供適當的培訓課程,確保教師具備能力引導學生思考,逐步為青少年建立客觀分析思維。同時,社會不同的團體也須同心協力,營造一個尊重傳統,鼓勵認識國家文化的環境,才能更有效推動國民教育,增強民族的認同感,實現屬於自己的中國夢。

刊登於2015年3月14日 新華澳報 P02

 

 

國際高校教育展威記開幕

1

高中生到場了解海外及兩岸四地的升學資訊

2

國際高等教育升學博覽會昨開幕

【本報消息】國際高等教育升學博覽會昨日在威尼斯人金光會展A館開幕,來自海外及兩岸四地等逾百教育機構參展,現場吸引不少學生、家長到場諮詢,其中更有一批正在澳門升學但有意到海外升學的內地生參加。有學生認同參展的海外大學具備知名度,就準備英文考試和入學條件等掌握了更多資料。
逾百一機構參展
博覽會以“國際高等教育升學博覽,助您掌握通往成功之匙”為題,超過七千平方米的展覽空間内,排滿超過一百一十個參展機構及攤位。參展機構有來自日本、美國、葡萄牙、英國、加拿大、澳洲、新西蘭、瑞士及奧地利的高等院校,也有來自內地、香港、台灣、澳門的院校,以及提供相關服務的留學中介機構。
50多場升學講座
展覽展期至周日結束,期間除了由參展單位主講的逾五十場升學講座外,還增設了英國留學專場講解英國升學資訊及公開試制度。此外,共設十八場由學聯及新青協合辦的學科分享會,為參觀者提供選科諮詢及不同學科的就業前景資訊。博覽會預計超過一萬名參觀者出席,其中包括在澳門修讀學士學位課程,有意畢業後負笈海外的內地生,他們希望到場了解升學路徑和大學訊息,也認為參展的海外大學都具備一定的知名度,是其心儀之選。
展覽由威尼斯人與高教辦合辦,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高教辦主任蘇朝暉、副主任何絲雅,金沙中國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高級副總裁黎銘略,以及威尼斯人澳門股份有限公司會議及展覽統籌部營運副總裁晉磊主持昨日的開幕式。

刊登於2015年3月14日 澳門日報 B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