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青年簡報(11月30日至12月19日)

學生論壇探討通關新安排冀當局關注跨境學生福祉   

 15541417198220626

澳珠三個口岸將於本月18日起,將實施新通關安排,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日前舉行學生論壇「你點睇24小時通關」。本身居住內地的高二學生馮同學在論壇表示,現時每日早上6時便起床上學,認為關閘口岸提早一小時通關幫助很大,令跨境學生有更充裕時間回校,避開外勞上班高峰期入境。

針對有意見認為,當局應記錄於凌晨時段,進出本澳的青少年身份資料,以防青少年在內地參與不法活動,就讀初三的杜同學對此表示認同,認為有關措施可保障學生安全,但同意延長通關對口岸附近交通及治安或帶來影響,希望政府關注並作應對。

青洲坊眾互助會理事長張捷在論壇後受訪稱,青洲跨境工業區專用口岸規模少,有居民憂慮24小時通關後,大量外僱出入,或令口岸周邊出現噪音及治安問題,同時亦關注交通能否配套到位,建議當局將旅客分流至蓮花口岸,紓緩其餘兩個口岸通關壓力,亦憂慮青少年北上濫藥會因通關便利而猖獗,期望當局做好打擊工作,以釋除家長疑慮。

刊登於2014年12月1日力報 P10

 

學聯促交通局改善巴士營運方式   

 

 0

【本報訊】近日巴士接連出現服務及管理上的問題,引起市民普遍不滿,終致巴士司機被毆打。巴士問題非一日之寒,早前有市民發現公共巴士淪為博企專巴、鬼巴等,加上平日部分司機服務態度惡劣,市民積怨甚深;巴士公司也對現時的營運模式存在不滿。學聯時事關注委員會副主任關志朗及時委會交通事務關注組召集人林賢文表示,這些問題都說明了交通事務局在巴士服務的監督上根本沒有改善,甚至令情況更加惡化。局方有必要改善營運模式,以長遠解決巴士的問題。

關注組注意到,近年來有為數不少的交通意外,都與巴士服務有關。澳門社會現時發展迅速,也令市民對公交服務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在繁忙的時段,各個公交站站滿了一群群的人,可是,迎面而來的巴士上也塞滿了人。司機靠站時,只能從後門放下一小部分人,但仍然不夠空間讓市民上車。因此,市民對巴士車次的安排十分不滿,漸漸地,市民也不再信任巴士服務。加上部分司機的服務態度惡劣,複雜的行車環境令司機感受到不少交通壓力,令他精神緊張,從而影響司機的服務質素。日益月累的負面情緒使市民與司機發生口角,最終釀成不愉快事件發生。

林賢文又指出:從客觀環境的角度看,澳門的道路狹窄,路面規劃不完善,路面車流量過多,使司機在路面駕駛車輛時,必須時時刻刻打量着路面的情況,避免發生交通意外。再加上巴士公司人手不足、工作調配不當、休息時間少,使司機的身心疲勞。司機精神狀況不好,增加了交通意外發生出機率,也影響司機的服務態度,希望巴士公司能正視司機的需要。

關注組亦留意到,某巴士公司與大型博企簽訂包車協議幫忙接送上下班員工,這看上去好像是好事,有直接的手法去有助疏導一些對交通需求大的賭場區。但實際是否如此?本澳巴士情況本身已經相當嚴峻,巴士公司此舉無疑是令市民感到沒有盡力改善和滿足市民需求。然而,三家巴士公司均表示,現時班次與路線都需要政府審批才能增減。林賢文提出,巴士公司現時仍有能力去租用自家車供博企用,是否代表巴士公司本身仍然有空間開設更多路線或增加現有班次?政府應善用巴士公司的資源去解決現有問題,使市民大眾在交通上得到受惠,而不只有博企員工得到保障。

林賢文提到,現時巴士公司作為營運方,均有修改合同的意見。巴士公司曾表示交通事務局現時批給路線時只看過時的數據,一方面不能反映市民出行需求的變化,調度車輛亦乏彈性;而且現時當局付給巴士公司服務費是以巴士行駛里程計算,亦不合理。關注組建議新合同應引入一定的市場化元素,服務費的給付上,可在里程計算以外加入客流量數據,令巴士公司可以「多勞多得」;並改變調整發車的申請程序,令巴士公司對於班次有一定的主導權,政府的角色集中在監督與協調上。同時交通事務局也應該設立完善的核對機制,準確和詳細地對每台巴士的營運時間,行駛路程和收入進行核實,完善投訴及舉報機制,讓政府及市民大眾均有可對巴士服務問題提供意見或查詢,共同監督巴士服務,長遠改善公共巴士服務的營運。

刊登於2014年12月3日市民日報 P03

 

 

 

全澳學生慶回歸享喜悅 

0 (1)

主辦方負責人與出席嘉賓合影

 34411417890450658

“全澳學生慶回歸十五周年同樂日”昨舉行,參與者衆。

    心懷感恩   回報社會

全澳學生慶回歸享喜悅

【本報消息】本澳及外地多個澳門學生組織合辦的“全澳學生慶回歸十五周年同樂日”昨日於氹仔運動場圓形地舉行,設有舞台表演、展板介紹,及以懷舊澳門、文化創作為題的攤位,展現回歸以來澳門學生在學術及運動等領域取得的成果,回顧十五年的變化,與全澳居民共享回歸的喜悅,吸引大批居民尤其是青年人參與,場面熱鬧。

此次活動為“澳門學生慶祝澳門特區成立十五周年系列活動”之一,開幕式昨晚七時舉行,中聯辦文教部代表岑嘉儀,澳基會行政委員區榮智,教青局青年結社培訓暨輔導處長陳旭偉,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執行主席滿澤陽、秘書長栢貞堯,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副校長鮑少娟,學聯會員大會主席劉嘉翀,澳門學生慶祝澳門特區成立十五周年系列活動委員會慶祝活動組主席李婉文主持儀式。

李婉文致詞稱,澳門特區成立以來,經濟不斷發展,社福政策日趨完善,學生也有更多機會接觸世界。十五年間,學生們伴隨特區成長,從幼稚童蒙,到今天的懂事知性,眼中所見,正是小小澳門街長成亞洲旅遊都會、長成一個富庶殷足的城市。因此,學生們應心懷感恩,將來要回報社會。

是次活動共分三大部分,包括舞台表演,邀請濠江中學步操旗樂隊、菜農子弟學校合唱隊、化地瑪聖母女子學校舞蹈隊、城市大學劍擊隊、M2理工街舞社以及澳門樂隊Catalyser參演;以懷舊澳門和澳門文化創作為主題的攤位遊戲,更有澳門學生音樂才華展現區,讓優美的音樂圍繞着整個會場;展板展出特區成立十五年間澳門學界的事件,包括澳門十五年間的大事以及各地澳生慶祝回歸的慶祝活動。

刊登於2014年12月7日澳門日報 A2

 

生涯規劃助實踐夢想 

  0 (2)

嘉賓主持活動開幕式

 

0 (3)

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負責人、本地學生組織及主禮嘉賓合照。

    全國青年學生高峰會賀區慶

生涯規劃助實踐夢想

【本報消息】“澳門學生慶祝澳門特區成立十五周年系列活動”之“全國青年學生澳門高峰會”昨日假科學館會議廳舉行。多個領域專家、行業專才分別以“青年人才培養”和“敢夢 · 追夢·我的夢”為題,分享見解,並與學生互動交流,吸引數百名學生參與。

一國兩制成就矚目

活動由本澳及外地多個澳門學生組織合辦。開幕式昨日下午二時半舉行,由中聯辦文教部副部長浦海龍,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公共外交和新聞部副主任李孝勸,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區榮智,全國政協常委、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主席楊俊文,教青局青年結社培訓暨輔導處長陳旭偉,高教辦職務主管黃月冰,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執行主席滿澤陽、辦公室主任柏貞堯,廣東省學生聯合會執行主席陳澤倫,珠海市學生聯合會駐會執行主席馬仕微,學聯創會會長冼為鏗、理事長梁子豪主禮。

滿澤陽致詞表示,現正值澳門特區成立十五周年,在“一國兩制”、“澳人治澳”方針指引及居民共同努力下,澳門在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各領域都取得舉世矚目的新發展、新成就,廣大青年學子在促進社會發展過程中,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期望藉是次高峰會,共同圍繞價值觀念、生涯規劃、學習工作等方面建言獻策,爭取得到有價值、有意義及創新成果,推動青年成長成才,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

人盡其才人皆為才

高峰會籌委會主席葉朗笙致詞指出,不少青年人無奈向現實低頭,不視夢想為奮鬥目標。另方面青年抱怨向上流動機會少,企業亦感嘆青年人競爭能力低,造成惡性循環。認為人才定義應為“人盡其才,人皆為才”,希望政府推動系列措施促進人才發展和人資配對,不單大力投放教育資源和促進教育多元發展,更應着力推廣生涯規劃的重要性,讓青年學生在喜歡和擅長的領域鑽研和發展,減少資源錯配,實踐夢想。

隨後由澳門大學榮譽學院院長莫啟明、澳門日報助理總編輯曾藝、金牌武術運動員賈瑞、戲劇農莊行政總監李俊傑、夢想計劃協會代表陳慧敏及楊俊文,以個人經歷、具體事例、數據等,分享各自見解。

刊登於2014年12月9日澳門日報 A2

 

學聯編委會訪港集思   

 

 活動照片

  【特訊】由澳門學聯—編輯委員會主辦、澳門基金會贊助的「碰撞‧思考——香港『輯』思營交流團」,在編委會主任歐陽偉然、團長王昳星、副團長王鳴陽帶領下,日前到香港進行兩日一夜的交流參觀活動。是次活動,旨在為各位忙碌於學業及寫作的編委會成員提供一個放鬆身心的機會,同時亦藉著與香港出版刊物的編輯團隊的交流及分享,思考彼此的優勢,起去蕪存菁、增益學習之效。

活動首天上午交流團先到誠品書店體會香港的閱讀文化;下午則到達香港藝術發展局,受到《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的編輯團隊,包括主編關夢南、編輯李洛霞、編輯袁兆昌、助編關洛瑤和記者何雍怡五位成員的熱情招待,進行交流。交流期間,雙方先向彼此負責的刊物作出歷史及發展介紹,繼而就稿源、市場、編輯團隊、營運方式、刊物取向、刊物定位、刊物宣傳、受眾階層、讀者互動等方面深入的了解、比較、討論及建議,期間兩方代表亦積極發言,場面熱烈,氣氛輕鬆,稍後由團長及副團長對關夢南主編等人進行贈書、頒獎紀念品等儀式,雙方均表示對是次交流會議感到收穫頗豐,對日後刊物的發展及成長有所助益。

當天晚上,編委會成員更相聚進行集思會,反思自身的優缺點,分享各自因交流會議而萌生的新構思,提出更有利於刊物成長的變革及想法。

活動次天則抵達香港故事館及PMQ元創方進行參觀,感受老香港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及懷舊風味,加強對香港的文史認識;及有助於團員汲取不同方向的創意點子,刺激思維,活躍創新潛能。

交流團團長王昳星表示,是次活動給予編委會成員一次見識交流及放鬆身心的時機,同時透過與《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的編輯團隊分享辦刊經驗,使今次香港之行獲益甚廣,豐富辦刊思維,擴闊眼界,而且也憑藉是次交流團,加深了團員間的認識及友誼。

最後也期待未來能舉辦更多類似活動以便團結編委會上下,增進見聞和思考,共同繁榮刊物的發展。

刊登於2014年12月9日華僑報第三張第二版

 

學聯探討澳設醫學院 

 

 0 (4)

青年座談會日前舉行

    學聯探討澳設醫學院

【本報消息】澳門學聯日前於青莘交流站舉行澳門設立醫學院青年座談會,邀請公立醫院醫生協會會員大會主席戴華浩及理事長羅奕龍為嘉賓,與六十多名青年同學談論澳門應否設立醫學院,以及澳門醫療體系等問題。

會上,戴華浩為同學介紹世界各地醫學院概況,與成立醫學系的必要條件。他引述早前特首的言論,指出澳門成立本地醫學院,受到澳門人口偏少、病例不足,以及澳門大專院校缺乏基礎理科等限制;此外,戴華浩提出,根據香港的統計方法,澳門現時每年祇需要約二十至三十位新醫生。他表示,在澳門設立醫學院的議題上,社會必須思考其必要及可行性,包括本地醫科學位的需求、人力資源的現況、軟硬件的配套等。

在討論時段,有同學提到設立醫學院對澳門“睇病難”的問題是否有幫助,亦有問到現時澳門醫生來自內地、香港、台灣等地,行醫上是否有分別?羅奕龍回應指出,現時澳門居民與醫生的比例甚至比香港高,“睇病難”是由於澳門專科醫生比例較小,而澳門正在培養兩百多位專科醫生,相信可紓緩專科醫療的壓力。目前社會正討論本地的醫生認證制度,確保醫生達到在本澳行醫的基本要求。

會後,學聯時事關注委員會主任陳嘉敬總結,澳門醫療體系問題更多是制度與人力資源配套因素,並非單純建立本地醫學院便可解決。既然現時已集中培訓二百多位專科醫生,相信“睇病難”的問題不久以後可得到緩解。當局可考慮完善本地的醫療認證系統,以善用周邊地區的醫學院,為澳門培訓醫療人才。

刊登於2014年12月17日澳門日報 B8

 

 

莘心赴港取經提升服務 

 0 (5)

 莘心赴港拜訪獲益良多

    莘心赴港取經提升服務

【本報消息】為改善及提升心理輔導服務水平,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屬下莘心輔導中心全體輔導職員日前拜訪香港東華三院學生輔導辦事處及香港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交流兩地輔導工作。活動由澳門基金會贊助。

拜訪獲東華三院學生輔導辦事處督導主任萬家偉及香港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統籌主任許雅影熱情接待,分別介紹香港學生輔導服務的發展歷史、服務概況及發展方向。莘心輔導中心主任利月珊表示,此行認識到香港的電話輔導服務的設置,如人員、場地、記錄模式、危機處理方法、義工的培訓及要求,以及常見問題等,當中電話服務的各方面設置值得借鑒。希望通過是次拜訪,了解香港學生輔導服務機構,完善本澳輔導服務的資訊及方式,為本澳學生提供更專業的輔導服務。

刊登於2014年12月17日澳門日報 B8

 

 

高中生欠理財消費觀念

 

 0 (6)

“澳門高中生消費習慣調查研究報告”昨日發佈

    學聯認有必要加強教育

高中生欠理財消費觀念

【本報消息】學聯及青年研究協會昨日發佈“澳門高中生消費習慣調查研究報告”,調查發現絕大多數本澳高中生每月零用錢是由父母提供,消費額度基本不超過三千元,而娛樂和社交是他們日常消費支出的最主要用途。報告顯示本澳高中生缺乏計劃消費、合理理財的現代消費觀念,有必要加強相關觀念教育。

兼職累積社會經驗

昨日下午三時,合辦單位在薈青中心舉行新聞發佈會,由學聯副理事長周家源、李兆祖及辦公室主任許志梅主持。是次調查於十一月五日至十四日期間以問卷調查形式進行,本澳八所學校的高中生參與,最後收回七百五十九份有效問卷。合辦單位冀藉調查了解本澳高中生的消費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為教育部門及教育機構提供參考,協助制訂針對青少年的理財教育政策。

調查發現,近八成受訪高中生由父母提供零用錢,約一成五人靠自己打工賺取零用錢,反映他們希望通過做兼職累積社會經驗和自我歷練。至於平日消費支出用途,約六成受訪者分別選擇娛樂及社交,亦有四成八人把零用錢花在治裝、打扮和護膚。這幾方面支出用途上,平均四成受訪者每月消費為一百至二百元。

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每月零用錢自主消費總額度,逾六成受訪高中生為一千元以下,極小部分人是一萬元以上。近九成受訪者最常以儲蓄或現金付款,但亦有百分之七點四的人擁有信用卡或附屬卡並經常使用。受訪高中生多表示消費時會考慮“價格”、“實用性或耐用性”和“品質”,然而四成人對於消費是“不計劃,需要花錢時就花”。逾半高中生不贊成先花未來錢。

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本澳高中生懂得量入為出、節約消費的道理,但從實際表現來看,仍缺乏計劃消費、合理理財的現代消費觀念。學聯認為,目前本澳學校針對青少年的理財教育成效未彰,教育部門和學校應着重學生科學消費觀的培養,提倡合理和適度消費,反對鋪張浪費、奢侈消費和攀比消費。建議循序漸進加強本澳中小學生的理財教育,增強他們的相關意識。

家庭教育中,家長應以身作則為子女樹立合理健康消費的榜樣,促使消費與家庭經濟情況相適應,同時協助子女養成科學規劃消費的習慣。對於部分高中生外出打工賺錢的行為,學校和家長需有效的引導和監管,避免青少年因打工影響學業。

刊登於2014年12月18日澳門日報 E3

 

學聯冀新班子多聽青年聲音   

 

 

回顧澳門回歸十五年,經濟從回歸前後的衰退和滯漲,穩步上升至今天攀上人均生產總值的亞洲首位,經濟成就輝煌,伴隨社會福利大幅提升,居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澳門學聯理事長梁子豪有感回歸十五年來變化巨大,為廣大學生造福不少,增撥資源使教育環境不斷優化,升學和就業選擇越趨多元,認為特區政府“教育興澳”的施政方針漸入收成期,期望特區政府繼續貫徹實施,同時期待新任主要官員重視聆聽青年學生聲音,促進青年人社會參與和向上流動。

澳門回歸十五年來,居民生活環境不斷改善,由博彩業帶動經濟高速發展,本地生產總值急升逾8倍,失業率由6.3%降至1.7%,人均收入中位數上升1.5倍,使澳門在短短十五年間步入富裕社會。梁子豪指出,回歸後政府收入增加使政府具備了解決社會問題的財政條件,回歸前澳葡政府對教育支持力度不足,教育設施和教師待遇等問題造成教育環境參差,學生出路狹窄,升學率不高,社會整體的教育程度不理想,窒礙社會發展。回歸後特區政府不斷加大對教育的財政投入,全面推行十五年免費教育,對非高等教育的學生人均開支從2002年的10153元大幅上升5倍至2013年的52064元,訂立《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和設立教育發展基金,從軟件和硬件上不斷優化本澳非高等教育環境,使本澳2002年至2013年,中學的每班平均人數由43.1人降至31.2人,師生比由1:23.2降至1:12.2,留級率由12.9%降至6.6%,輟學率由1%降至0.18%,各項數據均顯示學生的學習環境得到全面改善。而高等教育也產生重大變化,澳門大學落戶橫琴,設特別獎學金資助優異學生升讀國際知名大學,發放大專學生學習用品津貼、各項獎助學金等。梁子豪指當年政府的“教育興澳”方針具前瞻性,促進教育公平,並為本澳社會不斷儲備專業人才,將令澳門社會未來進入豐碩的收成期。

梁子豪期望政府繼續關注廣大青年學生的需要,持續優化教育環境,促進經濟適度多元,擴展青年就業選擇,加大力度深化人才發展和人才儲備,為青年人營造更完善的發展條件和生活環境。最後,梁子豪對新屆政府班子有信心,認為各主要官員年輕有魄力,不乏公共行政和社會參與經驗,有信心新班子可為特區政府帶來新思維和新活力,他並寄語新班子多重視青年學生聲音,建議設立恆常的官員與青年溝通機制,促進官民互動,充分聆聽年青人的聲音。

刊登於2014年12月18日正報 P03

 

 

赴港“MaD全會報名   

 

 20141104-ibf5VbSl2q

【本報消息】文化局與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將聯合組織本澳青年赴港參與大型青年交流活動“MaD全會2015”,活動於明年一月三十日至二月一日假香港葵青劇院舉行,大會期望透過策劃不同的文化創意活動,擴闊年輕一代的視野,啟迪創新思維。活動現正接受報名,名額四十名,歡迎本澳青年參加。

由香港當代文化中心主辦,“MaD全會”(Make a Difference創不同)以創意、創業、創新和發現為出發點,激發年輕人尋找新思維、新力量。大會將安排來自世界各地不同領域的知名講者分享經驗,舉辦創新工作坊及特備節目,藉此啟發年輕人在個人、經濟、社會及環境層面上,創出正面的改變。“MaD全會2015”以“立村有時”為題,以村落作為想像,帶領參與者構想實現的種種可能。亦會舉辦系列工作坊,討論怎樣在此時此刻重新定位,尋找具前瞻性的新方向,開拓出不同的前路。

有興趣參與“MaD全會2015”的十六至卅五歲之澳門永久性居民,可由即日起親臨莘心輔導中心報名(高地烏街九十六號亨利大廈地下A舖,截止日期為一月三日,活動詳情可登入學聯網站(www.aecm.org.mo),或致電二八五五·四五二九查詢。

刊登於2014年12月18日澳門日報 E5